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台北地院对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前主委黄吕锦茹等人罢免连署造假案的裁定,意外在国民党内部撕开一道关键缺口。这位被羁押98天后以1000万元新台币交保的前主委,虽未被直接罢免职务,却已在律师建议下缺席国民党全代会,其留下的主委职位由台北市议会议长戴锡钦暂代。台媒很快抛出重磅消息:新任党主席郑丽文可能启用连胜文填补这一空缺,这个传闻让本就暗流涌动的国民党台北政坛瞬间成为焦点,更让外界开始审视郑丽文能否借这步棋扭转2026选举的潜在颓势。
![]()
了解台湾政坛的人都清楚,台北市党部主委绝非可有可无的闲职。回溯2017年国民党首次县市党部主委直选时的激烈战况就能明白,这个职位手握县市选举提名权、负责党部营运与募款,直接牵动后续县市长与议员选举的基层布局,堪称蓝营在台北选战中的"前线指挥官"。戴锡钦的代理身份本就尴尬,既要应对2026年自身的议员连任选举,又要兼顾党部事务,"球员兼任教练员"的质疑从未停歇,更遑论他还曾公开表达希望黄吕锦茹续任的立场,这种矛盾心态让党部运作效率大打折扣。
黄吕锦茹留下的不仅是职位空缺,更是信任危机。她与书记长初文卿、总干事姚富文联手伪造罢免连署名册的案件,并非孤立事件,后续国民党组发会主委许宇甄等9人也因同类案件遭起诉。郑丽文上任后虽忙着给挨告党工送鲜花、承诺成立司法救援团,但基层党员的疑虑并未消除——连党部核心层都卷入造假丑闻,2026年选举如何争取选民信任?这个问题像块石头压在台北党部心头,而连胜文的名字被提及,恰恰击中了当前国民党最迫切的需求。
连胜文的价值,在国民党缺钱缺人的当下显得尤为突出。自民进党通过"不当党产条例"重创国民党财务后,这个百年政党一度陷入连党工工资都发不出的窘境,而连胜文背后的金融圈、企业界资源,正是解决募款难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他的跨派系协调能力,作为连战系统的核心人物,连家在国民党内根基深厚,他本人又不属于任何具体山头,却能与各派系顺畅沟通。国民党主席选举前,正是他一句"支持谁我就跟谁",起到了劝退潜在竞争者、避免党内内耗的作用,这种"润滑剂"特质,正是深陷派系纷争的国民党最需要的。
![]()
从选战经验看,连胜文也具备天然优势。2014年台北市长参选经历让他对台北选区的选民结构、民意倾向有着直观认知,这比空降一位不熟悉本地情况的"外来者"要高效得多。2026年议员选举与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紧密衔接,台北作为核心选区的胜负直接影响蓝营整体气势,让有大型选举经验的连胜文坐镇,既能稳定基层军心,也能提前为后续大选布局,这种"承前启后"的价值难以替代。
郑丽文的用人逻辑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她选择李乾龙、季麟连执掌中央,是为了稳固深蓝与军系基本盘,这部分力量约有8万稳定党员,是选战中的"沉默重军"。而台北作为关键战场,需要的是能整合资源、打开局面的"攻坚手",连胜文恰好符合这个定位。这种"中央稳基本盘、地方强攻坚力"的布局,看似兼顾了路线正统与选战现实,实则暗藏风险——若中央与地方无法形成合力,反而可能变成"各自为战"。
2026选举的天平目前仍偏向模糊地带。民进党虽未出现类似国民党的基层丑闻,却面临"以武谋独"路线引发的民生焦虑,巨额军购开支挤占产业升级预算的问题已被选民察觉。国民党若能借台北党部主委的任命完成内部整合,完全有机会争取中间选民。但如果陷入"为用人而用人"的内耗,反而会让民进党坐收渔利。
![]()
连胜文是否接任尚未有官方定论,但这个传闻本身已暴露郑丽文的战略考量:她既要守住"深蓝正统"的基本盘,又想借连胜文的资源与人脉突破选战困局。这步棋走得好,国民党能在台北站稳脚跟,为2026选举奠定基础;走得不好,可能引发新的派系冲突,让本就脆弱的党内共识彻底崩塌。
对郑丽文而言,比启用谁当主委更重要的,是解决"路线统一"问题。卢秀燕的沉默、赵少康的发难、张亚中的冷眼,早已说明她虽掌握组织权,却未真正取得党内路线合法性。连胜文或许能带来资源,但无法替代郑丽文自己完成派系整合。2026选举的颓势能否扭转,最终不取决于某个人的任命,而在于国民党是否能在明确路线的同时凝聚共识——毕竟路线不清,再强的人选也只是守陵人;路线有方向,才能将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选票。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看这位新主席如何在人事布局与路线整合之间找到那个关键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