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长春的厂房里,一汽与大众的掌心相触,轻轻叩响中国乘用车产业的新程。那时的生产线还带着初啼的青涩,却稳稳托着探索的目光与滚烫的期待;如今,第3000万辆整车缓缓驶出时,三十余载光阴终于凝作触手可及的刻度。
这从不是冰冷的数字,是生产线昼夜不歇的温热坚守,是一代代工人俯身拧紧每颗螺丝的执着专注,更是千万家庭将出行稳稳托付的温暖分量。
![]()
2025 年 10 月 30 日,长春基地的欢呼声里,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乘用车企业。恰逢中欧建交 50 周年,这份成绩早已超越企业自身的成长:从最初引进技术、磨合工艺,到如今融合全球智慧、扎根中国市场,每一辆车的背后,都是中德产业合作的深度对话,是中国对外开放活力的生动注脚。
正如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现东所言,这 3000 万辆,彰显的是中国市场的包容力,映照着中德合作的深厚潜力。
![]()
(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 邱现东)
从第一辆车的小心翼翼,到 3000 万辆的从容笃定,一汽-大众走出的,从来不是一条孤军奋进的路,而是扎根中国大地的踏实,是拥抱全球智慧的开放,更是面向未来出行的坚定,一步一步,把合作的初心,走成了产业共荣的长卷。
扎根:政企携手种出的本土新生态
合资企业的生命力,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与本土土壤的深度共生。一汽-大众的 3000 万销量,离不开这种 “在地化” 的深耕细作,而捷达(参数丨图片)品牌的全新探索,更是把这种共生关系推向了新高度。
今年 8 月,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布局,而是响应西部大开发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践。
![]()
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拥有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政府在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上的助力,让企业获得了更灵活的发展空间。新公司将全面整合本土研发与供应链,打通产销链路,目标是构建千亿级产业生态,为当地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
这种政企协同的 “捷达模式”,开启了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的新范式。以往合资企业常面临决策链条长、市场响应慢的问题,而捷达品牌获得的充分自主权,让它能精准捕捉中国用户需求。
![]()
正如邱现东所说,这能充分融合中德双方优势,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为捷达 “深耕本土、辐射海外” 注入动能。从依赖进口技术到主导本土研发,从被动适应市场到主动构建生态,这种转变正是 3000 万销量背后,企业与地方共生共荣的最佳证明。
转型:中德合力闯过的电动新关口
汽车产业正处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3000 万不是终点,而是转型的新起点。一汽-大众的应对之策,藏在 “在中国,为中国” 的战略里,更体现在中德双方联手推进的技术革新中。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贝瑞德曾提到,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收获了超 4000 万客户的青睐,而电动化转型将让品牌服务更广泛的群体。
![]()
一汽-大众用清晰的产品规划践行了这一承诺:2026 年起将推出 11 款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其中 6 款纯电动、2 款插电式混动、2 款增程式,覆盖主流动力类型;到 2030 年,全新车型总数将超 20 款。这种 “油电混共进” 的策略,既不脱离当前市场需求,又坚定布局新能源未来,展现了成熟企业的转型智慧。
技术升级的核心是本土化主导。以往合资车型的研发多由海外主导,如今一汽-大众已深度参与商品定义与开发,在混动动力总成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捷达首款纯电车更将搭载自主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
![]()
(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 陈彬)
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 陈彬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他强调要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将全球智慧与本土技术深度融合。这种转变背后,是年均近百亿的研发投入在支撑,聚焦智驾、软件等核心领域,确保产品既能延续德系品质,又贴合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与智能需求。
出海:双向奔赴打开的全球新空间
3000 万的底气,让一汽-大众有了从 “服务中国” 到 “辐射全球” 的实力。今年 9 月,554 辆迈腾、速腾从长春启程,经上海港运往中东市场,实现了海外事业 “从 0 到 1” 的突破。这一步,走得既坚定又沉稳。
这次出海不是偶然的尝试,而是体系能力的全面输出。从洽谈、立项到交付的快速落地,体现了 “出海新速度”;针对海外特殊环境完成的车型适应性开发,建立的技术、生产、物流、售后全流程保障,彰显了扎实的准备功底。
![]()
陈彬认为,这一突破是对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响应,也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未来,三品牌将协同推进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的三步走策略,目标成为 “中国汽车合资品牌出口领先者”。
这种出海模式有着独特的价值。它不是单纯的产品外销,而是 “深耕本土,辐射海外” 的战略延伸 —— 依托中国市场锤炼的产品力与供应链优势,带着中德合作的技术积淀走向全球。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
捷达品牌已计划以中亚市场为起点布局海外生态,这种 “本土扎根 + 全球拓展” 的路径,为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出海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付炳锋所言,一汽 - 大众用 3000 万的成就证明,开放合作是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
综述
站在 3000 万辆的里程碑前,回望来路,从第一任总经理林敢为筹建时的艰辛,到中德双方三十余年的并肩共进,再到千万用户的一路相伴,每一步都写满了坚守与创新。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 奥博穆承诺,将与中国一汽携手迈向智能网联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这正是对这份合作最好的延续。
未来五年,近 30 款全新车型将陆续登场,其中超 20 款新能源车型;海外市场的版图将不断扩大,把中国造的品质带到更多国家;捷达模式的探索将持续深化,为行业提供更多合资创新经验。
3000 万不是终点,而是一汽-大众在开放浪潮中再出发的新起点。它用自身的发展证明,唯有扎根本土、拥抱变化、坚持合作,才能在汽车产业的迭代浪潮中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