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
编者按:
近日,《外交政策》2025年11-12月号刊登了美国前总统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朱莉安·史密斯以及美国国防部前副助理部长林赛·福特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的主要对手正在欧亚大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强协作,形成跨区域的对抗阵线,而美国的盟友也在加速跨大西洋和印太地区的合作以应对挑战。然而,当前美国政府却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要求欧洲和亚洲盟友各自专注于本地区事务,忽视了其主要对手在军事、技术及灰色地带行动上的深度联动可能引发多战区冲突的风险。
文章宣称,美国的对手正通过武器共享、联合演习等扩大影响力,而美国盟友已自发加强合作,例如日本、韩国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欧洲国家在印太地区开展部署。作者建议,美国应主动引导盟友间的协作,整合防御工业、增强军事生产能力,并参与新兴的多边机制,避免被排除在全球秩序重塑进程之外。作者认为,若不调整策略,美国可能在新兴的国际格局中边缘化。
![]()
朱莉安·史密斯(JULIANNE SMITH)
克拉里昂战略公司(Clarion Strategies)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曾于2021年至2024年担任美国常驻北约代表,并于2012年至2013年担任美国副总统乔·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
![]()
林赛·福特(LINDSEY FORD)
美国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America)高级研究员,曾于2024年至2025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南亚事务高级主任,并于2021年至2024年担任美国国防部负责南亚和东南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
2024年10月28日,一群韩国情报官员向北约成员国及其在印太地区的其他三个伙伴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通报了乌克兰战争中一个令人震惊的进展:朝鲜向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部署了数千名士兵,以协助莫斯科的战争行动。首尔派遣其顶级情报分析人员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此次通报会的行动本身,就几乎与朝鲜决定介入乌克兰战争一样令人震惊。
这两项进展都反映了一个新的现实。美国的对手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协调,在欧亚大陆形成了一个更加统一的竞争格局。作为回应,美国的盟友们正在联合起来。几年来,美国一直主导着这项行动。
2021年,美国与澳大利亚和英国建立了安全合作机制——AUKUS(澳美英安全合作机制)。2022年,北约开始邀请亚洲国家参加其年度峰会。2024年,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组建了一个联盟,旨在削弱中国对医药供应链的控制。
![]()
目前,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已就与其他国家在《AUKUS条约》框架下的合作进行讨论。日本一直被提名为该条约第二支柱(即先进技术能力)下的潜在合作伙伴。图源:AAP
然而,如今美国似乎正在放弃跨区域的大国竞争策略。今年5月,负责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劝阻英国官员按计划派遣一艘航空母舰前往印太地区部署。据Politico援引一位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科尔比的立场很简单:
“我们不希望你们去那里。”
他敦促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更近的威胁上——即俄罗斯。
华盛顿如今鼓励其亚洲和欧洲盟友固守各自区域——这种过时的外交政策已不合时宜。美国的对手正在同步采取越轨行动,共享武器和技术。它们联手构成的威胁比美国几十年来面临的任何威胁都更为严峻。
亚洲和欧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一个大陆的危机就会对另一个大陆产生溢出效应。美国应该努力影响其盟友正在构建的新网络,而不是与之对抗。否则,华盛顿可能会发现自己被边缘化,无法融入新的全球秩序。
齐心协力
美国的霸权地位取决于亚洲和欧洲的安全。20世纪40年代,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Spykman)论证了控制欧亚大陆沿海边缘地带的重要性。他写道:
“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谁统治了欧亚大陆,谁就统治了世界的命运。”(“Who controls the rimland rules Eurasia, Who rules Eurasia controls the destinies of the world.”)
