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人“上班式”带娃悄然兴起,守住边界一举三得

0
分享至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悦

工作日像上班族一样按时“上岗”照看孙辈,晚上和周末“下班”回家,交由年轻人接手。眼下,一种老人“上班式”带娃的新模式正在许多家庭中悄然流行,这种不同住、有分工、讲边界的带娃方式,巧妙地在三代人之间构建起一种舒适的平衡。既让年轻人能安心在职场打拼,又让老人在帮衬子女之余,守住了自己晚年的爱好与自由空间。

状态丨帮忙带娃 但要有时有晌

清晨6时50分,张华手指轻按指纹锁进入儿子家,她不是来串门的,是来“上班”的。门一开,10个月大的孙子冲着奶奶兴奋地挥舞着小手。

“妈,今天要辛苦您了,辅食泥在冰箱第二层里,天气好记得带他去晒会儿太阳……”儿媳安昕一边利落地交接,一边拎起包准备出门上班。从张华进门这一刻起,到晚上7时儿子儿媳相继到家,这个家就成了张华的“主战场”。而晚上7时以后,张华便“打卡下班”,回到仅隔着一栋楼的租住处,享受属于自己的清静时光。

张华说,自从小孙子出生,同是上班族的儿子儿媳就因为孩子谁来带犯了难。张华看出小两口的难处,主动开了口:“我来搭把手,但是我负责白天,你们下班后接手,多陪陪孩子。”

张华从湖北老家来到北京,为了不跟小夫妻挤在一起“拘束”,她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在儿子同小区租了间房,笑称要做个“打卡”奶奶。工作日里,儿子儿媳在公司解决一日三餐,张华只需要管好孙子的吃喝拉撒睡,不用操心全家的饭菜和家务。周末,则完全由小夫妻主导,他们会带孩子去公园,只会“邀请”而非“要求”奶奶同去。

“孩子的事他爸妈说了算,白天他们是‘领导’,我就是‘骨干员工’。”张华说,儿媳会提前把“工作任务”安排得明明白白:上午下午各户外一小时,上午睡一小时,午觉两小时,外加两顿奶、两顿辅食……他们家有个小本子,完成一项,就在上面记上一项。“这样,儿子儿媳下班接手时,孩子吃了啥、睡了多久,心里都有数,能无缝衔接。我‘下班’了,娃的事儿可不‘下班’。”

每个月初,儿子儿媳都会塞给张华一笔钱,说是“辛苦费”,还会定期给她安排体检、送护肤品、添新衣。“我不要,觉得帮自家孩子带娃是应该的,可他们非要给,说是尊重我的劳动。我就把钱存着,要么给孙子买东西,要么逢年过节给孙子包红包。”张华说,这种方式让付出和感恩都落在了明处,她直言:“心里挺舒坦。”

当然,新模式也有需要灵活调整的时候。“最怕孩子突然生病,‘工作计划’立马打乱。”张华说,有天半夜孩子突然发烧,凌晨1时许,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电话那头,小孙子体温升到了39摄氏度,哭闹不止。张华二话没说,披上外套就出了门。“那时候哪还管什么‘工作时间’,心里只想着赶紧过去搭把手。”到了儿子家,她熟练地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安抚着焦虑的新手爸妈,那一整晚,她几乎没合眼,直到天亮孩子体温降下来,她才在沙发上打了个盹。

还有时,儿子儿媳工作临时变化,同时需要加班,原本井然有序的“交接班”节奏也会被打乱。“但这种时候,孩子们都会特别感激,我们付出些辛苦也心甘情愿。”在张华看来,这些计划外的“加班”时刻虽然打破了规则,但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家人间的情感纽带。

姿态丨守住边界 不再大包大揽

张华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上班式”带娃,是因为朋友李大妈家经历过“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的带娃模式,结果却是“一地鸡毛”。

李大妈比张华大两岁,前年帮儿子带孙子,直接兴冲冲地搬去跟小夫妻同住。她腰不好,带一天娃下来,常累得直不起腰。李大妈总在电话里向张华吐苦水:“活儿累倒不怕,就怕吃力不讨好!”

