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陈云英和林毅夫一起回大陆。那时候改革开放刚起步,大陆的教育系统还挺原始的,尤其特殊教育几乎是空白。她一头扎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当研究员,从零开始搞研究。说实话,这领域在大陆起步晚,她成了开路先锋。
1989年到1994年,她主编了第一套特殊教育参考丛书,里面涵盖盲童、聋童教育啥的,填补了大空白。1992年,她创办了《中国特殊教育》杂志,这是大陆第一本专业刊物。1994年,她还建立了第一个特殊教育研究机构。
1990年代,她走访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残联学校,收集数据,编写手语教材。2000年,她拿到教育学博士后,升任研究员,被大家叫“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这称号不是吹的,她推动了融合教育,让残疾孩子进普通学校读书,现在大陆特殊教育覆盖率高了不少,都离不开她早年的铺路。
![]()
陈云英不光搞教育,还热心两岸事务。2003年,她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从那以后连任多届,到现在第十四届,履职二十多年。每年两会,她都带着一堆材料去,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和台湾同胞权益。
2005年,她提建议保护台胞权益;2008年,连任第十一届,继续推特殊教育立法。2013年第十二届,她走访福建祖籍地,了解台商情况。2018年第十三届,她当选时强调要做桥梁,听取台胞声音。2023年第十四届,她去11个省市视察,每次都和当地台商、台青座谈,收集意见。
她的履职日志厚厚一本,里面记满数据和建议。代表工作现在信息化了,她用电脑提建议,查资料,效率高多了。过去十年,她提了上百条议案,涉及教育公平、两岸交流啥的。
2025年两会,陈云英的表态又刷屏了。她直言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最大靠山就是祖国。这话接地气,说到点子上。大陆有14亿人,地大物博,机会多,台湾同胞来这边发展空间大。
![]()
她觉得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语言文化近,地理上也贴着,为什么不走近点?她批评民进党当局推“去中国化”课纲,这对台湾年轻人不利,每年新增几十万不认自己是中国人的选民,这是个悲剧。岛内教育缺历史根,年轻人视野窄,她希望他们来大陆看看,拓宽眼界。
陈云英说,和平发展交流合作是两岸共识,任何势力挡不住大势。面对民进党“反中抗中”限制,她建议发挥民间力量,让更多台胞尤其是“首来族”来参访。
2024年两岸交流热络,900多万人次往来,她觉得这势头要保持。两会期间,她带了涉台白皮书,强调祖国统一自信来自国家强大。台湾一日不统一,民族伤痕就不愈合,两岸要携手复兴。
两岸青年交流是她重点推的,她呼吁台湾青年来大陆,用脚投票发展。2024年,她建议开展研学活动,让台青认识历史,破除谣言。
来大陆看一次,很多岛内炒作的负面新闻就站不住脚了。她还提开放福建上海居民赴台旅游,这对台湾经济是利好,闽沪GDP加起来近12万亿,游客多能拉动消费。可民进党卡着不放,她觉得这是违背民意。
![]()
2025年两会,她回应台湾教育部门封杀大陆高校,霸气说“我不是吓大的”,任何政治操弄终将失败。她建议台湾旅遊業者学大陆人,写报告提建议,维护权益。
2024年,她参加全国台联活动,推动台胞寻根认祖。很多台胞想回大陆探亲,她帮着协调。两岸融合发展是重点,她提建议让台青融入大陆事业。2024年,昆曲《牡丹亭》青春版20周年,在高雄新竹台北巡演,她觉得文化交流能拉近人心。
2025年3月,她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热议融合发展,强调青年是关键。去年以来,台胞来大陆参访多,她希望建更多平台。她的手提包里总有电脑、文件、日志,随时准备建言。
陈云英的经历挺励志的,从台湾老师到大陆教育专家,再到人大代表,她见证了改革开放变化。1987年回大陆时,条件苦,她从调研起步,现在特殊教育全国联网。她说做中国人自豪,国家强大了,台胞才有靠山。两岸关系复杂,但民间力量大,她相信交流能化解误会。
未来,她继续推教育公平和两岸走亲。台湾同胞未来在大陆,这话有道理,大陆机会多,政策惠台。陈云英这辈子,教育和统一两手抓,贡献实打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