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美国交“保护费”,5500亿换不来安心,仍难逃制裁!
大家好,我是闻叔!特朗普参加韩国APEC会议,提前到又早走,还绕去日本见高市早苗,其实特朗普是去催5500亿投资的,他还登了曾着火的华盛顿号航母,签了四份协议,有实有虚,这就得从日美之间那笔5500亿美元的投资博弈说起了。
航母与送礼的共性指向
华盛顿号的航母1990年下水,至今已服役35年,2008年曾因一名水兵抽烟时弹落烟头引燃油箱,引发重大火灾,当时大火波及80个舱室,造成37名士兵伤亡,这艘航母也因此成了公认的“事故舰”。
2017年,它进入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大修,耗时6年才在2023年勉强恢复基础行动能力,如今仅能参与日常训练,根本无法执行远途部署任务。
当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航母部署本就紧张,仅能依靠华盛顿号与更老旧的尼米兹号支撑,而尼米兹号也已面临设备老化、维护周期延长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登舰演说,显然不只是为了“提振士气”,更像是借“军事存在”造势,为后续的“政绩展示”铺路。
2025年10月27日特朗普飞抵日本后,高市早苗先是试图用“贴身搀扶”拉近关系,见效果不佳便转入送礼环节,可两次次送礼却次次出错。
高市早苗先把送前首相安倍晋三生前使用的高尔夫球杆送给了特朗普,她本想投特朗普“爱打高尔夫”的喜好,却忽略了特朗普曾遭遇枪击未遂。
在特朗普看来,接收遇刺身亡者的物品无疑带有“咒怨”意味,当场便面露不悦。
第二次送250棵樱花树苗,她本意是借树苗象征“日美友谊长存”,却忘了“250”在中文里的特殊含义。
![]()
这一说法源自战国时期,苏秦遇刺后齐王悬赏千金缉凶,四名凶手前来领赏时提议每人分250金,最终全被斩杀,“250”自此成为“愚笨”的代名词。
表面看,航母演说与送礼翻车是两件独立事件,但核心指向完全一致:特朗普这次访日的根本目的,是催促日本兑现此前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
而高市早苗的慌乱操作,本质是日本既想稳住美国、推进投资落地,又怕国内反对声音过大的“两难”体现。
5500亿投资真相
这笔5500亿美元的投资,要从2025年9月说起,当时石破茂担任日本首相,为降低美国对日本商品的加征关税,日美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日本需在2025年10月至2029年1月19日期间,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半导体工厂、制药厂及人工智能相关产业。
但这份备忘录的条款却异常苛刻:投资的具体方向、落地项目全由美国决定,日本毫无话语权。
利润分配规则更显不公,日本未收回投资成本前,利润由日美双方平分;一旦日本收回成本,美国将拿走90%的利润,日本仅能获得10%。
要知道,正常的招商引资逻辑并非如此,以常见的产业园区合作为例,投资方通常可自主决定投资领域与项目规划,盈利后只需按规定缴纳税费,核心利润仍归投资方所有。
对比来看,美国与日本的这份协议,更像是以“合作”为名的利益索取,协议签署后不久,石破茂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宣布辞职。
这一结局并非偶然,历史上多次出现“签署争议协议后官员卸任”的情况,石破茂的辞职,本质是为这份苛刻协议“背锅”,毕竟协议内容在日本国内引发巨大争议,继续任职难以平息舆论。
而高市早苗在2025年10月上任,恰好赶上备忘录约定的投资启动期,她的首要任务便是稳住特朗普、推动投资落地,从日本的产业现状来看,这一任务更显“不得不为”。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从1980年代的50%跌至2025年的8%,核心技术严重依赖美国,想要获取美国的技术支持,就不得不接受这份不平等协议。
中期选举政绩优先
![]()
眼看特朗普因送礼事件即将发火,高市早苗迅速拿出备用方案,四份待签署的协议。
她之所以敢用“协议”化解危机,是摸准了特朗普的核心诉求:2026年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这次选举虽不影响总统职位,却直接决定参众两院的席位归属,而“签署国际合作协议”是特朗普积累政绩、争取支持的重要方式。
从美国政治惯例来看,政客在中期选举前签署的国际协议,约80%会在选举后被搁置或调整,特朗普真正在意的并非协议能否落地,而是“有协议可展示”。
在这一背景下,四份协议呈现出“两实两虚”的特点,两份“务实”协议直指双方核心诉求。
其一为《日美同盟迈向新黄金时代》,协议不仅重申了5500亿美元的投资约定,还新增“日本增加美国大豆、玉米进口”的条款,以此换取美国将日本输美商品关税从25%降至15%,是典型的“利益交换”。
其二为《日美防卫合作共识》,高市早苗在协议中承诺提前将日本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而日本无正规军队,这笔开支实际是向美国支付的“防卫保护费”,既能满足美国的安全利益,也能让特朗普在“同盟合作”上刷足政绩。
《日美关键矿产与稀土供应链合作框架》提出“减少对中国依赖”,要求日本从美国蒙大拿州采购稀土原料,但美国缺乏稀土提炼技术,这些原料最终仍需送至中国加工后再转售美国,所谓“供应链合作”不过是绕圈子的表面文章。
《日美造船合作备忘录》中,日本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助力美国造船业,可日本造船业早已被韩国超越,自身产能有限,这份备忘录的落地可能性极低,即使是这样,特朗普还是对四份协议的签署十分满意。
签完协议后,他随即前往横须贺港登上华盛顿号航母,在演说中盛赞高市早苗“人好、长得好,当之无愧的日本首相”,既给足日本面子,也让自己的“政绩秀”形成闭环。
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
有人认为,用“利益博弈”解读国际形势过于直白,缺乏“严肃性”,但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下,大众关注国际新闻,更多是想看懂事件背后的逻辑,而非堆砌专业术语的“空洞分析”。
特朗普的APEC行程看似反常,实则每一步都围绕“利益”展开:他催投资、签协议,核心是为2026年中期选举积累政绩。
日本接受苛刻条款、妥协让步,是为换取美国的关税优惠与技术支持;美国强势主导合作,本质是为巩固在印太地区的经济与安全影响力,就连华盛顿号航母、三次送礼这些细节,也都是服务于“利益博弈”的工具。
![]()
特朗普已提前两天抵达韩国,结合韩美此前在“三星在美建厂”“防卫费分摊”上的争议,他这次赴韩大概率仍会延续“催款、签协议”的模式,甚至可能推动“稀土加工合作”,毕竟韩国拥有稀土加工技术,可弥补美国的产业短板。
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若后续美联储宣布降息,将降低日本对美投资的融资成本,这也是特朗普急于在APEC前敲定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白了,大国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动作,看懂了这5500亿美元投资的博弈,便不难理解特朗普APEC行程中的种种反常,而他在韩国的具体操作、日美协议的后续落地情况,仍需持续关注。
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利益”始终是大国博弈的核心逻辑,这或许就是特朗普反常行程留给大众最直观的启示。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为见特朗普,高市早苗准备了一份尴尬的“见面礼”?
信息来源:文汇报:“索取型”特朗普邂逅“讨好型”高市早苗:摁住日本落实5500亿对美投资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高市早苗将安倍用过的球杆,赠予特朗普
信息来源:川观新闻:高市早苗对美外交,为啥一边热情一边说“不”?
信息来源:华尔街见闻:美日关税协议细节披露:日本投资5500亿美元,特朗普决定投向,“长期90%利润”归美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