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都尔哈拉是达斡尔族古老的父系氏族,17世纪中叶前分布于黑龙江北牛满河(布列亚河)支流苏图尔河一带,以河名称为苏都尔哈拉。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白山黑水之间的政治格局正在经历巨变。后金已成为历史,“清”政权登上了舞台。与此同时,来自北方的沙俄哥萨克人也踏入了黑龙江流域。为巩固边疆、实行坚壁清野,清政府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迁徙——世居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上游北岸的达斡尔诸部,陆续南迁至嫩江流域。
![]()
油画《托尔加之死》/2017 瑷珲博物馆 摄影:苏伟伟
托尔加 17世纪黑龙江中游北岸达斡尔族部落首领,托古勒津城寨抗击沙俄哥萨克侵略的首领之一。1651年9月,哈巴洛夫为首的哥萨克鉴于达斡尔人普通的坚壁清野行为,以突然袭击的手段进入托古勒津城寨,寨内达斡尔人在托尔加等人率领下与侵略者徒手搏斗,“凡是抵抗的人都被杀死”(《俄国人在黑龙江》)托尔加马图隆恰(多伦禅)。奥木捷伊三位酋长与270多人被俘。哈巴罗夫逼迫托古勒津城堡的达斡尔人“忠顺沙皇”贡纳粮食和实物税,托尔加等人的回答是“我们既然落入你们手里,只有一死,要砍头就砍吧”,侵略者将村民圈禁起来,并将俘图隆恰、托尔加单独关押作为人质。托尔加割下自己的发辫交给夫人,奥木捷伊看到这种暗示,于9月3日凌晨率村民逃出城寨并联络附近各屯居民带着全部粮食和牲畜渡过黑龙江向南逃亡。恼羞成怒的哈巴罗夫对托尔加兄弟施以酷刑,追问村民去向,托尔加二人表示:“我们宁愿自己死去,这总比我们的人都死了强。”哈巴罗夫匪帮在此什么也没得到,无法久留,于是于9月7日将托古勒津城付之一炬,托尔加不堪忍受自己的城堡被毁,偷取匪徒战刀自刎身亡。
其中,以氏族首领绰奔为首的一支,在投归清廷后,迁至齐齐哈尔地区,建立了绰日格勒屯。后于清道光年间举族迁往甘南县境建立新家园时,依然沿用了“绰日格勒”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名称。另一支则选择在嫩江支流诺敏河下游扎根,建立了乌尔科、毕台、霍尔托辉、查哈阳、额依勒尔等屯落。
![]()
黑龙江左岸察哈彦峰/2007 摄影:苏伟伟
清康熙初年,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查哈阳人迁至嫩江流域后,保留了以自然特征命名的传统,将原居地“察哈彦峰”这一地名带至新家园,故其新领地亦得名“查哈阳”。1851年,呼伦贝尔佐领敖拉·昌兴受清政府委派巡察东北边界时曾在《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巡察记》中记录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边境要地的历史地位。
当清廷在当地设置布特哈八旗以管理部民时,苏都尔哈拉被编入正黄旗。其中绰日格勒屯与沃热、吴然哈拉的屯落合编为第四佐,查哈阳、霍尔托辉二屯编为第五佐,毕台屯与金奇里哈拉的梅斯勒屯编为第六佐,乌尔科屯单编为第十一佐。
![]()
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绰日格勒、毕台家族族谱/ 2022 海拉尔 摄影:
尽管经历了迁徙与重组,苏都尔尔哈拉氏族的核心传统却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直到20世纪30年代,他们依然严格保持着聚族而居、哈拉内部禁止通婚、并定期缮修族谱的古老规训。这些传统是维系氏族认同的坚强纽带,使其在数百年变迁中依然脉络清晰。
在这一脉络中,苏都尔哈拉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不仅光耀了氏族,更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了边疆发展与国家事务的宏大叙事。先祖孟额德在担任清初齐齐哈尔总管任内,以其智慧和威望,深度参与了中俄之间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外事交涉,在复杂的边疆局势中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孟额德的侄子玛布岱,在继任齐齐哈尔总管期间,首倡并主持了齐齐哈尔城的兴建。进入民国后,复杂的氏族名称在日常交往中逐渐简化。“苏都尔哈拉”这个承载着河流与历史的古老姓氏,顺应时代潮流,简化为“苏”。
![]()
孟额德像/2013 中国达斡尔民族园 摄影:苏伟伟
