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桂子飘香,正是吃鸭子的大好时节。
![]()
八宝鸭
收到唐颖的长篇小说《家肴》是在2021年夏末,封面上有一行字特别醒目:“一曲海上繁花,半生悲欣交集”,下面还有一行很接地气的小字:“十四道上海姆妈拿手家常菜”。编辑也许认为这是小说的卖点,没错,当时我就像苍蝇见到奶酪,眼睛贼亮。这时上海人惊魂未定,隔三岔五还要去街角小亭子对个口型。被塞了一嘴胡萝卜和西葫芦的我,迫不及待捧起来拜读,不料身体反应相当强烈,不仅血脉偾张,大肠小肠还上演了一出双龙抢珠的戏码。那真是,谁受得了一道道飞来眼前的食色双诱呢。罢了罢了,暂且按下。好在本人预备学习的新书源源不断,于是挑出《哈耶克读本》,香茗一杯,正襟危坐。
![]()
时下,漫长的苦夏终告结束,上午在整理书房时,这本装帧鲜亮的《家肴》又钻了出来,于是傻傻地站着看了一个小时。色拉、走油肉、四喜烤麸、花生肉丁、黄油明虾、盐炒肉、红烧肉、腌笃鲜、清蒸鱼、芝麻汤圆、大肉粽、绿豆汤……裹挟着轰轰响的烟火气,引领我进入小说的迷宫。这些上海主妇擅长的家肴被置于某一章节的引首,赛过电影的旁白或歌剧的间奏曲。它们是小说的有机部分,与红男绿女共生共荣,读者要结合情节的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来欣赏。但唐颖赛过旧上海大户人家锦衣玉食的大小姐,中馈之事未必精通,书里的美食描述不知道从哪里来。肯定不是豆包提供的,以北方腔调叙事的豆包或DeepSeek未必能切中上海方言的腠理。我们三十年前就认识了,她居然不来问我,郁闷。
还好,唐颖关于美食的描述不仅准确,有些还被赋予象征意义。比如腌笃鲜:“妈认为,竹笋吃油,用排骨煮,汤不够油,竹笋就不好吃。一斤鲜肉配半斤咸肉,咸肉也要五花肉,这汤比普通汤稍咸才好吃。咸度是靠咸肉调味,如果不够咸,说明咸肉量不够。煮好的腌笃鲜,汤面汪着一层油,完全不冒热气,喝汤时,用调羹划开上面的油,舀一调羹汤反复吹,喝进嘴,烫、咸、鲜!”是不是很有镜头感啊?是不是预示着接下来的剧情和人物命运啊?
![]()
本帮酱鸭
再比如元英烧的那只本帮酱鸭:“为了整只鸭身都接触到油锅,铁锅要在灶上不停旋转倾斜,待鸭身煸出香,料酒倒上,锅盖盖一下,再放红白酱油糖八角桂皮,水要多,几乎和鸭身平,小火煮到八分熟,开锅中火开始收汁,为了让汁水遍布鸭身,这时要用铲子不断盛起汁水浇遍鸭身……直到汁水只剩小半碗左右,鸭子的颜色也已成深酱色。”可怜的元英啊,她用粮票和单位同事换来一张大户家禽票,成就了这道美馔,据此欢迎一位天涯逆旅的亲人。
我在年轻时从一位大厨那里学会了烧酱鸭,与唐颖的描述基本吻合。鸭锅共舞,不停旋转、倾斜,接下来小火煮大火收汁的跌宕起伏,直至酱色渗入皮肉深处,确保每一口软糯肥美,咸中带甜,甜中含鲜。一只酱鸭烧好,对小说结构就会有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我不敢说“不会烧酱鸭的作家不是好作家”这样的话,但是像作家高研班这样修炼,如果加一节“小说结构与本帮酱鸭”的课程,肯定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现在大多数饭店烧酱鸭跳过了油煎环节,味道与元英烧的酱鸭差远了,为什么光明邨门口买酱鸭的顾客还要排长队,实在想不通。联系今天有些作家陷入“抄袭门”的尴尬,你说与“酱鸭的异化”就没有关系吗?
好吧,让我们暂时将唐颖的小说放一放,转入金秋的俗世生活吧。橙黄橘绿,桂子飘香,正是吃鸭子的大好时节。上海人家最温馨的场景就是一家老小围着桌子吃一锅芋艿老鸭汤,餐后老外婆再给大家端上一小碗红糖桂花芋艿苗,糯答答、香喷喷,入口即化,这就是故乡的味道!
![]()
上海人吃鸭子一般取整只,鸭子靠鸭架支撑全局,一旦拆散,不成气候。烤鸭、盐水鸭虽然外来,也是整只烹制。还有砂锅馄饨鸭,徽菜馆于上世纪30年代首创于海上,流行过一阵,半世纪后又起蓬头,现在仍有复刻价值。本帮酱鸭也一直以整鸭有名于世,去熟食店买四分之一只,家里三四个人也够吃一顿了。有一阵熟食店里有红亮油润的酱鸭腿组成方队待沽,我见了发愣很久,恍惚听到孔夫子“觚哉觚哉”的浩叹。那么鸭身去哪里了?后来看到民间流行吃鸭头颈的时尚,终于脑洞大开:被欧洲人视作精华的鸭胸,为我国外贸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吃这档事上,老外就是洋盘。欧洲人吃鸭子单取胸脯肉,无骨无皮煎至七分熟,调味全赖沙司,我在芬兰吃过一次,简直要吐。嗳,欧洲人不会做酱鸭也不会吃酱鸭,诺贝尔文学奖倒是拿了一个又一个,难道我刚才说错了?
![]()
八宝鸭
最后在长三角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再说几道鸭肴吧,除了本帮酱鸭和苏帮卤鸭,我们还能吃到八宝鸭、香酥鸭、樟茶鸭、三套鸭、鸭糊涂、母油船鸭等。有一次在苏州吴江宾馆还吃到了传说中的野鸭饭(现在野鸭也实现了养殖),那个鲜美不可言状。上星期在兴国宾馆一号楼品鉴秋季菜,压轴大戏上了一砂锅文武鸭。一只白鸭加一只烤鸭,构成了这道大菜的美学框架。江南美食追求诗意,两种相同食材联袂出镜,往往被冠以一个吉祥名字,比如金银蹄(鲜蹄髈加咸蹄髈)、金银脑(清蒸猪脑加烟熏猪脑,现已失传)、金银豆腐、太极豆腐等,城隍庙的面筋百叶也叫双档,单档美称“鸳鸯”,文武鸭也体现了美美与共的思路。厨师还嫌戏码不足,碧澄泛金的汤底还沉了十几只菜肉百叶包,浮了十几枚鸽蛋,一下把气氛推向高潮。文武鸭也不难做,愿所有的上海人家文武双全,福禄双至,拿得出这般美艳的家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