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本上的一个个山峰名字,背后往往藏着跨越时空的历史纠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澳大利亚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以及它背后那位与俄罗斯帝国命运交织的波兰英雄。
在我们熟悉的七大洲上,耸立着各自的“地球之巅”: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
欧亚大陆: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世界之巅。
南美洲: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同时也是整个美洲(南、北美)的最高点。
北美洲:德纳利山,海拔6190米。
欧洲: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澳大利亚: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
科修斯科山虽然高度并不起眼,但它的名字却承载着一段远隔重洋的历史。
科希丘什科,波兰人,出生于1746年,位于今白俄罗斯境内(当时属波兰立陶宛联邦)。30岁时,他远渡重洋,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为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战。他的才华得到了乔治·华盛顿的赏识,官至准将,在美国备受尊敬。
![]()
1784年,他返回波兰。1792年,俄波战争爆发,科希丘什科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波兰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这直接导致了波兰的第二次瓜分(第一次瓜分发生在 20 年前,即 1772 年)。此后,科修斯科组织了著名的反抗 “俄罗斯占领” 的起义。这场起义伤亡惨重,因领导者之名被称为 “科修斯科起义”。
叶卡捷琳娜二世曾亲自下令,悬赏捉拿科修斯科,无论死活。最终,科修斯科被活捉(但身负重伤)。他先在圣彼得堡接受治疗,随后被监禁。不过,研究者们记载道:
“科修斯科的监禁条件并不严苛。他可以阅读报纸,总检察长会过问他想读什么书,他的健康状况也会直接向女沙皇汇报。由于种种原因,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世时始终没有对他作出判决,而这份判决大概率也不会很严厉……”
后来,他向继任的沙皇保罗一世宣誓效忠,随后获释,并获得了1.2万卢布的巨额赠款(当时足以购买1000名农奴)。“啊,多么仁慈的俄罗斯帝国…… 从这段插曲来看,它对敌人似乎一向如此宽容。”
然而,他回到波兰后写信声称宣誓是受迫所为,并无效力。据说他归还了款项,但这段经历无疑留下了不愉快的印记。
1817年,科希丘什科因中风逝世,享年71岁。他无疑是波兰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之一。
他毕生的奋斗都与恢复波兰“在其历史边界内”的真正独立有关,其中包括当今白俄罗斯的一些领土(现代的格罗德诺、布列斯特、戈梅利,以及明斯克和维捷布斯克州的部分地区)。
![]()
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 在克拉科夫市场宣誓,1797 年
可这与澳大利亚的山有什么关系呢?
欧洲人发现这座山是在 1840 年,也就是科修斯科去世 23 年后。该山海拔2228 米。首位登顶者是波兰探险家帕维尔・什捷列茨基,正是他以这位著名同胞的名字为这座山峰命名。
![]()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最初,什捷列茨基将 “科修斯科” 这个名字给了附近的另一座山峰,因为从视觉上看,那座山似乎更高。但后来有了更精确的测量方法,结果发现,什捷列茨基原本以这位波兰将领命名的山峰,比旁边那座名为 “汤森山” 的山峰低 20 米。出于对这位波兰探险家的尊重,人们给两座山峰互换了名字(因为什捷列茨基本就希望用波兰将领的名字为最高峰命名)。
于是,汤森山被改名为科修斯科山,原来的 “科修斯科山” 则被改名为汤森山。如今的地图上,这两座山仍使用这两个名字。
一座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山峰,就这样通过一位波兰探险家的敬意,与一位曾奋战在美国、抗争于波兰、最终成为俄罗斯帝国“敌人”的传奇人物联系在了一起。地理的坐标与历史的经纬,在此刻悄然交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