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资阳
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村里的年轻人可以做什么?在资阳,青年和乡村碰撞出了火花。由共青团资阳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和资阳农商银行等4部门联合举办的资阳“创业资Young·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将用三年时间持续实施“头雁培养+千人计划”,着力发掘、培养、宣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乡村青年领头雁队伍。
四川日报资阳全媒体中心将镜头对准这些村里的年轻人,看他们用汗水播种希望、用科技赋能农业、用匠心守护历史、用创意改变生活,这是发生在资阳村里的故事,也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川观新闻资阳观察 杨蜀丹 黄林龙
在资阳临空经济区的红碑村,有一位特别的年轻人。
做了8年青少年语言艺术推广,她把培训场地从写字楼拓展到大自然。她就是红碑村里的“艺术播种人”方映丹。
别人说“城里的艺术金贵”,可她却觉得,最生动的课堂,该“长”在泥土里。
于是,她请来非遗老师傅,教大伙儿绣蜀绣、编竹编;联系城里的亲子家庭,到村里研学实践、体验农活——让手艺能变现,让田地能生金。
慢慢地,愿意加入的人多了,闲话变成了掌声。以前摇头的阿姨,现在学会了手艺,一天能挣一百多;以前觉得“土”的乡村,在城里孩子的作文里,成了“会唱歌”的故乡。
在资阳临空经济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艺术文创、农耕体验等新兴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环美院文化创意产业带的背景下,方映丹把艺术之家变成“非遗展览馆”,乐至蜀绣、安岳竹编在这里有了新舞台;开设“一日主理人”体验课,让年轻人跟着学泡茶、绣刺绣;设计研学路线,带着外地孩子从摘荷花到做蒸笼宴,从资阳博物馆走到牙谷科创园——原来乡村的课堂能装下历史,也能看见未来。

来源 | 川观新闻
编辑 | 冯祎
一审一校 | 冯祎
二审二校 | 刘小云
三审三校 | 丁琦峰
共青团资阳市委官方微博、微信
征稿啦!!!
关于生活、学习、工作、创业
有好的故事、感悟想与大家分享吗?
欢迎投稿给团团哦~
征稿邮箱:zytswbgs@163.com
青春资阳订阅号:zyyouth
新浪微博@资阳共青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