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东三环斟茶员
一、理想
10月23日深夜,上海徐汇区,一辆理想MEGA(参数丨图片)在行驶中突然底盘冒火星,随后出现明火燃烧,驾驶和副驾驶人员及时停车打开车门逃生,过程持续约10秒。消防赶到后将火扑灭,车已烧成空架。
理想汽车回应称,事故发生后,立即展开内部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与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中,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10月31日,理想宣布,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编号S2025M0174V: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的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共计11411辆。
![]()
斟茶点评: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理想的公关反应很快,努力丧事喜办,宣传主动召回是“显示担当”。
不过黑理想的水军更厉害,“棺材土葬变火葬”之类的恶意关键词,以病毒营销的态势传播。
面对四面八方、汹涌澎湃的敌意,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无视他们,不去跟黑子打嘴仗,而是正面应对mega车主最关心的问题,召回了一万多辆24款mega。
mega这款车是很特殊的存在,认可的人非常认可,不认可的人很难转变态度。已经购买mega的车主,多是充分信任理想的铁杆用户,只要理想自己对待用户时不犯错,别人再怎么黑其实也影响不到基本盘。
如果为了跟黑子打嘴仗,去洗,去赖,去搞太多话术,玩拒不承认、背地操作,反而会让最切身利益相关的车主心寒。
mega的自燃说明它没有产品神话,而理想还是希望能尽量维持mega的服务神话。哪怕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更换动力电池是很大一笔支出,理想差不多是不惜代价拿出了最大诚意。
仍然有声音质疑理想此前已经知道冷却液腐蚀短路的隐患,但心存侥幸。包括车辆起火前4个多小时,云端预警系统其实已经收到告警。对此理想承认,工作人员虽然第一时间与车主联系,但因为缺乏经验,未能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至于是否存在普适的心存侥幸,相信此次召回的损失,对理想而言已经是很深刻的教训。
这起事件中,理想最终选择了正确的应对方式——回归自己的真实用户。在腹背受敌、四面埋伏以至彷徨无措的时候,只有回归用户,才不会让错误变成灾难。
二、小米
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 Ultra超速行驶,发生碰撞翻滚后,起火燃烧。有热心路人展开救援,未能打开车门,消防队赶到后进行了车门破拆,驾驶员拖出后已经遇难。同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报,驾驶员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0月28日,小米汽车宣布调整组织架构,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一级部门——架构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其成员包括部分研发部门负责人与核心骨干。
在汽车行业,一个技术平台通常会推出3款以上车型,存续3~5年,直接决定车企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市场竞争力。由于产品开发、验证与量产都是长周期工作,技术定调需要提前5~8年进行。这意味着架构部当前的决策,将影响小米2030年前后的产品技术基调和市场地位。
该架构部由雷军亲自挂帅。
![]()
斟茶点评:
关于这起事故,ACW已经发表了,围绕事故性质、责任,对小米的影响,以及车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这起事件雷声较大,但很难说会影响小米销量。
至于小米的销量现在是什么个情况?
