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贵州女子被抛尸于石缝!凶手淡定与死者儿子吃饭,一举动露出破绽

0
分享至

贵州女子被抛尸于石缝!凶手淡定与死者儿子吃饭,一举动露出破绽

哈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2023年震惊全国的贵州杀人案,杀人后裸身埋尸、压上百斤巨石,还焚烧衣物销毁证据,转头又装成热心人帮家属搜寻。2023年7月发生在贵州黔西堡堡寨村的这起命案,光是案情就足以让人心头发冷。

可更让公众费解的是:凶手熊某的手段如此残忍,为何最终只判了死缓?

49岁的务农妇女王某清晨出门割草,怎么也想不到会被邻村的熊某盯上。熊某将她杀害后,把尸体拖进石缝裸身掩埋,为了掩盖罪行,特意搬来两块重逾百斤的巨石压在上面。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事后不仅烧掉了王某某的衣物,还主动凑到家属身边“帮忙寻人”,甚至泰然自若地和家属同桌吃饭,全程扮演着“热心伯伯”的角色。



此人一直扮演着关心受害者的角色,多次去受害者家里吃饭,但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驱动,凶手举止不自然,被发现,主动供出了事件经过。

直到警方锁定证据将其抓获,这个潜伏在村民身边的恶魔才露出真面目。案件一审由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熊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毕节市检察院认为判罚过轻提出抗诉,可贵州省高院二审时维持了死缓判决,只是额外增加了“限制减刑”的判项。



这个结果让王某某的家属无法接受。他们反复强调,熊某自始至终没有真正悔罪,所谓的“配合调查”不过是证据确凿后的无奈之举,这样的人凭什么不判死刑立即执行?

家属已经正式申请再审,誓要为死去的亲人讨一个更公道的说法。平心而论,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链其实非常清晰。

法院审理查明,熊某是因为此前联系王某某被拒而心生不满,趁对方毫无防备时勒颈致死,之后又精心布置埋尸现场、刻意误导侦查方向。

单从作案动机、手段和事后表现来看,这起案件性质极其恶劣,凶手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都达到了极高程度。

那法院为何还要作出死缓判决?关键就在于“坦白”情节的认定。法院认为,熊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还协助警方找到了王某某的尸体。

这一行为对案件侦破起到了“一定作用”,符合法律规定的从轻量刑情节。也正是这个认定,成了舆论争议的核心焦点。

在家属和很多公众看来,这种“坦白”根本经不起推敲。熊某的供述是在警方已经锁定他为重大嫌疑人、掌握关键证据之后才作出的,并非主动投案或自愿交代;



至于协助指认尸体,更是在罪行暴露后的被动配合,如果这都能算“认罪悔罪”,那法律对恶性犯罪的惩戒力度岂不是被大大稀释了?

要理解法院的判决逻辑,就不能绕开我国刑法中的“死缓”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宗旨是“少杀慎杀”,简单说就是对那些罪行极其严重,但又存在酌定从轻情节的罪犯,给予一个“留命观察”的机会。

如果在两年缓期执行期间没有再犯故意犯罪,期满后就会减为无期徒刑;而“限制减刑”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道“紧箍咒”,意味着即便后续减刑,实际服刑年限也会很长,通常不会低于25年。



二审法院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组合,本质上是在“严惩犯罪”和“慎杀原则”之间做的平衡。通过“限制减刑”堵住了凶手提前出狱的可能,体现了对恶性犯罪的严厉打击;

又基于“坦白”情节保留了性命,践行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法律的理性考量,往往很难完全平息普通人心中的情感波澜。

大家之所以愤怒,是因为熊某的行为突破了太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他不是临时起意的激情杀人,而是带着报复心理的蓄意加害;杀人后不是慌乱逃窜,而是冷静地毁证、埋尸、装好人,整个过程毫无人性可言。

更关键的是,他的“坦白”没有任何主动悔罪的成分,既没有向家属道歉,也没有试图弥补损失,这样的表现实在难以让公众信服“从轻量刑”的合理性。

检方在抗诉时也强调了这一点,明确指出熊某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悔罪表现,其行为完全符合“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

家属在申诉时还援引了“百香果女孩案”等类似案件的判决,那些案件中的凶手同样手段残忍,最终都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为什么熊某就能例外?

