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长河中的货币瑰宝】
这枚诞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丙午户部大清铜币,堪称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活化石"。其正面"大清铜币"四字雄浑有力,中心"苏"字彰显江苏铸币身份,背面腾跃的"大清龙"图案鳞爪飞扬,完美呈现了晚清"龙洋"的巅峰铸造工艺。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在《咸丰泉汇》中特别指出:"丙午苏字版因存世极罕,历来被藏家视若拱璧。"
据中国钱币博物馆档案记载,该版别系清政府为统一全国币制,特令苏州造币厂试铸的样板钱。因次年即爆发"丁未政潮",实际流通不足万枚,现存世完整品相者据业内估算不足二十枚。2018年北京春拍中,同系列"中心浙"试铸样币以132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铜币拍卖纪录。
![]()
中心"苏"大清龙十文试铸币
【二、市场脉搏中的价值跃升】
近十年中国珍稀钱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2022年钱币拍卖白皮书》显示:
- 清代机制币成交均价较2012年上涨470%
- 试铸样币品类年复合增长率达35%
- 龙洋系列拍品溢价率持续领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同属"大清铜币"系列的珍品在各大拍场屡创佳绩:
1. 2021年香港春拍:"中心鄂"二十文样币 897万港元
2. 2020年北京秋拍:"中心直"五文试铸币 632万元
3. 2019年上海春拍:"中心奉"十文样币 517万元
中国钱币学会副会长周迈克表示:"苏局试铸币因其特殊历史地位,市场表现始终优于同侪,近三年公开交易记录显示其溢价幅度保持在评估价的120-150%。"
![]()
苏局试铸币,溢价幅度保持在120-150%
【三、鉴真辨微的收藏之道】
此枚钱币经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显示:
- 铜含量78.2%、锡12.6%、铅9.2%
- 与苏州造币厂原始配方完全吻合
- 边齿0.8mm的精准度超越流通币标准
其包浆呈现典型的"传世黑漆古"特征,龙鳞完整度达PCGS评级标准MS63分。对比上海博物馆藏同版参考品,可确认其模具特征完全一致,特别是龙尾第七鳞片的特殊处理工艺,正是鉴定真伪的关键依据。
国际钱币评级机构NGC亚洲总监赵振阳评价:"如此品相的苏局试铸币,在近十年亚洲拍场出现不超过三次,每次均引发激烈竞投。"
【四、盛世收藏的黄金机遇】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精品时代",顶级钱币正成为避险资产的新选择。根据《2023胡润艺术财富报告》:
- 高净值人群钱币收藏配置比例达17%
- 历史货币类藏品平均持有周期8.2年
- 传承有序的宫廷旧藏溢价空间超200%
本次拍卖的丙午"中心苏"试铸币,不仅承载着晚清货币改革的珍贵记忆,更是中国近代金融史的实物见证。其学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具的特性,注定将成为今秋拍场最耀眼的明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