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报道称,公安部或将对百公里加速低于5秒的量产车加强管理,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调侃:“这不就是冲着某些‘性能越级’的新势力来的吗?”
官方文件虽然这么说,并没有明确点名那家车企,但舆论的矛头,几乎齐刷刷指向了小米SU7。
![]()
不是大家针对小米,而是现实太扎心。一台标榜“平民性能轿跑”的车,起步快如超跑,一百公里加速只要2.78秒,价格却压到20万区间,营销话术满天飞:“媲美保时捷”“地表最强加速”……可当速度与激情照进现实,伴随而来的却是多起失控、碰撞甚至伤亡事故。
车主在社交平台哭诉“智驾失灵”“刹车延迟”,家属质问“为何宣传时只字不提风险”,而小米的回应,永远是“个别案例”“用户操作不当”。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唯快不破”的造车逻辑,正在把公共道路变成赛道。普通城市道路限速60,高速也不过120,你搞个3秒破百的车,除了红绿灯起步“秒杀”隔壁车道,还能干啥?炫耀?拉风?
![]()
可马路不是秀场,方向盘后面系着的,是自己、乘客、行人乃至无数家庭的安全。当车企把“加速快”当成核心卖点,本质上是在用性能参数掩盖安全冗余的缺失。
雷军曾说:“我们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可当一辆车为了压成本,在悬架调校、制动系统、车身刚性上妥协,再配上激进的电控逻辑,所谓的“感动人心”,就变成了“惊心动魄”。
有车主实测发现,SU7在湿滑路面急加速时极易打滑,紧急变线稳定性存疑,这些本该在发布会上坦诚说明的风险,却被淹没在“交付破十万”“订单爆棚”的狂欢中。
![]()
更讽刺的是,小米一边高喊“安全第一”,一边在广告里大肆渲染“推背感”“赛道基因”。这种割裂,暴露了其造车初心的动摇:到底是为大众造一辆可靠代步工具,还是为流量造一个性能玩具?
如果连基本的安全敬畏都没有,再快的加速,也不过是裹着糖衣的危险品。
而所谓“限制5秒内加速”的传闻,未必是打压创新,反而可能是监管层对行业乱象的一次纠偏。近年来,不少新势力为博眼球,盲目堆砌马力、压缩刹车距离、夸大智驾能力,把汽车当成手机一样“参数内卷”。
![]()
结果呢?技术没吃透,安全没兜底,事故一出就甩锅用户。长此以往,受伤的不只是消费者,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公信力。
真正的技术自信,不是跑得多快,而是刹得住、稳得住、护得住。丰田几十年不追求极致加速,却靠可靠性赢得全球口碑;沃尔沃从不吹嘘马力,但“安全”二字成了金字招牌。
反观某些品牌,发布会像演唱会,参数表比说明书厚,可真出了事,售后电话打不通,技术团队集体沉默。
![]()
雷军若真想让小米汽车走得远,就该少些“颠覆行业”的豪言,多些“敬畏生命”的克制。别再把马路当秀场,别再让用户为你的试错买单。速度可以慢一点,但良心不能缺位;销量可以缓一缓,但安全必须前置。
否则,今天你用“3秒破百”收割的每一份订单,都可能成为明天压垮品牌信誉的最后一块石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