孟额德 又写作孟格德,生于清崇德年,卒于康熙年。祖居精奇里江口东岸,苏都尔哈拉人。清顺治八年七月(1651年8月),俄人哈巴罗夫率侵略军占领了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人世居的托尔加城堡。当年9月全屯达斡尔人渡江迁居诺敏河右岸,建立霍尔托辉等屯落,不久迁到齐齐哈尔一带。其后,孟额德家族迁居北京,孟额德授二等侍卫。康熙八年(1669),清廷派孟额德到齐齐哈尔任总管。自幼聪明好学,通晓满、蒙、汉、俄等语言文字,其主要职责是外交事务和边疆防务,清代外交家。受清廷之命多次赴尼布楚同沙俄交涉逃入俄境的根特木尔的引渡问题及中俄边界争端。迎送接待经齐齐哈尔赴北京谈判的俄国使团。康熙二十年(1681)夏,孟额德率队察看雅克萨地形和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防守,为雅克萨战役做准备。雅克萨战役结束后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孟额德随索额图、萨布素前往尼布楚,参与签订《尼布楚条约》的谈判。
![]()
玛布岱督建齐齐哈尔城/2017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 摄影:苏伟伟
玛布岱生于清顺治年,卒于康熙朝晚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初,玛布岱由京城侍卫调任齐齐哈尔索伦总管。玛布岱勤于本职,关心百姓。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萨布素和玛布岱据情再次咨文理藩院。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萨布素进京再次奏陈筑城缘由。五月,又向康熙密奏东北形势,提出驻防、筑城之事。谕旨:“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于是,萨布素会同玛布岱详察地方,于嫩江东岸卜奎驿站地方丈量筑城处。兵部于七月初一行文通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同年七月十九日到达,玛布岱受命为副都统衔素伦总管监筑此城,筑城工程随即开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墨尔根城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城,索伦总管衙门移驻布特哈地方,玛布岱又任索伦总管并迁往新任所。
苏都尔哈拉南迁嫩江流域后的村屯简介
绰日格勒 布特哈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聚居的屯落,清道光年间原齐齐哈尔地区绰日格勒屯的苏都尔哈拉人,举屯迁来此地另建新屯,仍名绰日格勒。位于嫩江西岸,布特哈地区南端。清代编为布特哈正黄旗第四佐,民国以后划归甘南县。1958年该屯70余户达斡尔人同梅斯勒屯达斡尔人一同迁往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
![]()
《玛布岱家族史》/苏福廷 苏福荣 苏靖媛 著 2017 摄影:苏伟伟
乌尔科 布特哈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聚居的古老屯落,位于尼尔基镇西北15公里处,清康熙年间建屯。屯后筑有辽金边壕,达斡尔人称为“乌尔科”,屯名由此而来。清代属布特哈正黄旗第十一佐,民国后属莫力达瓦旗。现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乌尔科村。
![]()
新疆塔城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苏都尔哈拉乌尔科达斡尔人/2007 摄影
查哈阳 布特哈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聚居的古老屯落,建于清康熙初年。清代属布特哈正黄旗第五佐,民国以后归属甘南县。清同治三年(1864)查哈阳屯居民30户。现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查哈阳乡。
![]()
苏都尔哈拉查哈阳达斡尔人回故居寻访/2017 摄影:苏伟伟
查哈阳(二)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屯苏都尔哈拉族众于民国年间迁来建屯,沿用原屯名。位于尼尔基镇西北70公里处。现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查哈阳村,是乡政府所在地。
![]()
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查哈阳村/2023 摄影:苏伟伟
毕台 布特哈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聚居的古老屯落,建于清朝初年,位于诺敏河下游东岸,尼尔基镇西南15公里处。清同治三年(1864)全屯居民14户。清代属布特哈正黄旗第六佐,与莫日登哈拉博克图屯、金奇里哈拉梅斯勒屯同属一佐,民国后属莫力达瓦旗所辖,现为莫旗尼尔基镇毕台村。
![]()
苏都尔哈拉毕台村清代石碑底座/摄影:苏忠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