自那以后,除特朗普外,每一位美国总统都认同斯皮克曼的观点。他们也一致认为,美国绝不能再次允许出现一个可能威胁美国利益的强大的欧亚集团。任何地区强权的结盟,无论是结盟还是联合对抗美国,都可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20世纪10年代和30年代,这种情况两次发生,美国都被卷入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因此,尽管二战后美国领导人致力于维护亚洲和欧洲的安全,但在接下来的50年里,他们也竭力使美国的对手和盟友间保持分裂。
这种策略曾使美国保持了数十年的霸权地位,但如今已不再适用。美国现在面临着一个正在崛起的欧亚军事工业集团(Eurasian military-industrial bloc)的威胁。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正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实际上等同于联盟的伙伴关系。两国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去年,俄罗斯与朝鲜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中国也与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还在积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BRICS)等国际机构。
![]()
2024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平壤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图源:朝鲜《中央日报》
尽管这种敌对势力之间的松散联盟更多是出于共同的不满而非共同的利益,但美国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华盛顿必须通过投资跨区域联系来巩固其盟友关系。美国前总统拜登认识到这一必要性,并致力于增强“民主联盟的肌肉”(the muscle of democratic alliances)。例如,AUKUS就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以全新的方式加强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盟国国防工业之间的联系。
随着朝鲜军队协助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行动,欧洲伙伴意识到他们不能置身于亚洲地缘政治之外。印太地区的伙伴也明白,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对台政策。正如日本前外相林芳正所言,欧洲安全与太平洋安全“密不可分”。
过去七年间,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和欧盟都制定了新的印太战略,强调与亚洲民主国家合作,构建具有韧性的供应链,并维护航行自由。2021年,德国和荷兰数十年来首次向印太地区部署护卫舰。据德国智库基尔研究所称,日本向乌克兰提供的双边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超过了芬兰、法国和波兰。
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一直抵制其亚洲和欧洲伙伴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9月,特朗普表示,他对中俄结成反美轴心“丝毫不担心”。在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亚洲规模最大的年度防务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呼吁美国的欧洲盟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各自大陆的比较优势”,并提醒他们“北约中的‘北’代表的是‘北大西洋’”。五角大楼官员与欧洲盟友会晤的记录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频繁提及印太安全问题。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会晤也不再提及乌克兰和平的重要性。6月,尽管印太地区各国对欧洲防务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三年来首次缺席北约峰会。
![]()
特朗普在2025年北约峰会上促成北约盟友作出承诺,将防务支出的GDP占比提高至5%。图源:路透社
特朗普政府似乎希望其盟友,尤其是欧洲盟友,安分守己,专注于自身安全,从而承担更大的责任。美国则专注于维护西半球秩序、保卫本土以及限制其在海外的承诺。然而,美国的对手正在以各种方式共享技术和军事资源,这可能会削弱单个美国盟友的实力,并延长地区冲突。此外,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网络、太空和其他工具,这降低了任何单一危机被限制在单一地理区域内的可能性。
将亚洲和欧洲盟友彼此隔绝,会削弱美国及其盟友的力量。多线危机爆发的风险日益增加。华盛顿及其盟友需要做好准备,以遏制不同地区的多个对手。他们能否组建统一战线,将影响北京和莫斯科领导人的考量。美国的盟友和对手正在重新调整格局。华盛顿可以选择置身事外,也可以尝试塑造有利于自身的新秩序。
双重麻烦
在亚洲和欧洲,莫斯科和他的伙伴正利用“灰色地带”行动欺凌美国盟友,削弱其军事实力,并质疑欧盟、七国集团和北约等民主组织的团结和能力。
如果没有获得来自亚洲的武器、技术和人员,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乌克兰长达数年的轰炸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官员表示,莫斯科正在向平壤等地提供隐形技术、潜艇技术、导弹技术和卫星技术,以此作为回报,而这些技术此前莫斯科并不愿意与它们分享。
