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政坛上依旧强势,从国内治理到对外事务都牢牢占据焦点,可身为反对党的民主党却像没了主心骨。
眼瞅着下月4日纽约市长选举就要投票,本该扛起反对大旗的民主党,如今却陷入自家内斗的泥潭,这事儿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意外。
更让人吃惊的是,原本超过20个百分点的民主党候选人,短短一个月就把优势快赔光了,这选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刺激。
![]()
这场选举之所以被全网紧盯,不只是因为要选纽约的当家人,更因为它就是民主党未来战略 “试验田”、未来战略方向 “风向标”。纽约可这次却乱了套,主角是两个画风完全不同的候选人:一个是印度移民,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另一个本来是民主党大佬,初选输了就干脆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再战。
![]()
马姆达尼之前确实没什么名气,可他能在初选赢科莫绝非运气。他抓准了纽约人最头疼的问题——日子不好过。房租贵得离谱,不少人通勤费都要精打细算,年轻父母更是愁孩子没人带。针对这些痛点,他直接喊出建经济适用房、搞免费公交、扩免费托儿服务的口号。靠着这种草根动员,马姆达尼初选时就爆了冷门。
![]()
科莫输了初选后压根不服气,转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还到处说马姆达尼的政策是“损害财政的空想”。更有意思的是,共和党候选人斯莱瓦的支持率本来就只有10%至15%,经特朗普这么一说,不少共和党选民开始动摇,有人真就转而去支持科莫了。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选情彻底变了。一个月前马姆达尼还领先20多个百分点,最近的民调显示,两人差距已经缩小至 10 个百分点以内。若马姆达尼胜选,民主党内进步派势力或会迅速壮大,推动该党进一步向左倾斜;反之,若马姆达尼失利,该党中间派可能会以“进步疲劳”为由,试图推动政党大幅向右调整。
![]()
这场选举说到底,是纽约人对生活现状的一次表态,也是民主党内部路线的一次碰撞。
不管最后谁当选,这种围绕民生诉求的博弈,本身就是民主进程的一部分。
而对民主党来说,不管结果如何,理清方向、凝聚共识,才是眼下最该做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