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看我的‘飞机’能飞起来吗?”在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的创意机器人社团里,学生陶梓成兴奋地向老师展示着刚刚编程完成的无人机。在孩子们的操控下,这架小型无人机缓缓起飞,引来阵阵惊呼。
![]()
这是溧水众多校园下午课后服务时段里,最寻常不过的情景。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溧水各中小学纷纷“卷”起了课后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作业看管,而是转变成孩子们探索兴趣、绽放个性的“梦想加油站”。
从“一支球队”到“一片花园”
绿茵场上放飞梦想
“传球!注意配合!”洪蓝中心小学的绿茵场上,足球社团的孩子们正在分组训练。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这里的足球教育已形成体系: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熟悉球性,高年级学生则在实战中磨炼战术。
![]()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后时光找到自己的兴趣,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这是我们开展课后服务的初衷。”洪蓝中心小学校长李睿道出了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
在白马中学,足球更成为凝聚班级、塑造品格的重要载体。初一年级的同学在教练的哨声中练习控球与平衡,汗水浸透衣衫也无人懈怠。凭着这份坚持,2022年,学校代表溧水区参加南京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荣获二等奖;2024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从“写完作业”到“玩出名堂”
童年有了更多可能
“以前放学就是写作业,现在我可以学古筝,还能跟同学一起画画!”力学小学溧水学校“筝乐团”的成员薛一诺说。该校本学期打造了“小精灵口风琴队”“小米粒国象俱乐部”等二十多个“小米粒”品牌社团,覆盖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
![]()
在状元坊小学双塘路校区,孩子们不再是安静地写作业,而是在新建设的体适能场馆里跑跳攀爬,在“绿苗工坊”里栽种蔬菜、喂养小羊,甚至体验“甘蔗造纸”的古法技艺。“我们卖的1元蔬菜可受欢迎了,自己种的特别甜!”三年级学生葛昊宇举着刚收获的萝卜,脸上写满自豪。
![]()
而在和凤中心小学,科技感成为主角。创意机器人社团里,孩子们团队协作编程,指挥机器人完成任务;翱翔无人机社团中,小小飞行迷们亲手操控无人机,实现“飞翔梦”。“这里可能就是未来工程师的摇篮!”机器人社团指导老师笑着说。
![]()
从“看护管理”到“成长陪伴”
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游府西街小学溧水分校的课后服务,不仅关注“作业写完了没”,更注重“今天你成长了吗”。学校设置了教师志愿者主导的“爱心延迟班”,为接送不便的家庭提供暖心看护。延迟时段内,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组织下进行阅读、绘画、棋类等安静而有益的活动。
![]()
“课后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托管’,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是‘五育并举’的实践场。”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了,兴趣更广泛了,伙伴之间的协作也更默契了。”
![]()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推进,溧水区各学校正以创意和诚意,将课后服务打造成一片滋养童年的沃土。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无论是在绿茵场奔跑,在画布前涂鸦,还是在科技世界中探索未来,教育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中悄然生根、发芽,静待花开。
记者 | 陶燕燕
素材来源 | 溧水区各学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