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浮宫那批价值7.2亿的王室珠宝失窃案过去整整十天,虽然警方雷厉风行抓了7个人,但这案子却处处透着荒诞。
最大的问题是:人抓了,但价值连城的珠宝呢?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
这7个落网者的背景,和案件本身的惊天动地形成了奇妙的反差。
先抓的两个,一个是开出租车兼搞货运的39岁老哥,有盗窃重罪前科,被抓时还在司法监管期;
另一个是34岁的阿尔及利亚人,以前也就犯过交通违章。
最新抓的5个里,警方咬定其中一个是“核心目标”,据说是案发现场骑摩托的两人之一。
可他们的律师都忍不住吐槽:“案子轰动全球,当事人身份却普通到掉渣,这反差也太大了!”
这话里有话,明摆着暗示:就凭这几个底层背景、顶多算“技术型蓝领”的毛贼,真有本事策划并执行攻破卢浮宫阿波罗长廊这种高难度动作?
他们更像是台前跑腿的“耗材”,真正在幕后操盘、能消化这批烫手山芋的大鱼,怕是还在深水里潜着呢!
检方自己也承认,前后两批人的供词压根对不上号,这案子怕是有好几层分工,各干各的,互不知底。
说到卢浮宫安保,那更是槽点多到吐不完。
案发的阿波罗长廊,保安从鼎盛时期的6人一路砍到只剩5人,早上换班时更惨,只有4个人盯着!
今年6月安保人员就因为人手严重不足罢工抗议过,结果管理层当耳旁风。
![]()
技术层面更是惨不忍睹:盗贼溜进去的入口,监控居然是个盲区!
馆里不少摄像头还是老掉牙的模拟信号,拍出来的画面糊得像打了马赛克,实时传输慢得像蜗牛,升级计划更是画饼画到了2030年!
![]()
巴黎新任警察局长气得直骂这是“行政失职”,卢浮宫馆长只能苍白地辩解几句安保升级计划。
可这窟窿捅得实在太大,案发后,卢浮宫才慌慌张张把剩下的王室珠宝转移到法兰西银行那个存着法国90%黄金、连达芬奇手稿都放过的超固若金汤金库——典型的“贼走了关门”,早干嘛去了?
更幽默的是,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级博物馆藏品不能买商业保险,这7.2亿的损失,纳税人只能硬吞,连个补偿都没有!
![]()
这起惊天大案就像在法国文博圈脆弱的窗户上狠狠砸了个洞,“破窗效应”瞬间爆发。
卢浮宫案发不到24小时,法国东部一家博物馆的展柜就被砸了,一堆金银币不翼而飞。
整个9月,法国各地博物馆接二连三被偷,手法高度雷同,专挑贵重物品下手——盗贼们显然闻到了整个系统弥漫的“虚弱”气息,开始疯狂复制粘贴犯罪模式。
连隔壁意大利都被吓醒了,文化部火急火燎开始研发AI安防系统,生怕自家宝贝也遭此厄运。
至于那失踪的8件国宝,包含了拿破仑送老婆的祖母绿钻石项链、镶着快2000颗钻石的欧仁妮皇后王冠等等,找回来的希望正随着时间推移一点点变小。
![]()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级别的赃物,90%到95%的结局就是被专业团伙拆解——钻石被重新切割成无法溯源的小块,黄金被熔掉,然后悄无声息地渗入全球黑市。
一旦发生,这些承载着法兰西帝国辉煌历史的无价之宝,就等于被宣告了“死刑”,永远不可能完整归家。
![]()
巴黎检察官贝屈奥的公开喊话,呼吁藏赃者和在逃者自首还赃以求“减刑”,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缺乏底牌的无奈之举。
匿赃者大概率会赌警方找不到证据,而如果真有国际买家或策划者藏在阿尔及利亚之类的地方,法国的司法长臂也未必够得着。
抓几个马仔容易,但法国真正该审判的,是傲慢的官僚系统和溃败的安防体系。
一边是象征国家荣耀的顶级文物,一边是层层削减的安保预算、年久失修的安防设备、对一线人员警告置若罔闻的官僚。
![]()
连普通窃贼都能轻易撕开文化圣殿的防线,国宝被盗后才发现连保险都没得赔,这场国家灾难的发生已经是偶然中的必然。
此案必将钉在全球博物馆安保史的耻辱柱上,而那7.2亿珠宝,恐怕真要成为法兰西心头一道永久的、昂贵的伤疤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