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着同样的价格,体验到不一样的服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都难以接受,但是每年冬天,数亿人却体验着这样的差别对待。
![]()
这说的就是集中供暖区的供暖问题,虽然在一些城市的新建小区已经安装了这种按照热流量计费的超声波热量表,但是采用这种计费方式的并不多,目前这个设备在管道里就是个摆设,甚至还影响了热水的流通。
数亿人是体验着18°就是达标的标准,虽然标准是一样的,同一个城市缴费标准也是一样的,但是不同家庭体验到的温度却是不一样的。花着同样的钱,有的人是天天28°,光膀子在家待着,有的人18°根本感受不到供暖的意义。
![]()
以个人为例说明,去年在沈阳经开区的房子里,已经三年的房子,自己重铺的地热,沈西热力供暖,每天基本26-28°。而现在在沈抚示范区,去年新交房的小区,沈阳合力热力供暖,三天了,天天20-21度,太阳升起来了能到24。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花着同样的钱,体验却差这么多,这就很难受了。可能还有人说20不低了,还有不到18°的呢,不到18°的可以协商退费呀,超过18°都退不了费用了。“聪明”就在这里了,非常准确地拿捏一下温度,让你投诉不了,也不那么热,彻底实现供暖不是让你热,只是让你不冷。这样的聪明不知道最后会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花着同样的钱,大家都是20°,这无话可说,但是同样的价格,为啥得到的服务不同?这到底是供暖公司的问题?还是小区换热站的问题?
花同样的钱,理应得到同样的服务,如果服务做不到同样,就应该有差价,按照热量计费。如果都做不到,花着同样的钱,却只能得到二等人的待遇,那么就会有越多越多的人选择自己用空气能、壁挂炉甚至是空调直吹的方式制热。哪怕这样价格稍微贵了一点,但是这多出的钱至少花得透明,花着值得,而不是花着同样的钱替别人家里的温暖买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