两代人因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的差异,摩擦不断:一个想让娃自己学吃饭,另一个怕饿着,总追着喂;一个说小孩怕热,另一个总觉得他冷,不停加衣服……“天天在一起,小事也磨成矛盾。婆婆嫌儿媳不懂感恩,儿媳觉得婆婆管得太宽,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张华说,那会儿她就暗下决心:“将来我带孙辈,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绝不能这么‘黏’在一块儿,得有点‘边界感’,大家都舒坦。”

家住海淀区的何桂芬,和老伴儿也在践行着这份“边界感”。老两口每天早上要坐三站公交车,到儿子家“上岗”带娃。“这三站公交车的距离刚刚好,既不会太远耽误时间,又给了彼此空间。”何桂芬说。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何桂芬深切体会到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最大的收获就是全家人都能轮换着休息。”她笑着说:“我们老人不是铁打的,也需要喘口气,跳跳广场舞、找老姐妹聊聊天。这样白天带娃时,精神头才足。”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儿子儿媳真正担起了父母的责任。“他们周末自己带娃,一天下来,直喊胳膊酸,这才能真切知道带娃有多不容易。”何桂芬说,这份亲身经历,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如今,晚上的亲子阅读、周末的户外活动,都由小夫妻负责,孙子也跟爸妈越来越亲。“教育孩子的主力应该是父母,我们帮忙,但不能大包大揽,抢了父母的角色。”

更让何桂芬欣慰的是,家庭关系也因此更和谐了。“整天待在一个屋檐下,勺子难免碰锅沿。当各自有了空间,矛盾自然就少了。现在我和儿媳处得反而像亲母女,有话都能好好说。”何桂芬觉得,这种有界限的付出,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舒服的位置,家才有了真正的松弛与和谐。

心态丨疼爱儿孙 也不丢失自我

“我们这代人,跟父母那辈不一样了。他们退休后眼里只有孙子孙女,自己的爱好、健康全抛脑后了。”赵玉华今年63岁,准备来北京前,女儿女婿就在隔壁小区租了房,供她和亲家母轮流带娃时住,这正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住在一起,就意味着24小时待命,连想出去散个步都得看着时间,反而闹心。”

赵玉华退休前是小学老师,有稳定的退休金,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健康状况也不错。“我们来带孩子是出于爱,但不是来当‘全职保姆’的。他们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我们老人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和价值。”每天带娃结束后的时间,可以在小区跳跳广场舞,周末更是完全属于自己,她会在家里练字、侍弄花草,不用再绷着一根弦。

赵玉华说,她和亲家母商量好,两人轮班带娃,一个月一换班,“亲家母带娃的时候,我就自由了,要么报个旅游团,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么回老家见老朋友、唠家常,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赵玉华笑着说,“我不只是‘可可姥姥’,我还是喜欢跳舞和旅游的赵玉华。”

赵玉华认为,“上班式”带娃的方式,恰恰给了子女更好的支持。“我们现在是‘育儿合伙人’,讲究的是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我们保持好身体、好心情,才能更长久地帮衬他们。如果我们累倒了,那才是给他们添大麻烦呢!”

这种“自我觉醒”和“边界意识”的背后,还有老人们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和更强的学习意愿。为了带好外孙女,赵玉华可没少下功夫。来北京之前,她就在手机上下载了几个育儿APP,加入了好几个育儿交流群。她笑着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她收藏的育儿文章和视频。“像什么‘秩序敏感期’‘自主进食’……这些新词儿我都懂!”

带外孙女的过程中,遇到“二月闹”、肠胀气这些年轻时带女儿没注意过的“新问题”,她都会在网上搜一搜,看看别的宝妈有什么好办法,学一学人家专业的护理技巧。她还会跟着短视频学做辅食,“不能让外孙女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让女儿女婿觉得我观念老套。”

专家声音丨新模式“看见”带娃老人的需求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勇鹤认为,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条件不同,老人该如何帮衬子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上班式”带娃作为一种有“边界感”的带娃方式,是目前社会背景下比较合理可行的选择。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老年人与青年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老年人退居二线,青年人是整个社会的顶梁柱。在家庭建设方面,两代人最好的选择便是合作与互助。有老人的参与会让年轻父母感受到支持与保障,年轻父母的放权也是对于老人的信任与依靠,从而加深了两代人的情感联结。此外,“下班”后老人可以重回独立空间,一方面是休息调整,一方面也是一种两代人对各自生活的尊重与理解。

“这种模式的出现,反映了子女、社会对于老人群体的更多关注,‘看见’了老人的需求。”刘勇鹤说,从心理需求来说,老年人有证明自己价值的需求,也有对孙子辈的隔代情感需求,同时拥有自我成长与自主生活的需求。选择“上班式”带娃,恰恰同时满足了这三种需求。老人带孙辈,是子女安心上班的一种保障,也体现出了中国老人的仁慈与包容。

