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生育相关统计数据,南北区域之间的出生率差异令人瞩目,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格局。
2
2024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954万人。其中,西藏自治区以13.87‰的出生率稳居全国第一,连续多年领跑;广东省则再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新生儿数量突破百万大关的省份,已连续五年保持这一纪录;而东北三省——辽宁、吉林与黑龙江,则包揽了出生率排行榜的末三位,形势尤为严峻。
3
一边是珠三角地区持续升温的“生育潮”,另一边则是东北大地不断走低的“生育冷线”。这种悬殊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为何曾经人丁兴旺的东北,如今却难见新生命蓬勃之势?
![]()
4
年轻人留不住
5
造成东北生育低迷的首要因素,在于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发展困境。
6
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北曾是中国工业的心脏地带。鞍山钢铁厂炉火通红,一汽集团生产线昼夜不息,大庆油田钻塔林立,大型国企不仅能养活成千上万职工,还能带动整座城市的繁荣发展。
7
然而时过境迁,传统重工业逐渐式微,新兴产业布局滞后,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能力远不及南方沿海地区,导致整体经济增长乏力。
![]()
8
截至2024年,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省会城市的上市公司总数尚不足百家,反观深圳一城,上市企业已超过一千家,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9
每年东北高校毕业的学子约达92.4万人,但本地优质就业岗位稀缺,许多毕业生只能选择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10
据数据显示,仅哈尔滨市一年就有约11万名青年人口外流。这批正处于婚育黄金期的年轻人大量离开,直接削弱了本地潜在的生育基数。
![]()
11
与此同时,广东凭借强劲的经济活力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落户。2024年全省新增户籍人口达74万,其中六成以上为25至35岁的适育年龄段青年。
12
这些在珠三角奋斗的年轻人普遍倾向于在当地安家立业,结婚生子也随之水到渠成,推动区域出生率稳步上升。
13
相比之下,东北由于缺乏足够的就业吸引力,难以引入外来劳动力补充人口结构,既无法留住本地青年,也招不来外地人才。
14
本地居民不愿生育,外来人口又不愿定居,双重压力叠加之下,东北的人口自然增长陷入恶性循环,出生率逐年下滑。
![]()
15
思想观念不一样
16
除了经济制约,东北生育意愿偏低还与其高度城市化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密切相关。
17
早在十几年前,东北地区便已全面普及独生子女政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早已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一代比一代生育更少,形成了代际递减效应。
18
而在南方部分地区,尤其是广东农村,仍保留着浓厚的家族意识和生育偏好。不少家庭认为“孩子多才是福气旺”,一家养育四五个孩子的现象并不罕见。
![]()
19
此外,当代育儿成本急剧攀升,也成为抑制生育的重要现实障碍。婴儿出生初期,单罐进口奶粉价格高达三百多元,每月消耗至少四罐,仅此项支出就接近一千五百元。
20
再加上辅食、纸尿裤、益生菌等日常消耗品,每月额外开销轻松突破千元,孩子未满周岁前每月固定支出逼近三千元。若计算至三岁入园前,日常抚养费用累计可达近十万元。
21
后续还有早教、兴趣班、课外辅导等一系列教育投入,总花费动辄上百万元,令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
22
即便祖辈愿意协助照料孙辈,但东北年轻人的工作强度极高。本地岗位竞争激烈,薪资水平偏低,职场内卷严重,“早八晚八”已成为常态,加班频繁甚至波及周末。
23
一天高强度工作结束后,身体疲惫不堪,回家还需承担家务、辅导作业等责任,几乎没有个人休息时间。在这种高压生活节奏下,再考虑生育二胎几乎成为空谈。
24
因此,大多数东北家庭选择将全部资源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力求将其培养成才,不愿再增加额外负担。
![]()
25
环境的不同
26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生育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东北冬季漫长且严寒刺骨,极端低温极大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积极性,也在无形中削弱了生育冲动。
27
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群,其性生活频率和生育意愿均呈现下降趋势。漫长的寒冬延长了室内封闭时间,心理压抑感增强,进一步抑制了婚育计划。
![]()
28
反观广东,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适宜户外活动。家长带娃出行无需层层包裹,去公园散步、参加亲子活动极为便利,减轻了育儿过程中的体力与精力消耗。
29
同时,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间接增强了组建家庭、孕育后代的心理预期。
![]()
30
实际上,类似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体现。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美国五大湖区“铁锈带”等老工业基地,同样地处高纬度寒冷区域,也都面临人口外流与出生率持续走低的问题。
31
由此可见,极寒气候对人口再生产的负面影响,是这些传统工业区共同面临的结构性难题之一。
![]()
32
其他因素影响
33
常有人说“越富裕越敢生”,但2024年的实际数据却打破了这一惯性认知。
34
当年出生率位居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西藏、宁夏和贵州,而这三地的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
![]()
35
以西藏为例,2023年人均GDP约为8809美元,尚不足广东的一半。但由于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当地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生育意愿。
36
在贵州部分农村地区,拥有两到三个子女的家庭仍较为普遍,反映出地方习俗对生育决策的深远作用。
37
至于广东出生人口总量领先,并非完全源于高收入驱动,而是得益于庞大的常住人口基数以及大量年轻移民的持续流入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
38
人口学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程度提升,生育率通常会经历一个“U型”演变路径。
39
在低收入阶段,人们倾向于多生育以保障养老和劳动力供给,西藏、宁夏、贵州目前正处在此阶段。
40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们对子女质量的要求提高,育儿成本压力加大,反而减少生育数量,东北当前正处于这一转型期。
41
当经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之后,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将逐步回升。广东特别是深圳的部分高收入家庭近年来二孩、三孩比例上升,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
![]()
42
总结
43
当前,东北各地正积极谋求产业升级与经济振兴。沈阳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长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哈尔滨着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努力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44
在全国层面,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女性劳动权益保护机制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正逐步构建起全方位保障网络。
45
无论区域生育率如何波动,只要每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职业发展有前景、育儿支持有依托,人口结构终将在动态调整中实现新的均衡状态。
![]()
46
参考消息:
47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48
【2】观察者网.——《31省份去年人口出生率数据公布:哪些省份生娃多?》
![]()
4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