9月中大型SUV销量,不加定语——即包括所有品牌,所有价位,包括燃油、纯电、增程、混动——yu7第一,22369辆。领先第二的理想L6整整一万辆。
中大型轿车销量,不加定语,su7第一,19579辆,领先第二的奥迪AL6三千五百多辆。
小米10月交付量也已经官宣,超过4万台。
不知不觉,小米不仅上桌了,还能跟理想、零跑这些登顶过周榜的选手掰腕子了,单车竞品里居然只有特斯拉Model Y(9月销量超5万台)能稳压小米。
除了调整架构,小米汽车在10月份还有一个动作——在官方商店推出了隐形车衣,标准版3799元,pro版8999元。
从配置看,这个价格颇具竞争力,对车主当然是好事,闭眼买,很方便。但是换个角度,它严重动摇汽配店的蛋糕。很多地区的小米车主群其实是汽车改装店组织的,他们最有动力组织车友活动。
小米的车玻璃已经让很多隔热、隐私贴膜挣不到钱,现在车衣这块蛋糕,改装店也要吃不上了。
据我所知,整车企业推出官方车衣,问界、蔚来也做过——但是3799的价格,这可能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动机是服务车主,还是为了连渣带汤吃尽,或者两全其美,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已经先后把媒体、黄牛、改装店都得罪完了。
小米如此招恨,以至于除了雷军和用户,它其实一无所有。
三、劳斯莱斯
10月3日下午,北京海淀,知名车评人陈震驾驶劳斯莱斯闪灵,撞上对向一辆小客车,造成两车损坏。根据警方通报,双方驾驶人不涉毒、不涉酒,陈震负事故全部责任。
之后在微博和媒体访谈中,陈震称当时开着L2辅助,能自动跟车和车道保持,快到事发路口时,自己低头捡东西,结果发生了碰撞。
10月19日,陈震在微博上说“闪灵事故车已卖,大概率不会再买劳斯莱斯”,有网友评论“劳斯莱斯的社交属性和豪华感没法替代”,他回复“在主动安全配置没有巨大提升前,大概率不买了”。
闪灵的官方指导价是575万元人民币,陈震在今年5月购买了该款二手车,价格未公布,根据二手车平台报价,很少低于400万。
据悉,陈震的事故车最后作价280万售出,买家是一个豪车租赁平台,称维修价大约七八十万,修好后日租金约7000元。
![]()
斟茶点评:
这不是劳斯莱斯的第一次事故,但应该是第一次有劳斯莱斯车主站出来给网友详细吃瓜。
劳斯莱斯是国内某些新势力、新新势力喜欢拿来说事儿,但又不敢公开对标的品牌,你看它们敢拉踩迈巴赫乃至宾利,但绝不会公开说劳斯莱斯不行。劳斯莱斯底盘件一堆铁,反而能被理想高管老汤哥拿来证明自家的L9——你看全铝并不意味着更豪华嘛。
敢踩迈巴赫不敢踩劳斯莱斯,这种心态就很微妙。
作为绝对意义上的奢侈品,劳斯莱斯的定价其实已经产品本身无关了,所以它的销量一定不会跟这个尊那个豪产生关联影响。但是如果豪车的天花板被捅得掉下来,那可就是吃饭砸锅了——大家卖车都要去把溢价跟产品本身作关联,这样赚钱多慢,多累?
至于豪车天花板怎么才会掉下来?区区一个辅助驾驶引起的车祸当然不会,之前北京机场外发生的自燃也不会,只有劳斯莱斯自己降价才会。
这会发生吗?除非宝马集团抽风,除非大众集团或其他这个那个集团又来争抢。
劳斯莱斯不为工人阶级造车,不为中产阶级造车,骨子里其实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为资产阶级造车,所以大部分劳斯莱斯车主可以不接触任何老百姓,但哪家车企要跳出来打破老百姓印象里这个既富且贵、关键是贵的图腾,敢来祛这个魅,谁就是有上进心的人的公敌!劳斯莱斯的定价很合理,体面人都该自觉维护,这样才对!
不过陈震也是创造了一个第一——这是第一次有劳斯莱斯车主(虽然是二手车主,但也拥有过三四辆了)站出来说,下次不买了。
四、比亚迪
10月23日,一则比亚迪内部公告在网络流传,称原比亚迪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职务,相关手续已按公司规定办理完成。
24日,赵长江在微博发文:“16年奔跑,我始终与大家并肩奋斗,如今,我将暂别比亚迪,稍作调整,希望在工作与生活间找到新的节奏。”证实了离职传言。
有多方传言称赵长江接下来将加入智界,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本人或智界的回应。
![]()
斟茶点评:
关于赵长江,ACW此前已经推送过一篇。
注意,那篇文章比较客观,这里的评论比较主观。
比亚迪这个车企有着很强韧的性格,这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比如对产品定义的不走寻常路,比如对内饰审美的坚持,比如对定价调整的果断决绝。无论用户怎么说,大部分时候迪子都会坚持自我——毕竟大部分用户又不懂造车,更不如我们分网的领导们懂卖车,难道不是吗?
