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期日本各地频繁发生熊袭人事件。据日本环境省消息,从今年4月以来,截至10月30日,因为“熊害”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2人,创历史新高,甚至日本多地学校因熊出没被迫停课。
![]()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熊出没!”
日本遭熊袭击死亡人数创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日本各地频繁发生熊袭人事件,2025财年迄今死亡人数已经创历史新高。10月30日,日本政府首次就“熊害”问题召开阁僚会议,讨论应对措施。
近期,日本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等地接连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亡事件。最新的两起致死事件发生在27日,地点分别位于岩手县和秋田县。据日本环境省消息,截至10月30日,始于今年4月的2025财年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
此外据各方统计,截至10月26日,10月日本全国已有78人因野熊袭击受伤,其中秋田县多达35人,为全国最多。
据新华社报道,10月7日,一头熊闯进群马县一家超市,致使两名顾客受伤。
10月16日,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又发生了疑似熊袭人事件,一名60岁男子失踪。事发地为一家日式旅馆的露天浴场,该男子当时正在打扫卫生,现场发现了血迹和动物毛发。
10月24日,日本东北部秋田县一座村庄4人遇袭,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甚至连幼儿园、大学校园、商业区、京都岚山竹林小径等景区,都出现了目击野熊的情报。
日本一高校闯入一头黑熊:挂棒球场网架做“引体向上”。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10月30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熊害”已对学校教学和旅游业造成影响。他指出,需要采取全面且灵活的应对措施。
“熊害”背后是何原因?
为何今年熊害如此泛滥?在日本,熊通常在秋季出没于人类居住区。媒体分析认为,近年来,由于人口减少且居住分散,加上弃耕土地增加,森林与人类居住区之间界线逐渐模糊,同时野外树生坚果产量减少,使得熊更频繁地出没于人类居住区觅食。
为应对熊等野生动物袭击人类事件增多的情况,日本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管理相关法律,自9月1日起放宽了猎杀野生动物的规定。地方政府在采取人员疏散或限制通行等安全措施后,可允许猎人射杀熊类。此前,除非有人生命受到威胁并有警方下令,否则禁止在人口密集区使用猎枪。
警惕“熊出没”
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发布安全提示
10月29日,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发布安全提示,提醒领区公民警惕“熊出没”,加强安全防范。
一、远离“熊出没注意”警示牌标识区域,避免野外登山、徒步活动,尽量远离邻近林区、山地等的人员活动稀少地区。
二、清晨、傍晚及夜间是野熊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请勿出行前往偏僻地区。如必须出行,建议尽量结伴而行或乘坐车辆,步行请随身携带防熊喷雾。
三、如发现野熊的脚印,粪便或食物残渣等活动痕迹,请迅速折返,不要逗留。突遇熊类,请冷静处理,切勿大喊大叫或盲目逃窜,可缓慢后退,勿因过激行为招致熊的袭击和伤害。
![]()
图片来自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官网
在野外遇到熊如何脱险?首先,遇到熊,切忌装死或奔跑。
1. 不要大喊大叫或惊慌逃窜,熊可能会出于本能或受惊袭击人类。
2. 不要用石子、木棍攻击熊,容易将其激怒,进而导致熊的袭击行为。
3. 不要装死,野外遇到熊,装死并不是可取的做法,若遇到饥肠辘辘、正在捕食的熊,躺在地上装死可能更容易致命。
4. 若离得比较远(50米以上),安静后退,缓慢撤离,不要拍照逗留。若熊在觅食,绕开其活动路径。
若近距离发现熊(10米左右),举起衣服、背包等物品显得自身高大,大声说话。
若熊发动攻击,保护好自己的头颈部。若有防熊喷雾对准熊脸下方喷射,没有的情况下,用刀、石块、登山杖攻击其口鼻。
对普通人来说,爬山、放牧时应尽量避免与猛兽正面接触,预防远胜于应对。
整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官网、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