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但消费市场却涌起一股“暖消费”的热流。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从御寒服饰到取暖电器,从热气腾腾的火锅到一杯暖手的热饮,这股由寒意催生的消费热潮,正成为寒冷天气下的活跃因子,映照出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这波消费热潮不仅满足了民众御寒保暖的刚性需求,更凸显出消费升级的鲜明特征: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保暖,转而追求绿色、智能、健康以及与个性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品与服务。
更为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如何维持冬季消费市场热度?
相关专家表示,要多维度发力,培育更多消费热点。一方面,各大商家要抓住“冷”商机,以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对接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助力“暖消费”在冬日加速升温。
然而,“暖消费”火热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各种“御寒神器”令人眼花缭乱,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也带来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此前就曾出现自热火锅、电热毯等因为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爆燃事故,有批发市场销售的电热毯没有合格证明,假冒3C认证,使用劣质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要让“暖消费”的热潮能够持续涌动、行稳致远,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
首先,企业是市场的核心主体,其首要责任是将产品质量和安全视为生命线,这意味着企业需自觉杜绝以次充好、假冒虚标等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立足科技创新,积极研发创新产品,通过更高品质、更可靠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其次,相关监管部门需扮演好“守护者”的角色,通过加强市场规范,严把质量关,为“暖消费”保驾护航,这包括对生产、销售环节加强监管,开展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的生产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共安全。第三,电商平台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需完善对入驻商家的监管措施,为消费者营造更加安心、放心的购物环境。最后,消费者自身也应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并主动认真核对产品的相关合格证明、认证标志(如“3C”认证)等,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而忽视产品的安全性能。
“暖消费”这团火,既暖了民生,也热了市场。唯有在享受其带来的温暖与活力的同时,正视并化解潜在的风险,才能让这份暖意更安全、更持久地流淌,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冬日暖流。(殷商阳)
(石家庄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