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 升职加薪了,想带父母出去下馆子庆祝下。他们却说:“我不去了,昨天的鱼还没吃完,倒掉太可惜了...”
 - 炎炎夏日,父母热得不行却不舍得开空调,还说:“心静自然凉,开空调太费电。”
 - 你给父母买了新房,楼道却堆满他们捡来的纸皮,邻居投诉不断。
 - 你托关系给父亲找了份轻松的保安工作,他却嫌钱少活少,继续回去干苦力:“干惯了,闲下来反而难受。”
 
你是不是既心疼、又无奈,又生气?明明自己那么努力,明明条件已经很好了,父母却非要没苦硬吃。
我想说的是:任何时候,只要你因为管束了别人而产生了烦恼,最好的解法都是反求诸己,而不是纠结于对方什么行为。
换句话说,父母过的如何“辛苦”,与你无关。
这不是冷漠,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一个成年人必须建立的边界意识。
父母的辛苦,是他们人生选择的结果,不是你造成的。在你出生之前,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应对世界的能力。
你知道父母以前的生活吗?
其实,中国人吃饱饭的日子,也就30多年。
我外婆年轻的时候,为了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现在看就是一些猪糠)留给了我妈这几个孩子吃,只能去扒树皮。
因为吃树皮,外婆的腿全肿了。
我看过一本书,是纪实文学。
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小伙子怀揣着家里唯一馒头,去公交站接妈妈。他自己饿得不行了,但舍不得吃,想留着跟妈妈分享。
结果在等车时,亲眼见到一个老教授样貌的人晕了过去,是饿晕的。小伙子纠结了半天,最后决定把馒头分给老人吃。
刚拿出来,一群等公交的人眼睛瞬间亮了。他们蜂拥而至,把馒头抢的四分五裂,手忙脚乱地塞到嘴里,还有人嗓子被卡住了。
所以,对父母那辈来说,挨饿受穷是常态,珍惜粮食、省吃俭用是刻在潜意识里的生存本能。
如果你想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杨本芬奶奶的《秋园》三部曲都是非常好的读物。
有一年,我老家拆迁,新房子还没下来,我爸妈带着爷爷去租房住。我爷爷因为年纪大了,人家怕我爷爷死在房子里,最后只租到了一个老房子。
这房子有多不方便呢?
如果你要照顾孩子洗漱,打水在一个地方,洗脸在另一个地方,冲澡只能用桶接,上厕所是屋外的茅厕。每次我带孩子回去,都很崩溃。
后来房东对我爸说,陆师傅,你手艺好,我出钱,你帮我把卫生间重新装修一下。
我爸拒绝了,一个是这个房子最多再住一年,不划算;另一个是他们自己没觉得不习惯,唯一不习惯的是我,而我一年又回不了几次。
我刚开始很生气,后来我想通了。
其实这里面唯一吃不了这苦的,只有我。但是,是我要回来看父母的,是我要进入父母生活的,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但其实也有一种苦,叫做子女觉得你苦。只要父母过的安心自洽就行,因为,父母安处便是吾乡。
不要对父母过度共情
我有个朋友,父亲是建筑工人。
小时候父亲每次说起自己腰痛的老毛病,都要来一句:“要不是为了凑你的学费,我也不用那么辛苦,所有你要好好学习。”
他们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发愤图强,但在孩子听来,这不是爱,而是还不完的债。
东亚家庭的文化氛围之所以沉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牺牲一代换一代”的思想。比如,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比如,我和你妈这样辛苦是为了谁?
孩子因此愧疚,不敢快乐,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产生“如果我不存在爸妈会更幸福"的可怕念头。
如果你有这样的家庭,不要因为他们说“都是为了你”,就轻易被绑架。你试试问问自己:难道没有你,他们就能走向人生巅峰了吗?
父母的人生坎坷曲折,吃过很多苦,但这些都是他们曾经无数个选择的结果。你去爱他们、关心他们,这没错,但这不意味着你要背负他们的命运。
愧疚是最糟糕的孝顺,快乐才是最好的回报。
你有千万种方式表达爱,但最不应该的,就是牺牲自己的人生去承担他们的责任。
不要代替父母做决定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孝顺女儿。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试用期工资每月才四千块,她寄两千回去,替家里还债。尽管那时候她还住着合租房,天天吃泡面。
两年后债还清了,看着老家空荡荡的毛坯房,她又开始给家里添置东西。先是冰箱空调,后来是整体橱柜、实木家具。每次发完年终奖,她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老家还缺什么。
她总觉得,等家里什么都不缺了,爸妈就能过得舒心了。
后来弟弟毕业三年没个正经工作,妈妈天天在电话里唉声叹气。她托了好几层关系,终于给弟弟找了个工作。等弟弟工作稳定了,她又开始张罗他的婚房首付、婚礼酒席,连侄子上幼儿园的事都是她跑前跑后。
她像一个救火队员,扑向父母生活的每一个“火情”。
而她不断缩减自己小家的开支,连给女儿报个班都要犹豫半天。丈夫从理解到沉默,最终彻底爆发:“我们是夫妻,可在咱们这个家里,我和孩子永远排在你爸妈后面!”
不仅夫妻关系降到冰点,在娘家那边她也吃力不讨好。
有一次她妈妈和弟媳妇为了带孩子的事吵架,来找她评理。她刚说了句“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妈妈立刻炸了:“你现在翅膀硬了,都开始帮外人说话了?”
她的人生陷入低谷,情绪也影响到了工作,导致心力交瘁。
后来她终于意识到,问题不在他们身上,自己也有责任,因为她一直在试图“拯救”他们。
在家庭排序中,一个萝卜一个坑,父母给了你生命,坑位就永远在你之上。你占了别的坑,你越位了,就会被谁坑,就会坑谁。
当我们以“为了父母好”的名义,剥夺了父母解决问题的权利、选择生活的自由,我们实际上也剥夺了他们的价值感和尊严。
你有你的人生,父母有他的人生,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顺便对他好就行了。在所有的关系中,你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满自溢。
最后我想说,
真正的孝顺,不是把父母从他们的世界里拽出来,而是走进他们的世界,尝试理解他们。
- 下次遇到父母“没苦硬吃”时,试着说:“你们开心最重要”;
 - 下次又干涉父母的生活时,明白什么是父母的课题、自己的课题;
 - 如果和父母的关系实在和解不了,那就和解不了吧,放弃自我折磨。
 
毕竟,人活一场,最重要的,就是演好自己的人生剧本,这是对命运最大的尊重!
(全文完,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