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利好消息来了。
2026年APEC峰会落地深圳的消息,让中国地图上浮现出一个特殊的三角——上海、北京、深圳,三座城市先后接过APEC东道主的接力棒。
![]()
▲图源:微博
这个三角绝非偶然。
2001年上海承办APEC时,中国刚叩开WTO大门,长三角的先发优势就此转化为国际分工的竞争动能,那句“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共识,成了中国经济提速的号角。
2014年北京主办峰会,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亚太自贸区进程的启动,呼应了“一带一路”的全球布局。
如今轮到深圳,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
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的开放刻在骨子里。从1980年“三来一补”的试验,到2024年4.5万亿元进出口额重返“中国外贸第一城”,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开放的缩影。
更关键的是开放的层次升级。前海累计推出数百项制度创新,河套片区探索深港“联合政策包”,主动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深圳用“制度型开放”的实践,与APEC“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宗旨精准契合。
APEC成员是深圳的主要贸易伙伴,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APEC经济体进出口占全国近六成,而深圳正是其中最活跃的节点。这种天然的经贸粘性,让深圳成为展现中国开放决心的最佳窗口。
APEC始终聚焦创新增长,而深圳的创新实力已站在全球顶端。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超越东京、旧金山,跃居全球第一。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前列,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的技术突破,形成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
这种创新恰好踩中亚太发展的痛点。当前亚太经济面临动能转换难题,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探索,正是对APEC“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生动回应。
很多人没注意到,深圳的国际化服务早已日趋成熟。
街头的出租车已配备 AI 翻译设备,多语种服务系统覆盖交通、政务、文旅全场景;主干道双语标牌优化与公共空间外文标识升级已纳入城市国际化建设规划。宝安机场通过 24 小时一站式服务热线与过境免办边检等政策优化,大幅提升了跨境往来效率。
更硬核的是办会经验。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已连续五届在深圳举办,2023至2025年接待1100多批重要外宾,包括26位国家元首。这些积累,让深圳接住APEC峰会的重担显得游刃有余。
深圳的“二次升级”正在路上。
![]()
▲图源:视频截图
国际峰会的“魔力”早已被验证。杭州借G20拿下国际会议目的地地位,厦门因金砖峰会迎来新工业革命创新基地,青岛以上合峰会为契机建成经贸合作示范区。
深圳的收获,只会更深远。
最直接的是国际交往能级的跃升。此前深圳的定位是“经济中心”,如今借APEC东风向“国际交往中心”跨越,全球资源的集聚效应将加速显现。
对产业而言,这是一次精准的“全球曝光”。深圳的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品正需要更广阔的亚太市场。
更重要的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带动。当深圳成为APEC焦点,“深圳研发+湾区制造+全球市场”的链条将更顺畅,2025年刚登顶全球的创新集群,将借此辐射整个亚太创新网络。
从上海到北京再到深圳,三次APEC东道主的选择,藏着中国发展的逻辑:从融入全球化到深化区域合作,再到引领高质量开放。
这三座城市构成的“三角支架”,撑起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更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信心。
参考消息:
南方+:《APEC2026,为何“花落”深圳?》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