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首个生态合作示范项目,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以下简称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生态园区建设先进经验,致力于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园区始终秉承“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先后获评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方面获得20余项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中德生态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通过国际合作赋能和激发全民参与,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宣教新路径。在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的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案例名单中,中德生态园《创新中德生态合作路径,构建多元宣教共识体系》案例入选十个园区生态文明宣教工作先进典型案例名单。
![]()
生态场馆成“活教材”
“同学们,这面墙能自己调节温度,秘诀藏在哪里呢?”在获得被动房研究院(PHI)及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双认证的单体建筑——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内,工作人员正为青岛中德生态园礼贤学校的学生讲解超低能耗建筑原理。这座集技术展示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建筑,早已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网红打卡地”。
“园区里的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德国企业中心等都是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它们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态教育教材。”中德生态园生态规划建设部部长王宝琪介绍道。
近年来,中德生态园将生态教育深度融入园区规划与运营,不断挖掘生态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场馆,这些场所向公众开放并发挥宣教与社会服务功能。
走进中德生态园体验运营中心,互动屏幕与实景沙盘等设施向参观者直观展现了生态建设技术的应用场景,让人们秒懂“绿色科技”是如何落地的;河洛埠景观公园经生态修复后,建成了两万平方米绿地、50余种植物构成的生态廊道,吸引着黑水鸡、白鹭等上百只鸟类在此栖息,成为集生态观测、自然研学于一体的环境教育基地;在山王河湿地公园占地11.64万平方米的园区内,105种植物配备智能二维码标识,2万平方米水域与多样化微生境构成天然实验室,鸟类喂食器、昆虫旅馆等互动设施让植被系统与生物链关系得以生动展现。市民在休闲中就能通过智能装置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原理,在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教室”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多元协同织密宣教网络
“管委会牵头、企业参与、公众互动,三者联动才能让生态理念真正扎根。”中德生态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创新构建的“管委会+企业+社会公众”三位一体宣教体系,正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价值传播网络。
园区管委会内设专门的宣传团队并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组建国际顾问委员会,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开展生态技术研讨;海尔、华大基因等园区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参与到宣教活动中,分享企业绿色转型经验,在中小学校开展低碳科普教育;园区还通过“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结合“大社区大物管”模式吸纳社区志愿者加入宣教队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绿色出行等宣教活动。
国际交流平台的优势让宣教视野不断拓宽。园区先后举办首届和第四届亚洲被动房大会,积极探索适宜亚洲的超低能耗建筑合作模式及未来发展道路;连续举办两届源道·中德绿色发展共同促进会议,聚焦中德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平台不仅推广了技术,更深化了中德两国在生态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协同合作。”中德生态园生态规划建设部副部长贾锋说。
校企合作则为生态教育注入专业力量。2020年底,被动房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建培养基地与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如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协同创新实验室”已有包括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学子前来参观与学习,深入企业了解低碳建筑知识。
此外,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教育推广同样成效显著。面向园区企业,定期举办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讲座,如“覃思业校”“被动房设计师/咨询师培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题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为园区企业员工进行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知识培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同时,园区每年还开展研学活动等公众科普项目,众多市民参与其中,让生态理念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和大众化的科普活动,中德生态园正在打造生态文明宣教的“中国样板”。
多方位宣传扩大影响力
“让更多人看见生态之美、参与生态建设,需要全方位的传播矩阵。”中德生态园生态规划建设部审批服务办公室负责人李磊表示。
为丰富园区生态文明宣传内容,园区制作了《自然会发生》《绿色规划、建设、发展、生活》《中德生态园十周年》等以绿色、规划和被动房技术为主题的宣传片,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及报纸、杂志等全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案例总结与推广让园区经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基于低碳理念下“绿色自贸”发展指标体系》入选生态环境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园区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园区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技术等创新实践,获选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典型案例。此外,园区“低碳密码”案例入围全国“双碳”典型案例干部教育读本丛书评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成果更被收录至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
作为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区,园区每年都会接待各类各领域专家、团队前来考察调研。从“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专题”市长研修班青岛唯一观摩点,到接待蒙古国绿色“一带一路”援外能力建设合作研修班参观考察地,再到接待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成员城市代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调研考察,各类调研考察接待活动,促进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合作交流,提升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
此外,园区积极参加国内外论坛会议,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连续四年参加C40城市领导联盟组织的国际会议与国内绿色繁荣社区相关论坛,代表青岛市作为北方唯一城市参加C40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并发表演讲,成功入选C40全球22个代表案例之一,还入选全球《绿色与繁荣社区》导则案例。
从沉浸式场馆到多元协同体系,从中德合作到国际传播,中德生态园以创新实践书写着生态文明宣教的新篇章,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 | 《环境经济》杂志
编辑 | 李夏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