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联合重庆华夏师资建设研究院、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系统总结区域教育发展成果,推出“渝派教育家型教师培育工程系列论丛”。该论丛由四十二本著作有机整合而成,致力于构建植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命题的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扎根本土、富有特色的“重庆方案”。
![]()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论丛(第1辑)》。《华夏教师教育》供图
论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石与实践探索之上。它以《实干成就未来》所建构的教育实践哲学和《培育教育家型教师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探索》创设的教师发展模型为思想母体与方法论源头,确保了整套著作在统一的价值坐标下形成多维互补、纵深延展的学术版图。
论丛核心生命力在于将“两个结合”的根本原则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样本,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为指导,系统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鲜明特质。
尤为突出的是,该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2434模型”作为理论转化的核心。这一模型以“乾坤模型+阴阳定律”的辩证法则为根基,统摄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共生关系;其架构覆盖时间、空间、能量、生态四维协同,致力于构建全域育人场域;通过重构对称性、理论性、实践性的三维融合,推动教育范式的科学跃迁;最终指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新型伦理路径,实现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创造性融合。
论丛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它紧密对接“十五五”规划纲要中“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三十二部著作共同绘就了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图谱。在内容上,论丛覆盖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家型教师培育及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研究成果等多个系列;在维度上,它贯通了城市与乡村、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等多元场景与发展链条,系统平衡文化传承、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的三重使命。
具体而言,论丛中的著作直面教育一线的真实问题与挑战。例如,《指向“教学练用”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转型路径;《场景大思政浸润式育人模式的迭代升级与实践探索》创新思政教育的实践模式;《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规划与实施》则为破解乡村教师发展困境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均源自巴渝大地的鲜活实践,又凝练升华为具有普遍价值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指南,是教育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生动体现。
《华夏教师教育》相关负责人评价,“渝派教育家型教师培育工程系列论丛”的集中推出,是重庆教育界对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的深入贯彻和主动担当。它以其原创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不仅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贡献了智慧与经验,一条以原创理论引领实践创新、以文化自信筑牢育人根基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之路正在坚实铺展。(晏红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