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是一种小型鸥类,黑色喙粗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种鸟是东亚地区的特有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何谦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本文约2400字,阅读约4分钟
今年春天,我们去辽河口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拍鸟,让我感触挺深的。除了在2024年10月的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我们这次(2025年4月)又在辽河口拍到了黑嘴鸥的照片。我和朋友总共拍到了十多种滩涂栖息的鸟种,说实话,收获是真不少,拍鸟人最兴奋的就是能记录到新鸟种。更重要的是,这次拍摄让我亲眼看到了我们为物种保护所做的积极努力,这背后的故事其实非常不容易。
![]()
▲上图:黑嘴鸥。摄影:何谦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黑嘴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家可能不知道,三十多年前,这鸟的命运可以说是岌岌可危——全球数量当时还不到2000只,离灭绝就差一步。后来,鸟类学家在辽宁省盘锦的辽河口湿地,终于搞清楚了黑嘴鸥是怎么繁殖的。原来,这鸟和别的一般海鸥不一样,它们必须选择潮间带高滩来筑巢,而且对环境的要求非常挑剔:巢穴周围得是盐度在千分之八到十二之间的碱蓬植被。
问题就出在这里。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适合黑嘴鸥繁殖的沿海滩涂湿地一直在减少,它们的生存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辽河口湿地相关部门是紧急行动起来了。国家投入了专项经费,通过调控水位等措施,就是为了提高黑嘴鸥的繁殖成功率。这不是随便说说,盐度、水位、植被,每一个参数都马虎不得,都关乎这些小生命的生死。
![]()
▲上图:辽河口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坐落于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入海口处,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这里坐拥世界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芦苇荡连片浩瀚,同时也是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水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被誉为“鸟类的天堂”。保护区内湿地类型丰富,涵盖芦苇沼泽、潮间带滩涂、河口湾等,兼具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更是辽河三角洲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兼具极高的生态价值与科研价值。©何谦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保护站的工程师得坚持监测水样;到了冬天,要用机械拖倒枯碱蓬,给新草腾出空间;春天来了,又要精准地引潮水,确保滩涂面积。此外,他们还结合了人工巡护和147个智能探头,织成了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络。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效果是实打实的。到2015年,黑嘴鸥的巢区面积就扩大了近三倍。
![]()
▲上图:黑嘴鸥。摄影:何谦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努力,盘锦为了保护这群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他们退养还湿了8.59万亩,关停了813口油气井。正是这种“退让”,换来了黑嘴鸥种群增长近十倍的生态奇迹,湿地鸟类也从原来的269种、增加到了324种。公开报道显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都对盘锦的生态保护工作给出了高度评价;辽河口湿地也被收录进了《拉姆萨尔名录》,被公认是全球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保护区。
▼ 海潮天下·往期相关报道:
秋日的卧龙湖畔,邂逅极危白鹤!海潮天下访谈生态摄影师何谦
当鸟鸣成生意,不丹怎样用观鸟打造一门“绿色经济”?
白腹毛脚燕——燕科里的“毛腿英雄”!何谦探索鸟世界
![]()
▲上图:《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亦称《拉姆萨尔名录》,2004年辽河口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辽河口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EAAF)上的关键区域,有世界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是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水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何谦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辽宁盘锦的繁殖种群已经达到了11,357只,差不多占了全球总数的近八成。现在,它们的分布范围也在持续扩大,像江苏条子泥湿地等地方就新建了保护区,让它们有了更多落脚点。
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黑嘴鸥成年个体约1.44万只,种群总数约2.1万至2.2万只,而2025年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超过1.1万只,因此我推算,在辽河口繁殖的黑嘴鸥种群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超过六成。
顺便说一句,黑嘴鸥的羽毛是会变色的:春天繁殖期时,它们的头颈部是全黑的;但到了秋冬羽,它们的头部就会变成白色,只在耳部附近留下一小撮黑色羽毛。
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些保护区以前很多地方是稻田,甚至还有油井。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些迁徙的鸟类,维护生物多样性,真是下了最大的决心,给鸟类开辟了它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天堂之所。
![]()
▲上图:黑嘴鸥。摄影:何谦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而且,就我这一年多来拍鸟的经历来看,我感觉,现在整个社会环境也在变好。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环保教育的普及,打击非法捕捉野生动物的力度越来越大,老百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公园、湿地这些地方,大家对野生鸟类都很爱护,很少再发生驱赶、追逐、猎杀、捕捉鸟类的事情了。我觉得,这就是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一个很具体的体现。
说到底,拍鸟对我个人而言,远不只是休闲娱乐、镜头记录、物种欣赏这些。在追逐它们身影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人类与这些野生精灵共享同一片天空,和谐共存是多么重要。衷心期盼着,这些美丽的飞鸟能够永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高飞。
![]()
▲上图:黑嘴鸥。摄影:何谦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何谦探索鸟世界

![]()
声明: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摄影 | 何谦
编辑 | Linda Wong
日期 | 2025年11月1日
●一年之间,巢穴锐减!环颈鸻在韩国湿地“被观鸟者赶跑”
●夏威夷鸟类种群恢复的秘诀
●从雉鸟到鲨鱼,野生动物的“出生地忠诚”有多神奇?
●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将于2025年10月9日在阿布扎比开幕
●白腹毛脚燕——燕科里的“毛腿英雄”!何谦探索鸟世界
●秋日的卧龙湖畔,邂逅极危白鹤!海潮天下访谈生态摄影师何谦
●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伙伴关系第十二次伙伴会议将在菲律宾宿务召开 | EAAFP MOP12·海潮天下观察
![]()
「海潮天下」鸟类是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群体之一,全球已记录约1万种,分布于陆地、淡水和海洋的几乎所有生态系统。它们在体型、羽毛颜色、喙形、栖息方式和迁徙行为上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差异:从体长仅几厘米的蜂鸟到翼展逾3米的信天翁;从色彩斑斓的热带雨林鹦鹉到全身灰暗的极地海鸥;从以昆虫为食的捕食性燕雀到以花蜜为主的吸食性鸟类;从终年留守的留鸟到跨越半个地球的长途迁徙者……
正是这种形态、生态和行为的多样性,使鸟类在维持生态平衡、传播种子、控制害虫以及作为环境指示物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专辑为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特邀摄影师何谦先生的鸟类探索系列,旨在用光影记录鸟类瞬间,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一份绵薄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