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美国想用半导体卡中国脖子,中国就用稀土管制反卡美国脖子。
但有这么一个国家,它GDP全球排名第四,人均GDP是中国的两倍多,却被大米卡了脖子。
普通民众喊着吃不起大米,低收入群体一周只能吃2-3次。
大米这种最普通最常见的主粮,在这个国家成为了妥妥的奢侈食品。
谁敢信,这竟然发生在日本!
![]()
一个发达国家的民众吃不起大米,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确实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儿。
在我国,大米一直都是基础战备物资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是被列入国家《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的。
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大米占到了粮食消费的60%以上,储备的战略意义远超一般物资。
在地位这么重要的情况下,我们不仅有能力保障本国民众的消费,还有能力出口。
怎么到了日本,大米还成了奢侈品呢?
日本不是没有储备粮。相反,日本政府拥有充足的大米储备。
2025年日本大米储备约80-120万吨,就算有什么天灾人祸,也足够全日本消费1-2个月。
但是2025年3月投放的储备米,95%都被一位神秘买家买走了。
也不是不能进口大米,而是日本对进口大米实行了超高关税。
1995年日本加入WTO之前,对进口大米征收关税高达778%,后来才陆续降到227%。
即使这样,这么看,川总200%的关税都不算啥了。
![]()
储备米到不了民众手里,高关税又拦住了进口大米,民众选择很少,要么买高价米,要么少吃米。
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
因为有这么一个组织,就是希望大米维持高价,所以买走了绝大多数储备米,还影响了政府决策导致高关税。
这高价一维持就是几十年,由此导致,一旦日本国内遇到点天灾人祸,大米减产,日本民众就得面临快要吃不起饭的尴尬处境。
虽然货架上偶尔有中国产的便宜大米,但是量太少了,便宜大米几乎每天都在售罄的状态,无数日本家庭只能选择价格贵几倍的本土大米。
这个组织就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日本农协”。
![]()
别看名字不起眼,这个组织对于日本农民的地位,远比三星对韩国人重要。
毕竟三星涉及到都是电子、造船等领域,虽然重要,但非生存必需。
但农协,那真是日本农民的“生存支柱”。
说韩国人绕不开生死和三星,或许有点夸张。但是如果说日本农民避不开的是生死和农协,完全不为过。
![]()
为什么这么说?给大家来个情景模拟就知道了。
假如一个日本农民种地没有钱,需要贷款,就要找农协贷。
拿到钱要买种子、化肥、生产工具,要找农协买。
种地收成之后,要将农作物全部卖给农协,卖农产品换来的钱,用来还农协的贷款。
不仅如此,要找对象,农协有婚介所;
要结婚,农协有婚庆公司;
要交五险一金,农协有保险公司;
要生孩子、治病,农协有医院;
要养老,农协有养老院,甚至死了,农协还有丧葬公司和墓地。
所以一个农民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农协。
而农协则靠着与政府、自民党的利益联盟,维持大米高价,把持日本绝大部分农作物。
这种垄断地位,就让农协成了大米流通的核心节点,农民无法绕过农协自由交易,消费者也不可能从农民手里购买低价大米。
一个“完美闭环”,就这么形成了。
![]()
其实农协一开始是一个偏公益性的组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国民经济混乱。
虽然美国老爷帮日本农民斗了地主、分了土地,却没有一个组织能控制日本农民。
这就导致不少日本农民把农作物送到黑市去卖,政府根本收不到税,于是农协应运而生。
![]()
靠着将全日本的农民都团结起来,日本农协在政治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要知道虽然农民人数不多,但是一个农民的选票能顶城里人好几张。
这个事情有点不好理解。在日本,农村选区“票值高”,一张农村选票价值约为城市的2-4倍。这种票值差异,与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和选区划分有关。
所以一直以来,农协都是自民党最大的票仓,牢牢把控着自民党的决策方向。
而自民党作为日本第一大党和长期以来的执政党,控制了自民党就相当于控制了政府。
官府大老爷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根本不敢得罪农协这个庞然大物。
所以面对米荒,政府既不敢放开手脚开仓放粮,也不敢大量进口外国米来平抑米价。
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米价一路飞涨,看着日本民众骂政府官员的八辈祖宗。
而农协呢?它的仓库里囤积着海量大米,却控制性地放出,以此来维持高昂米价,自己好从中获利。
![]()
如果单纯这样也就算了,日本农协还联合政府,搞出了一个“减反政策”。
先给大家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可选食物越来越多,什么面包、意大利面、牛排、汉堡开始出现在日本人餐桌上,于是作为主食的大米消耗量开始逐年减少。
![]()
与此同时,水稻的种植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大米的产量越来越高。
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这会导致什么?没错!大米降价。
作为日本大米最大的供销商,日本农协自然不乐意了,于是就有了“减反政策”。
简而言之,就是日本政府出钱,鼓励农民少种大米、减少产量,由此,日本水稻种植技术不进反退,不仅亩产变少了,水稻种植面积也减少了。
农民们不再追求更高的产量,而是靠着日本政府的补贴赚钱。
与此同时,农协还针对日本本土大米开启了造神计划。
大概就是像“寿司仙人”那样,将平平无奇的大米包装成上天的恩赐,而且只有日本大米是恩赐,国外进口的大米那是对恩赐的亵渎。
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原因,导致多年来日本大米的价格居高不下。
![]()
一个例子就能看出日本大米的价格有多离谱。
泰国香米到日本口岸,一公斤是60日元,加征了778%的关税,价格来到了466日元一公斤。
即便是这个价格,也比日本本土大米便宜很多。
![]()
日本大米市场,已然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座孤岛。
不过最近这几年农协的日子也不好过。
首先就是调控米价这件事,已经引起了日本民众的不满,近七成的日本民众认为米价高是农协的问题,自民党因为米荒,支持率已经跌破了30%。
其次就是日本老龄化的问题,现在日本农民的平均年龄已经来到了68岁。
作为农协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群体的影响力和生产力都在逐渐减弱,年轻人不种地,农协的统治力开始弱化。
未来农协或许会走向灭亡,日本的高米价自然会随之瓦解,但是现在的日本民众,依然要忍受高米价带来的困扰。
参考资料
1.凤凰网 《日本公布新版政府储备米投放方案:不再竞标,价格更低!“米荒”持续,日媒:堪比“吃不起的黄金”》
2.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日本农相宣布将投放最多21万吨政府储备米》
3.新浪财经 《日本大米批发价同比涨六成》
4.大公报 《日本政府直接供货超市 盼解米荒》
5.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日本农业系统看似“高贵好”实则脆弱》
6.中国网 《日本打造农产品产地直送亚洲机制》
(可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