比亚迪的土壤里能开出一个赵长江,本身就不是很科学的事。不少迪粉自己都没意识到,赵长江出生于1986年,今年还不到40,其他品牌形象更年轻的车企,高管的年龄可能比他大一轮——包括目前在新势力里最年轻的小米,本来也有个跟赵长江差不多年轻的高管,不过刚刚才被开掉。
我印象里,赵长江是第一个敢上爱说怪话的车评人兼腾势车主up的直播,直面用户质疑乃至谩骂的比亚迪高管。
赵长江31岁成为比亚迪销售总经理,在比亚迪汉和唐的上市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可以说,汉是让比亚迪首次在20万以上价位立足的里程碑车型,意义非同小可——只是谁能想到后来16万就能买到了呢?
现在比亚迪的明日之星,是打造了方程豹钛系列的熊甜波,但不知她能把握住多久?钛系列明年会调价几何?毕竟众所周知,迪子是没有自己的产品节奏的,车子的定价是由对手来定的。
赵长江接管腾势后,少了些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多了些人到中年的苦累疲惫。这个品牌出生时就爹不亲娘不爱,搞不好甚至能步极越后尘。D9能热销已属不易,在腾势其他车型上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吧。
不过无论如何,我认识的z9gt车主是怀念赵长江的,感谢他把后排冰箱变成可选,感谢他争取到能更换三幅方向盘的权益。至于z9gt现在2X万就能买到,这大概也许可能至少不应该都怪长江总吧。
五、华为
10月17日下午,智界产品总监“智界海蓝天”微博发文,分享了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会晤时的照片,并宣布:“一个更强大的智界蓄势待发,未来可期。”结合此前的微博“9”,可知智界将发布一款比现有S7、R7定位更高的9系产品。
10月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赴深圳拜会任正非,陪同的有努斯学社的范晓东。据悉这次拜会并非企业间商务洽谈,而是华为努斯学社闭门学习活动的一个环节。
![]()
斟茶点评:
尹同跃来会晤老任,一方面是奇瑞刚上市,既要来感谢,也要来巩固一下友谊。
李想拜访老任,就不好说有什么务实性质了,可能真的是务虚会,学习会,也可能像小鹏一样,搞一项技术合作。
各车企的最高层,今年其实大多已经来拜访过老任。
9月22日是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8月8日是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当时长安刚刚完成了体制内地位升级;6月30日是广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冯兴亚,广汽虽然不在五界也没有乾琨智驾,但是正在和华为推进筹备合作新品牌“启境”,据悉这次会面后启动了合署办公机制以及华为集成开发体系。
更早些时候的2月份是小鹏,值得一提的是,何小鹏跟理想一样,也是通过“努斯学社”这根线。不过不完全是务虚,6月份小鹏就在G7上用了华为技术方案的AR HUD。
至于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早在去年广州车展前就携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拜访过老任,尚界的落地效率也与此有关。
这些事儿就挺值得八卦八卦。
大嘴能打,也锋芒毕露。这些年以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之姿,硬生生打出个鸿蒙智行,对外得罪了不知多少人。
而在此之前,老任表态华为绝不造车,谁提造车就XXXX。华为现在造没造车,企业层面是一回事,车主心里又是另一回事。大嘴在老任禁令边缘游走3年,不知承担了多少内部压力。
正所谓什么尽什么藏,什么死什么烹。大嘴啊大嘴,没有米,哪有你?没有退,哪有进?
再一个有趣的——
见老任,国企负责人直接拜会,而李想何小鹏,就只能通过努斯学社牵线,去闭门“学习”。
如果雷军要拜访老任,是直接拜会呢?还是也通过华为的学社呢?
