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当我们谈论全球汽车芯片的格局时,一个名字已经无法绕开——陈嘉澍。
十几年前,当硅谷的巨头们挥舞着价值近200万美元的年薪支票,试图将这位伯克利毕业的中国天才留在美国时,他们可能以为这只是一场常规的人才争夺战。
![]()
他们看中的,是陈嘉澍在毫米波芯片领域的惊人天赋。
他们没算到的是,陈嘉澍心里装的,是比个人财富大得多的想法。
这个想法,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彻底改变了全球车载雷达芯片市场的版图。
美国当年想“买断”的天才,最终带着核心技术回国,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在一个被西方垄断几十年的高精尖领域,硬生生把“定价权”夺了回来。
![]()
一场蓄谋已久的“技术阳谋”
2006年,还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做交换生的陈嘉澍,对当时主流的车载雷达芯片技术产生了质疑。
那时候,行业共识是,必须使用昂贵的砷化镓或锗硅工艺,一颗芯片动辄数百美元。
![]()
陈嘉澍大胆地向导师提出:为什么不用更便宜、更成熟的CMOS工艺呢?
得到的答复是冰冷的:“不可能,高频损耗太大。”
这个“不可能”,成了点燃陈嘉澍心中火焰的火种。
他没有止步于“业界共识”,而是花了两个月时间,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电路架构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CMOS工艺在高频下的损耗难题。
![]()
这篇闪耀着天才火花的论文,为他赢得了当年中国大陆唯一的“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也为他敲开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门。
在伯克利,他的导师、无线集成电路领域权威教授,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你那个“疯狂”的CMOS理论,变成现实。
![]()
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一次又一次的流片失败,几乎将理论推向绝境。
直到2009年,第四版芯片终于成功,论文不仅被行业顶会ISSCC收录,更斩获了全球每年仅一人的“Jack Kilby杰出学生论文奖”。
陈嘉澍用无可辩驳的成果证明了:CMOS工艺,就是毫米波芯片的未来。
![]()
博士毕业时,陈嘉澍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是第一个重大抉择。
硅谷的公司几乎踏破了他实验室的门槛,各种版本的“天价”offer满天飞:150万美元年薪起步、200万美元级别待遇、附赠绿卡……这些数字在当时,足以让任何一个年轻人心动。
这些公司看中的,是陈嘉澍手里那把开启“低成本毫米波雷达”大门的钥匙。
![]()
他们想把这项技术和这个人,都牢牢锁在硅谷的体系内。
陈嘉澍的选择,出乎了所有美国同行的意料。
他几乎没有犹豫,收拾行囊,回到了中国上海。
这不是一时冲动的爱国情怀,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技术阳谋”。
![]()
他看得清清楚楚: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毫米波雷达芯片100%依赖进口,被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几家国外巨头死死卡住脖子。
技术是空白,市场是真空,这片无人区,正是他大展拳脚的最好战场。
2014年,陈嘉澍在上海张江创立了加特兰微电子。
![]()
启动资金是个人积蓄和不到2000万的天使投资,团队只有十几个人。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做出中国第一颗车规级77GHz CMOS毫米波雷达芯片。
“从0到1”的路,是用钱和汗水铺就的。
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每一次流片都是一场生死赌博。
![]()
第一次,灵敏度不够;第二次,高温下不稳定……团队经历了整整五次迭代,耗时三年,烧光了初期的所有融资。
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要自己动手搭建国内稀缺的毫米波雷达测试平台。
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3月。
![]()
第五版芯片终于通过了严苛的车规认证。
当加特兰发布全球首款车规级CMOS工艺77GHz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时,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这款芯片的意义是颠覆性的:它不仅打破了国外长达数十年的垄断,性能比肩国际一流,成本却只有传统方案的40%。
![]()
曾经高达80美元一颗的进口芯片,价格瞬间被打了下来。
定价权之战
真正的爆发,从2018年芯片正式装车量产开始。
加特兰没有停留在单一产品的成功上,而是开启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迭代。
2019年,率先量产AiP(天线封装一体化)技术,把雷达模组缩小到硬币大小,成本进一步降低。
![]()
2023年,推出采用22纳米工艺的Alps-Pro芯片,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40%。
2025年的今天,我们再看加特兰,它早已不是那个苦苦挣扎的初创公司。
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加特兰的毫米波雷达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4000万颗。
位于苏州的“黑灯工厂”早已满负荷运转,年产能高达3000万颗,支撑着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今年,加特兰单年出货量预计将轻松突破2000万颗大关。
![]()
更关键的数据是市场份额。
如今在中国市场,每卖出两辆配备毫米波雷达的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的核心芯片来自加特兰。
从比亚迪海豹,到理想L7、小鹏G6,再到更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型,背后都有加特兰的技术在保驾护航。
![]()
最让国人振奋的是,连曾经的行业霸主、德国零部件巨头博世,都已将加特兰的芯片写入其全球供应体系的参考设计中。
这意味着,加特兰不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国产替代”,而是真正意义上获得了全球行业标杆的认可,成为与德州仪器、英飞凌同台竞技的全球顶级玩家。
![]()
陈嘉澍当年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定价权”。
他曾说,加特兰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做大蛋糕的。
通过将芯片成本大幅拉低,毫米波雷达这项过去只在高端车型上配置的安全技术,如今已经下沉到15万元级别的经济型汽车上,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红利。
![]()
今年,加特兰又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车规级UWB(超宽带)SoC芯片。
这标志着他们从汽车雷达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了数字钥匙和更广泛的物联网感知领域,新的增长曲线已经清晰可见。
参考资料:
载誉而归,加特兰创始人陈嘉澍博士亮相ICCAD-Expo 2024
2024-12-13 13:29·EEWorld电子工程世界
加特兰获品质领航生态伙伴奖,解析智驾雷达芯片的“质量密码”
2025-02-25 16:33:45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