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人”行为害死人!白酒泡奶粉、生吃见手青,手术禁食还喂饭?
“网线那头是不是真人” 的调侃,戳中了近年的社会痛点。
从河南奶奶用 120 毫升白酒冲奶粉喂婴儿,到湖南网红撕毁 “见手青需煮熟” 的提醒生吃中毒,再到业主趁空调师傅高空作业时偷插电线。
这些事看着离谱,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无知闯祸,一类是装糊涂害人。
而无论哪种,最终买单的都是鲜活生命,这些突破认知的 “伪人” 操作更值得警惕。
![]()
这类人并非故意作恶,而是认知里压根没有 “风险” 这根弦,习惯性选最省脑子的做法。
河南那位奶奶喂婴儿白酒,分不清瓶子里装的是酒还是水,也不愿意查证。
孩子 ICU 抢救回来,她先抱怨医药费贵,压根没意识到酒精可能导致婴儿脑瘫。
![]()
更常见的是 “想当然” 式危险。
空调师傅高空作业时,业主为试电线长度突然插电,导致师傅触电抽搐,差点松开安全带。
4 岁男孩手术前需禁食,父母心疼偷偷喂饼干,险些让麻醉时发生窒息风险。
绍兴诸暨的案例更具代表性,务工者阿力上山采野蘑菇,觉得 “老家常吃,吐过几次没事”,喊工友同吃后多人进 ICU,其中一人靠呼吸机抢救。
![]()
医生查出是剧毒的亚稀褶红菇,这种蘑菇和可食用的 “火炭菌” 长得极像,中毒后会引发横纹肌溶解,死亡率极高。
他们的共性是:把 “过去没出事” 当安全保证,不愿花一分钟查证常识。
比无知更恶的是明知故犯,这类人算准了 “风险换流量” 的账。
![]()
去年那位 70 万粉丝的网红,收到云南粉丝寄的见手青时,明明看到 “必须煮熟” 的提醒,却撕了条生吃,边吃边挑衅粉丝。
视频里拍了呕吐、幻觉的镜头,账号虽被禁言 30 天,但跟风者却遭了殃。
中国疾控中心 2024 年数据显示,全年蘑菇中毒事件 599 起,1486 人中毒,13 人死亡。
其中就有模仿网红的人,觉得 “吃见手青见小人好玩”。
![]()
云南医生早就提醒,见手青无特效药,抢救一次要 5 到 10 万,肝肾损伤不可逆。
类似的还有摆拍博同情的 “苏星颜”,注册外卖骑手仅跑 3 天。
却拍 “凌晨四点送餐、差评白干” 的视频卖课,靠虚假惨状引流牟利,最终被行政处罚。
更恶劣的是 “天道鸿元” 头目尚某增。
建 600 多个账号自称 “玉皇大帝”,用 “修行祛病” 骗 3000 人,敛财 500 万还奸淫妇女,受害者里有人为给母亲 “续命” 花几十万,最终母亲还是离世。
他们的本质都是拿别人的信任和安全换自己的利益。
![]()
为什么荒唐事屡禁不止?心理学上的 “认知吝啬” 是关键。
大脑总选最省劲的判断方式,哪怕答案荒谬。
就像有人上厕所没纸,不自己买却打 110,还说 “民警就干这个的”,也像 “秦朗巴黎丢作业” 的谣言,明明漏洞百出,却引无数人转发,因为 “看着像真的” 就信了。
这种 “懒于思考” 会形成闭环:越不愿查证,认知越狭隘,越觉得自己没错,越容易拒绝科学。
![]()
美国曾有 “香蕉感染食肉细菌” 的谣言,CDC 特意辟谣却越传越凶,甚至有人把 CDC 当成谣言源头,就是因为大家懒得核实,只信 “听起来吓人” 的说法。
就像喂白酒的奶奶信老经验,采毒蘑菇的阿力信 “以前没事”,本质都是不愿花一点力气打破固有认知。
“伪人” 从来不是真的 “非人”,而是被无知或利益困住的普通人。
![]()
但放任这些行为,受伤的可能是我们身边人。
所以,别再只把这些事当笑话看。
![]()
遇到无知者,递一句科学提醒;看到博流量的危险操作,随手举报平台;自己遇事多问一句 “真的吗”“有依据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