再或者像今年2月份一样,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碰个面?
以及同在深圳的传福哥呢?
和小米不同,比亚迪因为种种原因,几乎没有与鸿蒙智行的直接竞品。
这主要是迪子自身的原因,恨腾势不争,桌子都没上去。
李想和何小鹏就上过桌子,而且从对立到服软,化敌为友的叙事完整。李想自述被问界M7打懵过——然后来了个转折,学习华为方法论;何小鹏为AEB的事儿跟余承东打过嘴仗——后来也来了个转折,用华为技术。
只是作为连续创业者,他们可以身段灵活,不像雷军已经声明要赌上自己全部的声誉。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能量显然超过大部分国企。上头的愿望总是美好的,中国企业不要关起门内卷,抱团出海,赚外国人的钱。但是根据市场模型测算,各车企负责人的判断大多是未来只有5家左右的车企能站着赚钱。
小米越卖越好,兄弟情搞不好越来越塑料。老任俨然五岳盟主姿态,雷总莫非会以君子剑迎战?
——开个玩笑,我是雷总产品的连续忠实用户,对老任的敬佩更是超越了一个商业领袖。愿他们身体健康。
顺带一提,昨天刚结束的APEC峰会,至少就中美那部分看比较积极,或许会带动降低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税,这个窗口期能持续多久还不清楚,要积极抓住也许还真的需要国内车企团结起来?
愿中国汽车行业生态健康。
六、京东
10月23日,在经过10天预热后,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广汽集团推出号称“国民好车”的埃安UT super,其拥有2750mm轴距,A级平台B级空间,电池可充可换,宣称99秒换电,500km续航,搭载“广汽华为云车机”,以及“同级唯一倒车哨兵”——倒车遇障碍物可自动刹停。
埃安UT super已经在京东app上的“宁德时代巧克力京东自营旗舰店”上架预约,页面里可“预定制”颜色、价位档、电动掀背门、可躺副驾座椅等等。该车预计在11月9日正式发售。
![]()
斟茶点评:
这辆车要到11月才发售,这里简单分析和预测一下,看看到时能言中还是被打脸。
埃安UT super,顾名思义,底子是售价6.68~9.98万的埃安UT。现在透露出的消息,super是在UT基础上采用宁德巧克力换电(可以499元月租电池,应该会显著降低入手价格),以及非常多的定制项(除了常规的车漆轮毂,还有后雨刮、摄像头、电动尾门等等)。
埃安UT的9月销量是5337台,比贵了近一半的萤火虫还少卖了431台。这个级别里的王者是吉利星愿,高达48080台。其次是比亚迪的海鸥、海豚,各两万多台,加起来也是4万多台。再往后有极狐T1和五菱缤果,销量1万台上下。但是五菱缤果还有个S,销量6000+。
如果只看小车,尤其是星愿,广汽心里肯定是不服的,埃安UT比吉利星愿大了一圈,而且论精致程度也各有千秋。虽然星愿是后置后驱,但小车有多少人在乎操控?凭什么星愿卖这么好?一定是因为吉利营销做得好!埃安UT是好车,只是因为品牌被网约车形象所累,那么——就让京东和宁德来卖吧!