美国情报界最新的威胁评估警告说,这种对手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增加了美国与任何一个对手发生紧张关系或冲突,并可能将其他对手卷入其中的可能性”。2024年,一个由前高级文职和军事官员组成的两党国会委员会也得出类似结论,认为美国“应该假定,如果美国卷入涉及俄罗斯、伊朗、朝鲜和其他国家的直接冲突,那么该国将从其他国家获得经济和军事援助”。
除非美国及其盟友也开展军事合作,否则它们将无法应对这一挑战。幸运的是,华盛顿的盟友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北约之所以能够维持乌克兰的防御,是因为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一直在悄悄地补充美国的155毫米炮弹和爱国者导弹库存。
同样,欧洲向印太地区的部署虽然有限,但也帮助维持了盟军在南海和台湾海峡的存在,尤其是在美国舰艇被重新部署到中东和其他地区的情况下。
这些举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美国及其盟友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多战区冲突的风险。今年7月,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警告说,一旦台湾危机爆发,中国可能会要求俄罗斯通过攻击北约领土来牵制华盛顿及其伙伴,使其“忙于应对欧洲局势”。
莫斯科还可以通过非军事手段,例如对欧洲电网发动网络攻击,来分散或阻止各国援助台湾。盟军及其国防规划人员需要共同应对多战区战争的可能性。美国及其伙伴应首先扩大各国首都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降低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制定应对能源市场冲击的计划,并整合其太空和网络能力。
美国及其盟友应协调国防工业生产,以弥补彼此武器库的缺口。他们应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将远程打击武器、弹药和无人机的总产量翻一番。如果美国及其盟友不共享资源,未来冲突中可能面临严重的弹药短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进行的战争推演表明,如果美国与中国因台湾问题开战,美国可能在最初八天内就耗尽弹药。美国及其伙伴需要共享资源,才能独自对抗北京的军工产能,美国盟友利用集体资源的必要性将更加凸显。
![]()
美国提出的“复制器”计划明确要求,在数年内部署数千套低成本无人平台,将单套采购成本压缩至传统装备的三成左右。图源:路透社
华盛顿应努力在欧洲和印太地区建设军火工厂,从而降低美国对手切断其补给线的可能性。它还应在盟国建立更多美国平台维护、修理和大修设施,以提高美军在危机中的战备水平。
华盛顿及其伙伴也需要练习跨战区快速部署能力。例如,美国应邀请更多欧洲和印太地区的盟友参与“机动卫士”(Mobility Guardian)演习。该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将参加,演练部队和武器的长途调动。
被排除在群聊之外
美国的盟友已经意识到需要加强合作。事实上,亚洲和欧洲的伙伴长期以来一直将彼此视为对冲美国风险的途径。当华盛顿变得不可靠或难以预测时,亚欧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加强。
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放弃自由贸易政策促使欧盟与日本和越南签署了全面的贸易协定。在特朗普第二届政府的领导下,欧盟正在敲定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新贸易协定。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身旁表示,
“当经济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动荡同时出现时,像我们这样的伙伴必须更加紧密地合作。”
由于美国反复无常的外交政策,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在安全问题上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达成共识。
2023年,日本和英国签署了一项协议,为联合训练和轮换部署铺平了道路。法国和菲律宾正在考虑达成类似的协议。
同年,澳大利亚成为欧洲机动协调中心(Movement Coordination Centre Europe)的首个非北约成员国。该后勤组织允许其成员国共享军舰和飞机进行运输。2024年11月,欧盟分别与日本和韩国签署了新的安全和防务伙伴关系协议,这是布鲁塞尔首次与亚洲伙伴签署此类协议。
华盛顿不应抵制或否定这种合作,而应积极参与塑造合作格局。欧洲领导人已表示有意最终加入亚洲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此举可能使华盛顿被排除在这个占全球GDP约30%的贸易集团之外。美国仍可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或与伙伴和盟友协调标准(例如数据隐私规则或人工智能监管)来引导国际贸易走向。
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友好国家集团对华盛顿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它的盟友们终于开始积极分担国际责任。例如,法国、印度和欧盟正在合作加强印度洋的海上监视。德国正在向菲律宾等在南海的国家提供海上训练。澳大利亚军队也在英国训练了乌克兰新兵。
但盟友间其他形式的协调可能对美国构成风险。意大利、日本和英国正在联合设计一款新型战斗机——作为未来项目的试验平台。几十年来,盟国间的互操作性一直以美国技术为中心。如果亚洲和欧洲的盟友也自主研发技术,这种整合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如果没有美国的专业技术,盟国的资产竞争力可能会下降。
![]()
韩国总统李在明誓言2030年前将韩国打造成全球第四大防务工业强国。图源:AP
