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10月底的亚洲之行,特朗普把“生意式外交”玩到了新高度,而韩国总统李在明则用一场精心策划的“投名状”,换来了美国尘封数十年的核潜艇技术许可。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实则给东亚安全格局埋下了一颗高风险的定时炸弹,中方此前的警惕与担忧,终究还是变成了现实。
特朗普抵达韩国庆州的当天,李在明就奉上了全套“讨好套餐”:象征韩国最高荣誉的“无穷花大勋章”、新罗王金冠复制品,连工作午餐都配上了“黄金甜点”,生怕这位美国大统领不够满意。更实在的是那份3500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协议,2000亿现金分年注入美国市场,1500亿砸向造船业合作,加上韩国企业额外承诺的累计超6000亿美元投资,这份“厚礼”直接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高调官宣——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要知道,美国的核潜艇技术向来是压箱底的宝贝,过去几十年只对英国、澳大利亚松过口,如今为了钱,特朗普毫不犹豫地把这张战略牌打给了韩国。
![]()
李在明的算计远比表面看起来深沉。这位左翼总统很清楚,特朗普要的是能向美国选民炫耀的“经济成果”,而韩国要的是突破军事限制的“安全筹码”。他公开点明核潜艇要“追踪朝鲜和中国的潜艇”,彻底打破了韩国以往在敏感议题上的模糊态度,用明确的战略站队换来了美国的技术松口。对李在明而言,这不仅是兑现韩国多年来的核潜艇夙愿,更是任期内的重磅政绩,足以回应国内抬头的民族主义情绪,哪怕这份政绩的代价是3500亿美元的经济负担和岌岌可危的中韩关系。
但这场交易的“水分”大得惊人。特朗普指定的建造地是韩华集团收购的费城造船厂,这座2024年底才从民用船厂转型的设施,既没有建造军舰的资质,更缺乏处理核材料的能力,要改造成核潜艇建造厂,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得耗费数年时间。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的核潜艇项目早已自顾不暇,弗吉尼亚级延期两三年,哥伦比亚级推迟近两年,熟练工人短缺、供应链卡壳的问题至今无解,连自己的订单都排不完,哪来的精力帮韩国造新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所谓的“帮韩国造核潜艇”,本质是借韩国的钱和技术,给美国衰败的造船业“输血”,顺带把韩国更深地绑在遏制中朝的战车上。
![]()
韩国的野心还不止于核潜艇。其核心诉求是借着这次合作,推动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争取铀浓缩和乏燃料再处理的权限,甚至有人喊出要删除协定中“排除军事目的”的条款。外界早有测算,凭借韩国的核电站规模和技术储备,六个星期内就能造出战术核武器,如今借着核潜艇项目向核扩散试探,无疑是在挑战《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底线。这种“借船出海”的拥核企图,比核潜艇本身更值得警惕,一旦得逞,东亚核威慑平衡将彻底被打破。
反观韩国民众,八成以上认为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极不公平”,首尔、釜山等地的反特朗普示威此起彼伏,抗议政府牺牲经济主权迎合美国。中韩贸易额远超韩美贸易,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的半导体、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李在明政府为了讨好美国,不惜直接将中国列为针对目标,一旦中方采取反制措施,韩国经济必将首当其冲。所谓的“外交成就”,不过是用长远利益换取短期政绩的短视之举。
美国这套“核潜艇外交”的套路并不新鲜,从澳大利亚“奥库斯”联盟到如今的韩国项目,本质都是通过技术输出绑定盟友,打造围堵中国的军事包围圈。但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只会加剧地区军备竞赛,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方早已明确表态,中韩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对危害自身安全利益的行为坐视不理。
![]()
李在明以为用金冠和巨款就能换来美国的庇护,特朗普以为靠“收钱办事”就能巩固亚太霸权,殊不知这场交易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经济负担、国内反对、技术瓶颈、外交孤立,任何一个问题爆发都可能让韩国陷入困境。而对中国而言,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自身安全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地缘政治挑战。东亚的和平稳定,从来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或一笔巨额交易就能维系,那些试图通过选边站队、军事对抗谋取利益的做法,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