然而在我看来,如果baas方案(暂且借用蔚来租电这个概念)不能把价格压到3.68万,埃安UT super还是难以突围。
因为小车赛道不能光看小车,归根到底这个赛道非常成本敏感,“精致”只是卖得好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有一些suv和紧凑型轿车乃至油车也硬挤了进来。星愿卖得最好,但从产品角度,不一定是最难超越的山,这两个月冒出来的上汽MG4,又比埃安UT大了一圈,车长已经快到4米4了,价格却跟埃安UT一样,9月销量达到了11790台。还有小型纯电suv,比亚迪元up,贵了1万,7.48~11.98万,9月卖了近两万六千台。
A0级车不如其他级别卷,不意味着它不卷。
广汽,京东,宁德,最着急的是广汽。像所有变法一样,“番禺行动”需要胜利来背书,在Q3利润暴降3691%(是的没有小数点)的背景下,销量尤为重要。
其次着急的是京东。
京东前有阿里,而阿里现在面临拼多多严重威胁。老大和老二打架,死的往往是老三。
京东想进入汽车行业也不是一天两天,2015年投资蔚来,结果蔚来陆陆续续亏损了1000亿;2022年推出京东养车,和天猫养车、途虎养车在线下打得看似热闹,然而加盟模式下的商战,只能神似民国军阀混战,赢的不一定赢,输的不一定输,消费者很快意识到,牌子随时能换,技师还是那个技师,服务还是那个服务。
京东的护城河是家电、3C电子消费品及配套物流,客单价较高,件比较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汽车是一个自然而然会出现在蓝图上的选项。只是电商卖车没有成功案例,淘宝、拼多多都推出过噱头,最终证明也只是噱头。
然而这条路如果走通,且不说京东能从中赚多少利润,或是能不能联动京东养车,可确定的是股市一定会给予非常热烈的回馈。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半华为呢?
至于宁德时代,只能引用一句话来概括: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嘛。
七、宁德时代
10月20日,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Q3业绩报告,营收1042亿元人民币,增长12.90%,净利润185亿元人民币,增长41.21%。
与此同时,根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Q3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降至41.7%,创下近五年新低。2025年1~6月,宁德电池国内装车量占比43.05%,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是前十五名中份额下降最多的企业。
斟茶点评:
宁王依然是王,但是车企正在逃离王。
宁德时代曾经的重要合作伙伴,蔚来、理想、广汽、吉利、长安,纷纷开始扩大了电池供应商库,按sku算,用宁德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有的车型最顶配也不再按惯例用宁德电池——也就是意味着全系不用宁德电池,比如最近支棱起来的乐道。
早在2022年,时任广汽董事长的曾庆洪就公开说“我们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当时以为是一个广东人对福建人的复杂情绪,现在看非常先知先觉。
宁王这个Q3单季净利润185亿,以及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490.34亿,是个什么水平呢?
差不多是比亚迪+理想+问界+长安+上汽的水平。
宁王真的太有钱了。
曾经的汽车消费者只认车企品牌,不会认识供应商。而宁王这个供应商现在不仅有钱,而且有名,它也不安于to b,而是在b站、小红书上都有宣传官号——这跟以往的供应商作风大相径庭。
你要说它喧宾夺主,好像又有点不公平,谁规定供应商不能面向大众搞宣传?再者说,宁德的野心大一点怎么了?宁德的起步靠的是宝马,是特斯拉,论怎么做电动车,宁德的资历比今天桌上的大部分车企都老,随随便便就推出“磐石底盘”,让车企能安心做好汽车造型设计供应商。
对外,宁德的海外增长势头良好,作为供应商出海天然比整车更易接受,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达到了612.08亿人民币。
对内,宁德赶上了小米这只黑天鹅,自今年第一季度后,小米已经超越吉利和特斯拉,成为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重要的是不同于“翅膀渐硬”的蔚小理,小米目前完全没有与宁德脱钩的意思,不仅顶配坚持只用三元锂,三元锂坚持只用宁德麒麟,磷酸铁锂也积极使用宁德神行——这对于宁德和比亚迪的市场竞争可是相当重要,毕竟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的地位就相当于宁德在三元锂的地位。此前曾有传言比亚迪电池因为供货优先级问题,导致小米产能受影响,如果为真,那可就太糊涂啦,比亚迪的近忧不是小米,远虑一定是宁德时代。
宁德的神行电池相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则缺乏控制变量试验对比,所以不好下结论,然而价格是显著更高的。在卷价格到极致的中国市场,肯用宁德神行而不用比亚迪的客户,宁德都该放下姿态供着,现在的利润属实有点太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