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选择继续对华硬刚,断供中国安世,晶圆供应,这可能引发全球汽车业断链?对这个情况,德国媒体直言荷兰的做法是“罕见的蠢棋”,中方则用一招,就解决了问题,具体内容是什么?
当地时间10月29日,荷兰政府突然对安世半导体采取"强制接管"措施,新任命的临时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蒂尔格随即发布信函,宣布自10月26日起停止向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ATGD)供应晶圆,理由是"中国区公司不履行合约"。
![]()
这一单方面撕毁商业协议的举动,瞬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引发震动,而安世中国已经强硬回应,不仅否认任何违约行为,还披露荷兰方面实际欠付ATGD高达10亿元人民币货款。
德国《经济周刊》第一时间直言荷兰的做法是"罕见的蠢棋",这个评价很快得到事实印证。
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玩家,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布局本就深度全球化,其东莞工厂承担了全球70%的封装测试产能,荷兰贸然切断晶圆供应,非但不能遏制中国企业发展,反而先砸了自己的饭碗。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荷兰断供的理由与现实完全脱节,当前全球晶圆代工格局中,中国已成为关键力量。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中芯国际以稳定份额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而中国市场凭借AI需求爆发和消费补贴政策,正推动晶圆代工行业持续增长。
安世中国完全可以转向国内合作伙伴寻求支持,上海临港鼎泰匠芯晶圆厂就是现成的替代选项。
这家由闻泰科技控股股东投资建设的12英寸功率半导体制造中心,2025年上半年已与闻泰科技发生6.04亿元交易,其新一代MOS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供应链,12吋IGBT产品也将于年底通线量产,这些都为安世中国提供了充足的产能备份。
荷兰决策的短视在中美釜山会谈后更显突出。就在荷兰对华硬刚的第二天,中美经贸团队在釜山达成重要共识,美方宣布暂停实施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规则"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相关反制措施。
这一转折让原本受美国怂恿的荷兰陷入尴尬境地,其"强制接管"安世的重要依据突然失去效力,却已亲手破坏了原本运转良好的供应链。
更让荷兰始料未及的是,安世中国在11月2日迅速抛出解决方案,宣布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满足客户需求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同时新晶圆产能验证工作正在加紧推进,预计明年即可实现无缝衔接。
这记釜底抽薪直接让荷兰方面的断供失去杀伤力,安世荷兰反而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随后强调,荷兰政府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导致全球产供链混乱,中方将为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出口豁免支持,进一步凸显了中方维护供应链稳定的负责任态度。
正当荷兰闹剧尚未收场,德国的突然变脸又引发新的错愕。中美釜山会谈结束后,德国总理默茨高调宣称"不能让中美来决定技术的未来",宣布将投入20多亿欧元更换境内所有中企制造的5G设备。
这个决定不仅无视中德长期合作基础,更违背基本经济理性。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仅更换华为设备就将耗费4亿欧元,涉及北部800个基站改造,且许多核心IT系统因依赖华为技术将面临严重后果,项目可能延长5到6年。
这种不计成本的"政治正确"操作,与德国此前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的立场形成180度反差,背后同样可见美国施压的影子,但即便中美已达成共识,德国仍执意推进设备更换,暴露出其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与短视。
要知道,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而安世半导体作为汽车半导体的关键供应商,其供应链稳定直接关系到德国车企的切身利益,德国政府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最终只会损害本国产业竞争力。
荷兰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半导体供应链,却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和中国市场的替代能力;德国盲目追随美国的技术脱钩政策,忽视了自身在华经济利益。
正如德国《经济周刊》所指出的,这种破坏现有供应链的做法没有赢家。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相互依存,台积电虽以71%的市场份额稳居龙头,但中芯国际的快速成长和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已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已突破417亿美元,季度环比增长14.6%,这种高景气度的实现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合作。
荷兰和德国的单边行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全球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带来不确定性。
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事件可能成为中欧贸易摩擦的新导火索。安世半导体事件并非孤立个案,去年12月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今年9月的"50%穿透规则"更是将安世半导体卷入其中,荷兰的"强制接管"本质上是美国技术封锁的延伸。
而德国在5G领域的激进政策,也可能引发中方的反制措施。但从安世中国的应对来看,中国企业已逐渐形成成熟的危机应对机制,从库存备货到产能替代,从法律维权到政策支持,多维度构建了供应链安全屏障。
这种韧性不仅来自企业自身的战略远见,更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和产业生态完善。
展望未来,荷兰和德国的这些短视行为很难持续。随着安世中国新晶圆产能的逐步释放,荷兰方面的断供将彻底失效,其"强制接管"的合法性也面临质疑;德国企业在付出巨额更换成本后,终将意识到对华技术合作的重要性。
而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同时加快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步伐,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产业链稳定贡献力量。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供应链切割实现霸权的做法,最终都会被市场规律和产业趋势所纠正,只有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才能实现真正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