这起案件的争议,其实戳中了司法实践中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平衡法律理性与社会情绪?近年来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确实在向“宽严相济”转型。



这是法治进步的体现,但对熊某这类极端恶性犯罪,公众心中“恶有恶报”的朴素正义观同样强烈。如果一味迎合舆论情绪判死刑立即执行,可能会违背“少杀慎杀”的法治原则,导致刑罚失衡;

可如果完全忽视公众的感受,机械套用法律条文,又可能让大家觉得司法“冰冷无情”,进而动摇对司法公正的信任。这之间的分寸拿捏,考验着每一个司法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贵州省高院已经依法受理了家属的再审申请。对这类死刑案件来说,再审的意义远不止“纠错”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能让整个司法裁量过程变得更加透明,法院会重新核查“坦白”情节的认定是否准确,会更细致地评估熊某的主观恶性和悔罪表现。

最终给出更有说服力的裁判理由。公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单纯的“死刑”结果,而是判决背后的逻辑是否站得住脚。

大家希望看到的,是司法机关既能坚守“慎杀”的法治底线,又能充分考量案件的恶性程度和社会影响;



既不被舆论绑架,也不忽视民意关切。只有让每一个判决都经得起法律、事实和历史的检验,才能让正义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一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是对凶手的追责,更是对法治精神的一次重要检验。



我们有理由相信,再审程序会给出一个更严谨的答案,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释怀,更让所有人看到:正义或许会有争议,但绝不会缺席;法律或许有温度,但对恶行的惩戒永远不会手软。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张“红晕照片”就举报班主任,家长自食恶果:老师不再管班级了

2张“红晕照片”就举报班主任,家长自食恶果:老师不再管班级了

熙熙说教
2025-11-07 19:44:48
卫士长回忆刘少奇去世时情景:没有哀乐,没有亲人,没有真实姓名

卫士长回忆刘少奇去世时情景:没有哀乐,没有亲人,没有真实姓名

帝哥说史
2025-11-08 06:35:03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完全不吃”观念需纠正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完全不吃”观念需纠正

红星新闻
2025-11-06 17:53:32
男人看女人的“潜台词”:曾主任的长相,恰恰是她的“原罪”?

男人看女人的“潜台词”:曾主任的长相,恰恰是她的“原罪”?

伊人河畔
2025-11-09 17:52:15
《四喜》开播遭群嘲!表情狰狞、怒吼,连蒋欣都带不动这个拖油瓶

《四喜》开播遭群嘲!表情狰狞、怒吼,连蒋欣都带不动这个拖油瓶

胡一舸南游y
2025-11-08 13:00:07
打不打就在特朗普一念之间,美方派人来问,中方救不救委内瑞拉?

打不打就在特朗普一念之间,美方派人来问,中方救不救委内瑞拉?

历史有些冷
2025-11-08 17:10:02
45岁宋佳低调完婚,与小7岁王伟喜结连理:姐就喜欢闷声干大事!

45岁宋佳低调完婚,与小7岁王伟喜结连理:姐就喜欢闷声干大事!

可乐谈情感
2025-11-08 10:37:54
央视新闻频道迎来“90后”新主播王晨,山东东营人

央视新闻频道迎来“90后”新主播王晨,山东东营人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9 20:30:27
37岁毛晓彤出席线下活动,她的皮肤白皙,脸蛋圆润,看着像25岁

37岁毛晓彤出席线下活动,她的皮肤白皙,脸蛋圆润,看着像25岁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9 11:41:20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云上乌托邦
2025-11-06 16:18:45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古二”为泄私愤抹黑造谣,录音存大量失实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古二”为泄私愤抹黑造谣,录音存大量失实

澎湃新闻
2025-11-08 20:00:04
四名交警遭十几名刑警狂殴,全市交警离岗讨公道,受害者含泪曝内幕

四名交警遭十几名刑警狂殴,全市交警离岗讨公道,受害者含泪曝内幕

小月文史
2024-01-16 18:57:52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老范谈史
2025-11-06 13:55:44
U16女排亚锦赛名次出炉:韩国夺冠中国第三,5支球队获世锦赛资格

U16女排亚锦赛名次出炉:韩国夺冠中国第三,5支球队获世锦赛资格

排球黄金眼
2025-11-09 08:25:50
“90后”王晨,央视新主播

“90后”王晨,央视新主播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9 17:14:30
小米手机卡来了,39元不限流量!

小米手机卡来了,39元不限流量!

通信老柳
2025-11-09 08:11:58
LV总裁吴越现身上海!马上70岁,戴着钻戒名表身材苗条像四五十岁

LV总裁吴越现身上海!马上70岁,戴着钻戒名表身材苗条像四五十岁

乐悠悠娱乐
2025-11-07 11:00:50
秦基伟下放劳动,战士问他以前是多大的官,秦:我是师里农场场长

秦基伟下放劳动,战士问他以前是多大的官,秦:我是师里农场场长

林子说事
2025-11-08 08:13:22
降息,突变!美联储,重磅来袭!

降息,突变!美联储,重磅来袭!

证券时报
2025-11-09 18:26:04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解读:让历史做评价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解读:让历史做评价

小筑
2025-11-09 10:03:20
2025-11-09 21:43:00
温读史 incentive-icons
温读史
读历史,众生皆苦,温读历史,人人皆乐。
2937文章数 7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旅游
时尚
数码
健康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快来这些地方邂逅秋景 《成都金秋银杏观赏地图》上线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数码要闻

华硕天选 6 Pro 酷睿 / 锐龙版开启大促:国补到手价低至 7519 元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