7月的一个下午,安徽庐江的胡宗兵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你儿子在缅甸,想救他,先准备20万。”那一刻,这个父亲的手在发抖。
而电话的另一端,18岁的胡一啸正蜷缩在缅北某电诈园区的角落,腿上布满被打的淤青,烈日晒脱了他肩上的皮。他不敢哭,因为哭会招来更狠的毒打。
一、“放弃高考,我要证明自己”
胡一啸的故事,始于一个许多年轻人共有的“倔强”。
成绩不理想,高考压力如山,他最终选择放弃——不是认输,而是想“闯出一片天”。可现实残酷:打工屡屡受挫,梦想被柴米油盐磨得粉碎。
直到6月,他在网上看到一条兼职:“去边境背黄金,一趟10万,五五分账。”
![]()
明知是偷渡,他仍心动了。
“或许这是命运给我的机会?”
他不知道,这看似“机遇”的陷阱,即将把他拖入深渊。
二、一路换乘,一路绝望
对方为他订好机票,派车接应,一路辗转。
从南京飞西双版纳,再换车至边境,最后穿越密林踏入缅北——每一步都像走向无法回头的牢笼。
入境后他才知道:自己已被以10万元“卖”给了电诈园区。
“做够1000万业绩,才放你回去。”冰冷的话语击碎了他最后一丝幻想。
三、小黑屋、毒打与那束希望的光
拒绝参与诈骗?迎接他的是棍棒、暴晒、饥饿。
他腿上至今留着伤痕,那是“不听话”的印记。
转机出现在一个寻常的下午——他在配发的手机上寻找“诈骗目标”时,突然刷到了父亲寻他的新闻。
“我爸在找我……他还记得我。”
那一刻,这个18岁少年在异国的黑暗中,第一次哭出了声。
而命运的齿轮也悄然转动:当晚,他被关进小黑屋;三天后,组长突然放了他,还塞给他1000块钱。
“走吧,回家。”
四、归途与反思:谁在守护我们的少年?
7月25日,胡一啸从云南勐啊口岸踏入国门,平安回国。
但他的经历,却留下太多追问:
- 为什么总有年轻人被“高薪诱惑”蒙蔽双眼?
- 那些潜伏在网络背后的“介绍人”,何时能被彻底铲除?
- 胡父曾收到勒索信息:“准备100万赎人”——又有多少家庭,仍在煎熬中等待?
胡一啸的51天,是一场用伤痛换来的警示课:世上没有轻松的暴富,只有家人永不熄灭的守望。
愿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能在踏出那一步前,想起这个18岁少年的腿上的伤,和父亲熬白的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