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以来,成都经开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立园满园”行动决策部署,坚持“去行政化、趋市场化”原则,聚焦“招、建、服”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专业化市场化转型,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特色化专业化一流园区。2025年1-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全市第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全市第3,制造业投资增长36.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6%、民间投资增长17.9%。
机构“瘦身”+人才“强身”
激活“专业化”园区运营“内驱力”
坚持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政区合一”体制机制整体不变,按照效率优先、机构精简、职责清晰的原则,剥离园区部分行政职能,强化经济发展职责。聚焦项目“招引+促建+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优化调整经开区产业发展机构,形成“1+3+1”运行架构(1个综合机构抓统筹,专业机构专攻招商、促建、服务3大环节,1个专业公司抓运营)。
![]()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明确3位管委会副主任专职负责项目招引、促建、服务,择优配强22名产业机构班子成员,80%具备企业管理、产业链研究或经济部门工作经历。推行“员额制”“特职特聘”等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各类干部人才154名,储备驻外招商干部39名。深入实施引聚人才“十百千万”行动,设立全省首个10亿元“院士基金”和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成都经开区创新创业,为园区发展注入智力活力。
以商“链”商+基金“撬”商
打造“多元化”项目集聚“强磁场”
![]()
以商招商织密合作网络
完善“招商网络+招商大使+行业协会”的以商招商机制,聚焦“一圈七链”关键环节,设立北京、长春等5个驻外招商引智中心,邀请20余名行业协会、驻区企业高层担任招商大使,深化与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都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合作,构筑起辐射全国、覆盖主导产业的精细化招商网络,大幅缩短项目洽谈周期。
例如,在振兴产业园项目高层的宣传推荐下,成功招引总投资30亿元的力华盛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总部,实现以商引商、链式发展。
![]()
基金招商撬动资本赋能
创新“省市基金联投+子基金返投+招投联动”基金招商机制,经开产投基金联合振兴基金、重产基金等11家省市基金重点引进“链主”项目,夯实产业基础;联合吉利厚同资本等产业子基金,重点投资科技创新、关键“卡脖子”技术企业,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政府出政策、基金投资金、园区配要素”协同模式,精准做好项目落地服务。
例如,联合成都交投资本引进总投资18亿元的星汉航宇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总部,填补全市商业运载火箭总体单位产业空白。
![]()
产业链招商完善生态布局
完善“产业图谱共研、产业政策共制、项目招引协同”的产业链招商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协同一汽-大众、中创新航等链主企业共研产业图谱、共制发展规划、共推政策落地,联合链主企业拜访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企业200余次。
例如,结合吉利集团新能源车型布局需求,协同签约引进宁波杰诚、瀚思通等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又如,搭建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完成智能座舱、路侧感知等27个关键领域布局,覆盖率达67.5%,吸引聚集中汽研、百度阿波罗等产业链企业102家。1-10月签约引进东风新能源等重点项目26个,协议投资额321.75亿元,累计聚集零部件企业800余家。
流程“再造”+服务“赋能”
营造“精细化”项目服务“新生态”
扩权赋能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制定扩权赋能工作办法和事项清单,推动8项市场化改革措施落地,承接省市管理审批权限19项。搭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产业服务分中心),通过直接下沉、委托行使、驻点服务等方式实现168项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推动1183个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5%的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创新“委托行使+驻点办理+帮办代办”模式,推行“企业少跑路、服务零距离”机制,大幅提升审批服务效率。
流程再造压缩项目建设周期
推进集成化、并联化改革,探索实施“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试点推行“告知承诺制、零材料受理制、容缺办理制”,推动项目“工业上楼”论证、交通影响评价等与供地前设计方案评审“多评合一”,合规性审查、工程规划许可等事项并联审批,施工许可证核发“容缺办理”,项目工程建设审批平均周期从141天缩减到40天。
例如,万洋科技城项目在合规性审查、建设条件集成、工程规划许可办理环节施行并联审批,将34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压缩至6个工作日;在施工许可证核发环节“容缺办理”,时限由12个工作日精简到1个工作日,是全市第一个通过容缺承诺形式办理的社会投资项目和第一个工业项目。
管家服务助推项目加速落地
聚焦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量身定制”推进方案,倒排地块上市、土地交付、项目开工等关键节点,形成可视化“任务书”,确保项目按进度推进。坚持“企业有呼、政府必应”,实行“行业+综合”调度、“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对企业反映事项“即呼即应、急事急办”,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深度结合。
例如,大面东洪63亩土地出让后,专人专班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咨询和精细化指导,量身定制报规报建“路线图”,实现从拿地到报规9个工作日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双证齐发”,报规报建审批时限压缩70%。1-10月,推动中创新航二期等51个项目落地开工,德赛西威等95个项目加快建设,大华西南智慧基地等36个项目竣工投运,进一步激活“立园满园”新动能。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凤
责任编辑:李娜
编辑:郑金雨
来源:成都发展改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