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夏天,上海码头,25岁的秦德君,扶着栏杆走下舷梯,掌心轻轻覆在微隆的小腹上。
这是她第二次,怀着茅盾的孩子回国。
上一次,她独自躺在手术台上,听他承诺“下次一定给你一个家”。
![]()
这次,她以为终于能等到那个家。
可几天后,茅盾匆匆找来,嘴唇翕动半天,挤出一句:“我娘不肯。”
又是这句话。
一年前,她第一次怀孕时,他也是这样说的。
秦德君站在原地,觉得码头的风,直接吹进了骨头缝里。
故事要从3年前,那艘开往日本的船说起。
1928年的甲板上,23岁的秦德君,倚着栏杆看海,她刚经历了一场人生海啸——
![]()
15岁被逼失身,被迫嫁给不爱的男人,后来又与革命伴侣失散。
此刻的她,像一片飘零的叶子。
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儒雅男人走近。
他是茅盾,当时已经名满文坛的作家。
“秦小姐,你的名片。”茅盾突然抽走她手里的名片,轻轻一抛。
名片在空中划了道弧线,落进蔚蓝海水。“看,秦德君跳海了。”他孩子气地笑。
这个玩笑,让秦德君第一次露出笑容。
![]()
奇怪的是,33岁的茅盾,总爱拽着23岁的她的衣角,一声声喊“阿姐”。他告诉她,家里的妻子是包办婚姻,没有共同语言,像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秦德君心里的冰,开始融化。
船到日本后,他们的联系没断。有一天,茅盾突然找到她的住处。他胡子拉碴,衣衫不整,完全没了大作家的风采。
“我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他垂着头。
![]()
秦德君立刻带他去吃饭,轻声安慰:“这算什么困难?比我经历的好多了。”
她讲述自己如何,从包办婚姻中逃出来,如何继续革命工作。说到动情处,她眼睛发亮:“我们可以一起去苏联,开始新生活。”
茅盾的眼睛也亮了。
他们的关系越来越近。有一次,秦德君朗读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读到“我看见北欧命运女神中间的一个”时,茅盾突然抱住她:“就是你,我亲爱的阿姐!”
![]()
那一刻,秦德君彻底沦陷了。
他们开始了同居生活。
秦德君成了茅盾的助手、保姆、缪斯。茅盾身体弱,经常牙疼、眼睛不舒服,她悉心照料。
他想写新小说挽回声誉,却找不到好素材,她就讲起好友胡兰畦逃婚的故事。
“这个好!”茅盾兴奋地开始创作。
他写一章,她抄一章。她还把人物对话改成四川话,因为主角是四川人。书快写完时,她看着晚霞说:“叫《虹》吧,虹既有妖气,又有迷人的魔力。”
![]()
《虹》出版了,大获成功,茅盾重新在文坛站稳脚跟。
可现实问题,很快找上门来。
1929年,秦德君怀孕了。她满心欢喜地告诉茅盾,却看到他脸色骤变。
“阿姐,孩子来得不是时候……”他支支吾吾。
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可她很快心软了,因为茅盾紧接着说:“下次,等下次一定给你和孩子一个家。”
家,这个字戳中了秦德君最深的渴望。她从小寄人篱下,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
她独自回国,做了流产手术,用预支的茅盾的稿费,付了手术费。
没想到,消息很快传开。茅盾的母亲和妻子孔德沚,找到文坛大咖叶圣陶、郑振铎,哭着求他们,把茅盾的稿费直接寄回老家。
她们要用“经济制裁”,逼茅盾回家。
钱突然断了,生活一下子紧巴起来,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开始为钱吵架,为未来争吵。
1930年,秦德君再次怀孕。
![]()
这次茅盾很高兴:“有了孩子,我娘一定会心软!”他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母亲松口,离婚和钱都不是问题。
可他们太天真了。
回到上海,茅盾的母亲,根本不见秦德君,只对儿子撂下一句话:“只要我活着,你就不许离婚。”
茅盾又去找妻子孔德沚,孔德沚很平静:“离婚可以,给我2000元补偿。”
2000元——这对当时的茅盾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
他灰溜溜地回到旅馆,对秦德君重复了那句熟悉的话:“我娘不肯……孩子还是打掉吧。”
看着秦德君苍白的脸,他急忙补充:“给我4年时间,我赚够钱就回来娶你。”
为了取信于她,他拉她去照相馆拍了张合影,两人各拿一张,作为“四年之约”的凭证。
秦德君又一次走上手术台,他们的第2个孩子,也变成了一摊血水。
手术后,茅盾陪了她3天,哭得像个孩子。可等她出院回家,却发现屋子里空荡荡——茅盾不见了。
![]()
桌上整齐放着2瓶安眠药。
秦德君惨笑一声,打开瓶盖,吞下整整200粒。
一周后,她在医院醒来。
侄儿救了她,看着她因为输液、肿得像萝卜的胳膊,泪流满面。
4年之约?茅盾再也没有出现。
后来她才知道,茅盾和妻子“重修旧好”,后来还当上了文化部长。
在回忆录里,他对秦德君只字不提,好像那段感情从未发生过,只写对妻子的愧疚:“她辛苦一生,我很对不起她。”
![]()
秦德君呢?她投身革命,坐过牢,经历过无数磨难。晚年出版自传《火凤凰》,如实写下了这段往事。
有人问她恨不恨茅盾,她摇摇头:“那个时代,我们都太天真。”
1981年,茅盾逝世的消息传来。
一份追悼会的邀请函,送到了秦德君手中,她平静地收下,却没有前往。
那天傍晚,她独自温了一壶黄酒。酒香袅袅中,她为自己斟满一碗,又在对面的空位前,缓缓斟了另一碗。
![]()
没有言语,没有眼泪,只有这无声的对酌,为一段纠缠了半个多世纪的往事,画上了静默的句号。
这壶酒里,映照的又何止是两个人的爱恨离别?
回望他们相识的最初,他称她为“北欧的命运女神”,是她在他最低谷时,给了他温暖、灵感与力量。她助他完成的《虹》,让他重振文名,成为德高望重的文坛巨匠。
而她,却仿佛成了他飞升途中,可以暂时停靠、最终又被遗弃的“临时码头”。
![]()
他们的故事,像极了一场错位的相遇。
她渴望一个家,她把茅盾当作救生绳,殊不知自己只是别人渡河的船。
而她为此付出的,却是一个女人托付终身的全部代价——2个未出世的孩子,以及一生的名誉。
她用自己的血泪史告诉我们:
爱人之前,先爱己。
女人最终的归宿,从来不是任何一个男人的承诺,而是那个经历了所有背叛与风雨后,更加坚韧、更加完整的自己。
你可以深深去爱,但请永远记得:
爱情从来不是救赎,自己才是彼岸。
(注:本文基于秦德君回忆录《火凤凰》、茅盾传记及文史学者研究撰写,力求真实还原历史细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