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生前一身泥,死后半份债;十年路未修,人已地下埋。
据媒体报道,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办青龙村10组村民反映,村里有一段长约3公里的公路,一下雨便道路泥泞,出行极其不便。下雨天因路面打滑,面包车和三轮车经常发生翻车事故,小车根本不敢行驶。10年来他们两次集资,一次在2014年,经村委会组织,每位村民集资600元用于硬化那段公路,另一次在2022年,每人再次集资1000元。这两次总共集资有30万元左右,但直到现在,这条路都没有动工硬化。这些年来,当地有10人去世,他们生前集资了,到死都没等来修路。
![]()
针对10年未动工硬化的情况,青龙村相关负责人称,曾有两家施工单位到现场勘察后报价,一家是每公里96万,另一家是每公里103万,3公里左右总费用是300万左右。每公里100万左右,有网友质疑报价过高。还有热心网友晒出2024年的一则新闻,河南商丘,村民自发捐款21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1500米水泥路。按照这个情况,3公里只需要42万元左右。当然,两条路的具体情况不同,造价肯定不一样,两者不能简单对比。但热心的网友仍然建议青龙村的这条路可以调整标准,压缩成本。
![]()
让部分村民不解的是,路是修给活人走的,有些人明明已经去世,集资的时候还被要求出钱。有村民反映,去世的村民要按半个人头出资,比如2022年每人出资1000元,去世的那些人的家人,还要给他们出资500元。村里负责人解释说,去世的人因土地和山林还在组里,新出生的人无田无土,经村民开会讨论,死者每人按半个人头出资。这话听起来似乎在理,但总觉得缺了点人情味。村民要村路通,也要心路通,跟死去的人要修路钱,总会让死者家属心里想不太通。这就像拿着铁算盘算账,虽然一板一眼,却无情感可言。要知道,乡村是人情社会,集资的时候,要多想想身后事,多点人间烟火,多点人文关怀,少点机械死板,少点拘泥固执。集资30万元,真的差死者的那几百块钱吗?
说一千,道一万,跟死人要修路钱,可能合理,但不一定合情。路钱如债,重在还情;人逝情存,方得万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