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总像是走在一条看不清前路的长坡上,刚刚有点起色,紧接着又是一道坎。
中国企业刚买了四船美国大豆,美国那边立马又翻了脸。不光拿出几年前的旧账要中国照单全收,还突然动手,把成批中国电子产品从市场上撤掉,还打着“安全”的旗号说事。
这种一边拉手言和、一边刀子藏袖的做派,把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再次推到了舆论焦点。
![]()
大豆刚下,美国就翻脸
在刚刚过去的APEC峰会上,中美高层刚见完面,双方达成了合作的信号,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美在扩大农产品贸易上达成了共识。
这动作不光能缓解美国农产品积压的问题,也让人看到了两国有重启经贸合作的意愿。
但美国的反应却不太像是“感激”,而更像是“算账”。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中美达成了“贸易休战”后,就再次提出中国在几年前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执行不到位,要求中方必须继续履行当时的承诺。
![]()
要知道,那份协议是在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时期谈成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要增加购买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和制造品。
问题在于,这几年世界发生了太多意外。从疫情到全球供应链混乱,再到地缘政治冲突,哪一个不是超出预期的大变动?
协议执行受影响,也算情有可原。可美国却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旧事重提,不谈变化、不顾现实,要求中国按原数完成“欠账”。这不是合作,这是翻旧账。
![]()
说白了,美国要的不是简单的执行协议,而是要在道义上占个上风。明明自己也没完全履行承诺,却反过来要求对方百分百照做。
这种“只讲对方义务、不提自身责任”的做法,本质上还是在搞政治施压。
表面做缓和,背后动真刀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美方向中方施压的同时,美国又宣布对部分中国产品暂缓征收额外关税,还降低了某些敏感商品的税率。
![]()
表面看,这像是给合作“让步”,但细看这些缓和举措的内容和时间点,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一种“策略性放水”。
换句话说,美国这边的操作像是给了一个糖,立马又补上一拳。说暂停关税,但同时又用其他方式把中国企业往墙角逼。比如在科技领域的限制动作,就几乎是在大豆订单之后不久迅速启动的。
这种操作套路,其实已经不新鲜了。美国一直在用谈合作来降低舆论压力,同时又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对中国施压的机会。
![]()
一手握橄榄枝,一手藏棍棒。合作本该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通有无的基础上,而不是美国的这种交易逻辑。
中方这次下单大豆,是看在双边关系向好趋势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但美国却选择用“履约”这个说法,把这笔订单变成一种“应得的债”,这种心态,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
科技打压升级,中国商品遭“集体下架”
而在近一段时间,美国联邦通信监管机构又出手了。这次不是谈判,也不是关税,而是直接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下手,理由还是老套的“国家安全”。
![]()
一些带有中国零部件的商品,比如摄像头、手表、音频设备,甚至是一些智能家居用品,统统成了“高危产品”。
更严重的是,这次不仅是禁止新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连已经获批的产品许可也可能被收回。
看起来像是安全审查,实则更像是一次技术脱钩的加速。因为这次行动打击面广,没有明确标准,给外界一种“只要是中国做的,就有问题”的印象。这种处理方式,很难不被理解为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打压。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卡尔
美国采取这种行政干预措施,并不是第一次。过去几年,从限制某些品牌进入市场,到切断高科技芯片供应链,美国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阻碍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
但这次的动作,更显得突然,几乎没有给企业任何反应的缓冲时间。
美国现在对中国企业的态度,不再是选择性防范,而是整体性排斥。只要有中国背景,哪怕产品本身没问题,也可能被贴上“风险”的标签。
这种“预设敌意”的监管模式,会扰乱整个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
“特朗普式”思维
特朗普的做法,就是通过不断加码关税、发起调查、限制企业,来压迫中方在谈判中让步。
暂停部分关税不代表取消,而是把这项工具收进口袋,留作以后再用的筹码。
同时,美国还在继续扩大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清单,增加企业制裁名单,推动对关键技术的封锁。
从芯片到人工智能,从电信设备到无人机,只要是中国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美国几乎都有动作。这种以“国家利益”为由的广泛限制,其实已经超出了正常贸易竞争的范畴,更像是一场系统性的“技术围堵”。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样做的同时,还不断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这是为了维护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国家安全。
但问题在于,自由市场本该是开放和包容的,不应成为排他的借口。而所谓的“安全”标准,也往往是美国单方面设定,既不透明也不公正。
美方这种泛化“国家安全”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中企利益,也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中国愿意合作,但不接受无理打压。
![]()
合作不是单向路
把这几件事连起来看,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每当中方释放善意,美方可能会有象征性的回应,但紧接着就会有一系列打压措施接踵而至。这种“先松后紧”的节奏,让人很难判断美国到底是想合作,还是想控制。
从大豆订单到下架商品,再到重提旧账,这一连串操作显示出美方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保持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持对中国的压制力。
这种思路不改,所谓的“合作信号”就难以真正建立互信。
![]()
中国方面其实已经表现出足够的合作意愿,也展示了稳定双边关系的诚意。但合作不能是单向路,更不能是附带条件的交易。如果美方继续抱着“你让步我得利”的思路,那中美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很难持续。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这种“边合作边打压”的策略,已经逐渐从经贸扩展到科技、安全、规则制定等多个方面。
这意味着,中美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一场综合博弈。而在这种博弈中,真正需要的是理性和耐心,而不是一味的压制和对抗。
![]()
合作不能靠“套路”,更不能靠“翻旧账”
中美之间的关系复杂,但也有合作基础。问题在于,这种合作必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上的,而不是靠谁喊得响、谁动作快来决定。
中国企业下单美国大豆,本是一次推动合作的机会。但美国却选择用老套路把合作变成“算账”,同时又在科技领域打出一记重拳。
这种前后不一的做法,不仅削弱了合作的诚意,也让中方不得不重新评估美方的真实意图。
![]()
合作不能总指望对方让步,信任也不能靠强迫兑现。如果美国始终抱着“吃肉还要占骨头”的心态,那中美之间的互动只会越来越紧张。
未来的路怎么走,关键还得看美方愿不愿意放下那套“打压优先”的旧剧本,让合作真正回归正轨。
参考信息:
美贸易代表称将继续调查中国履约情况,外交部回应——澎湃新闻2025-10-31 16:05
中国传来好消息,美国豆农:松了一口气!美豆积压严重,上月一座混凝土仓库被挤崩塌,里面存了816吨大豆——每日经济新闻2025-11-02 20:44
美联邦通信委员会又发作了,“中国老想打击美国弱点”——观察者网2025-10-29 1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