如果美国不参与其盟友组建的新团体或机构,它将失去制定国际贸易和安全规则的机会。欧盟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已表示有意在不经美国干预的情况下,协调亚洲和欧洲的数字贸易规则。此类网络最终可能更直接地与美国政策相悖。亚洲和欧洲国家可能会为中国的投资和技术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停止与中国台湾的初步合作,或减弱对乌克兰的支持。它们也可能采用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如果华盛顿继续留在谈判桌上,它有能力阻止其中一些更令人担忧的后果。
街区新楼盘
美国盟友与对手的重新调整可能会削弱那些支撑美国主导地位的机构。尽管美国的工业中心地带为赢得二战提供了强大的实力,但真正巩固美国在整个冷战时期主导地位的,是华盛顿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
诸如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等跨区域机构已经取代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成为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机构,俄罗斯等国正在构建新的金融工具和国家主导的网络安全模式。
9月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让美国清楚地认识到此次峰会的利害关系。在这次有20多位世界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的会议上,中国明确表示不愿让“少数国家的规矩”主导全球事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宣布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该银行将与金砖国家主导的类似机构以及中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驾齐驱。此外,峰会还宣布成立新的区域中心,以协调执法、反恐和禁毒行动。北京方面也利用此次峰会宣布了其“全球治理倡议”。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都吸纳了新的对话伙伴,这使得中国和俄罗斯不仅在整个欧亚大陆,而且在所谓的“全球南方”地区,都得以宣称其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机构的实际影响有时难以察觉。但它们的持久性和发展壮大反映出人们对西方标准和贸易惯例的不满。尽管世界距离放弃美元还很遥远,但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正试图加速去美元化。它们的成员国正在进行货币互换,并签署跨境支付协议。
在乌克兰冲突全面爆发后,北约深化了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的关系。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组成的“五眼联盟”情报合作机制也采取措施加强信息共享,并强化供应链安全。此外,七国集团也定期邀请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参加其峰会。
特朗普政府可以利用这一势头,鼓励盟友承担更多责任。七国集团+(G7+)作为一个由受冲突影响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组织,可以成为在保障关键矿产资源或打击毒品走私方面开展合作的平台。
美国参与的两个“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个是位于印太地区的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另一个是位于欧洲的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包括法国、德国和英国——举行联合会议,有助于这两个区域组织协调其出口管制、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
无论美国是否加入,美国的盟友都将继续彼此合作。但如果没有华盛顿的参与,它们就无法充分发挥潜力。八十年前,正是美国大胆的领导力和外交手段缔造了全球秩序。重塑全球秩序同样需要创新性的领导力。美国为旧时代构建的联盟体系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以适应对抗联盟的新现实。
特朗普除了敦促伙伴国增加国防开支外,对重振或重塑联盟关系几乎毫无兴趣。美国的盟友因此变得更加强大,但仍然缺乏整合其新能力的明确战略。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盟国联盟可能没有足够的实力成功对抗北京和莫斯科。
美国单凭自身之力无法驾驭由此引发的欧亚大陆冲突。无论华盛顿是否乐见,美国的盟友都在迅速调整彼此关系;这些关系网络能否维护美国利益,取决于华盛顿如何应对。如果美国未能重塑与亚洲和欧洲伙伴的关系,就有可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秩序中被边缘化。
文章原题为《新欧亚秩序:美国必须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战略》(The New Eurasian Order——America Must Link Its Atlantic and Pacific Strategies),题目为编者所加,内文所删减。
编译|刘深 IPP公共关系与传播中心新媒体主管、政策分析师
IPP公共关系与传播中心
排版|周浩锴
审校|刘 深
终审|刘金程
IPP评论热门编译
美国愈发专横,为何印太国家仍未“倒美亲中”?当贸易战演变为粮食战,美国损失有多大?|IPP编译
关键的“摇摆国家”,会慢慢走向反美阵营吗?|IPP编译
特朗普的“美国堡垒”,让其在中国面前优势尽失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