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的人
越没准备
中国人的退休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
2022年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了设计目标了吗?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2024年度研究报告, 很惭愧,双双失望。
截至2024年6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只有6000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在本次调研对象中,34.2%的受访者已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65.8%的受访者尚未开设,开设比例高于全国水平。
但在已开设账户的受访者中,平均每年缴存的个人养老金金额为5145元,这一数字低于当前制度规定的年度缴纳上限12000元。
事实上,我也被银行要求开通过,这是上面压给银行的任务,但是里面空无一文。
除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还有数字人民币,我都是空的。
估计开通账户的人中,我这样的不在少数。
吃饭都成问题、眼下的事情都没法解决的时候,谁还关心未来的养老?
从收入情况分析,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税后收入较高的居民通常会缴纳更多的个人养老金。
![]()
报告说,这表明个人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个人养老金的投入程度。
但我对这个结论存疑——更大的可能性是,个人养老金只是少缴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手段。
原因倒也简单,还是信任问题。社保从一开始说好的做实个人账户,到如今成了现收现付这个样子,哪还有信任可言。
因此,报告的结论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设与缴纳方面,尚未达到制度设计的理想水平。
此外,中国人的退休准备工作「不及格」。
报告指数取值范围设定为0~10分,分数越高,意味着居民在退休准备方面越充分。
8~10分被界定为高退休准备指数,表明居民的退休准备非常完善;
6~8分代表中等退休准备指数,显示居民虽已具备一定的退休规划基础,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低于6分被视为低退休准备指数,说明居民在退休准备上存在明显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与2023年持平,仍处于低退休准备水平。
在六个维度中,「退休计划完善度」略有提升,其余五个维度与2023年基本持平。
![]()
当然,还是有钱人会准备,没钱人只想过好眼下的日子,不但未上升,反而在下降,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
具体到地区差异,2023年指数高的省份在2024年有所上升,指数低的省份下降,整体差异增大。
从收入来看,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组差距增大。
从职业来看,已婚、有子女、身心健康、本科学历、就职于国有企业或外商/港澳台商企业
工作、个人收入较高、家庭收入较高的人群,退休准备做得最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