刘勇鹤建议,“上班式”带娃的模式要想持续、良性运转,最需要注意相互理解与沟通。一方面,要能了解对方的辛苦与不易,另一方面,更要学会表达敬意、爱意与乐意。这样一来,三代人的关系才能更其乐融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运动可能影响寿命!医生提醒:65岁以后,牢记运动“6不要”

运动可能影响寿命!医生提醒:65岁以后,牢记运动“6不要”

观星赏月
2025-10-31 14:18:54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0-26 03:25:09
12月1日起,网约车新规施行!司机:“危机”来了

12月1日起,网约车新规施行!司机:“危机”来了

用车指南
2025-11-15 10:00:05
字节某女员工:寻找同航班“一见钟情”的男生

字节某女员工:寻找同航班“一见钟情”的男生

蚂蚁大喇叭
2025-10-25 15:25:58
中国没有天堂,中国人是极度极度极度危险的存在

中国没有天堂,中国人是极度极度极度危险的存在

军武数据库
2025-11-14 15:23:06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3岁男童高烧39.8℃ 1天后不幸去世 爸爸:最初诊断为普通感冒……

3岁男童高烧39.8℃ 1天后不幸去世 爸爸:最初诊断为普通感冒……

半岛晨报
2025-11-15 17:00:03
再次强调:继承父母的房子再出售,不用全额缴纳20%个人所得税

再次强调:继承父母的房子再出售,不用全额缴纳20%个人所得税

巢客HOME
2025-11-13 04:30:03
意外之喜!“航天鼠”待了14天安全返回,意外滞留反让其价值倍增

意外之喜!“航天鼠”待了14天安全返回,意外滞留反让其价值倍增

鱼缸里的假山
2025-11-15 16:16:51
参保人员注意!若医保卡的余额到年底没用完,会过期清零吗?看看

参保人员注意!若医保卡的余额到年底没用完,会过期清零吗?看看

社保小达人
2025-11-15 12:00:14
被重庆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沈伯洋“怕得要死”

被重庆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沈伯洋“怕得要死”

政知新媒体
2025-11-15 16:29:44
踢疯了!第1队!“欧洲中国队”出线,全胜+轰20球提前晋级世界杯

踢疯了!第1队!“欧洲中国队”出线,全胜+轰20球提前晋级世界杯

乌龙球OwnGoal
2025-11-15 10:43:33
葡体主席:穆里尼奥的问题在于他不会和人沟通

葡体主席:穆里尼奥的问题在于他不会和人沟通

懂球帝
2025-11-15 22:01:50
王毅最新照令人心疼,人明显老了,谁能接替他成为下一任外长?

王毅最新照令人心疼,人明显老了,谁能接替他成为下一任外长?

霁寒飘雪
2025-11-10 21:48:55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30岁往后的大龄剩女,最后基本都嫁给了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30岁往后的大龄剩女,最后基本都嫁给了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0 02:40:38
邵佳一真大胆!历任国足主教练瞧不上的球员,他却敢于大胆启用

邵佳一真大胆!历任国足主教练瞧不上的球员,他却敢于大胆启用

许穩很机智
2025-11-15 01:34:31
29岁程序员失业失恋又失联,疑陷东南亚高薪骗局遭人控制,浙桂闽三地警方介入调查

29岁程序员失业失恋又失联,疑陷东南亚高薪骗局遭人控制,浙桂闽三地警方介入调查

极目新闻
2025-11-15 17:29:00
西安撤销11家社会组织

西安撤销11家社会组织

鲁中晨报
2025-11-15 11:23:06
西班牙想要的,中方终于给了,马克龙眼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西班牙想要的,中方终于给了,马克龙眼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墨羽怪谈
2025-11-15 05:32:19
日本专家曾声称:日本军事能力足够强!一旦开战,中国占不到便宜

日本专家曾声称:日本军事能力足够强!一旦开战,中国占不到便宜

温辞韫
2025-11-03 10:46:59
2025-11-16 04:24:49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1393581文章数 45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房产
手机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亲子要闻

娃想学习不费劲?4 种家常健脑菜安排!补 DHA 提记忆超管用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手机要闻

iPhone Air开启eSIM时代:国内厂商纷纷跟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