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零售研究院(SRI)分享:
叶国富要亲手推翻自己创建的零售帝国,再在原地重建一个全新物种。
![]()
整理 |沐辰
极致零售研究院(SRI)资深研究员
“他买你做的多,还是买泡泡玛特做的多?”面对罗永浩这个尖锐问题,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10月22日的播客节目中给出了惊人回应:未来两年,名创优品将关闭并重开80%的全球门店,彻底“腾笼换鸟”,实现从零售公司向文化创意公司的彻底转变。
截至目前,名创优品全球门店网络已超7000家,80%就意味着近6000家门店将“推倒重来”。与常规门店调整不同,此次变革核心是门店模型与产品结构的根本性变革——门店将从200㎡以下的小店升级为400-600㎡的主题化沉浸空间;产品则将IP占比从50%提升至80%以上。
01 零售危机:名创优品为何要“自我革命”?
叶国富的激进转型背后,是名创优品已然显现的增长疲态。
2025年第一季度,名创优品出现了首次总门店数量下滑,国内净减少111家门店。名创优品中国内地合伙人门店在2024年关闭了299家,关店数量近乎翻倍,单店年收入从巅峰时期的270万跌至190万。
这种下滑并非偶然。长期以来,名创优品凭借“优质低价”模式和迅猛的加盟扩张,构建了庞大的零售网络。最辉煌时期,名创优品一年开出上千家门店,进店转化率高达30%
然而,大量200㎡以下的小店,坪效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既无法承载新的IP产品,也难以满足年轻人的体验式消费需求。
名创优品的瓶颈印证了知名零售专家王晓锋在《重构零售》一书中的观点:零售4.0时代意味着开放与包容、多元与个性并存,消费者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消费的主动权交还给了消费者,电商在拼命争取流量,传统零售商正在找回客流。
叶国富意识到,零售的战场已经从数量之争转向效率之争,而效率的核心不再是多开店,而是开好店。
02 重构人货场:名创优品的“腾笼换鸟”策略
叶国富的“腾笼换鸟”计划,本质上是对零售“人货场”的彻底重构。
门店模型上,名创优品将原200㎡以下的中小型门店升级为400-600㎡的主题化空间,旗舰店则参考上海南京路1500㎡的“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
这一转型已初见成效。上海南京东路全球壹号店创下9个月销售额破亿的纪录,IP系列产品贡献高达79.6%的销售占比。
近期在武汉开业的MINISO LAND“双首店”,更体现出名创优品的新门店策略——楚河汉街店以近23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打造“城堡乐园”主题空间,江汉路店则以1400平方米空间呈现“奇遇梦乐园”。
产品结构上,名创优品计划未来3-5年将IP产品占比从当前的50%提升至80%以上,减少低价标品,增加漫威、迪士尼、Chiikawa等联名IP的高溢价商品。
名创优品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窦娜介绍,名创优品每年上新超1万款IP产品,IP销售规模已突破100亿。
用户定位上,名创优品瞄准了两大核心群体:三四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和海外新兴市场的Z世代。第三方数据显示,名创优品国内用户中,18-28岁群体占大多数,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超一半,他们的消费决策更看重“性价比+IP符号”
03 IP战略:效率导向与情感价值的博弈
叶国富对IP的理解,带着浓厚的“名创烙印”——不是迪士尼式的IP孵化,也不是泡泡玛特式的情感深耕,而是零售渠道驱动的“IP变现效率学”。
名创优品的IP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2016年,名创优品首次与迪士尼合作,意外发现IP商品的溢价能力远超普通日用品——同样的收纳盒,印上米老鼠图案后溢价仍能保持高销量。
2021年,泡泡玛特的上市敲醒了叶国富。泡泡玛特以LABUBU、MOLLY等自有IP实现超高的毛利率,让他意识到“自有IP才是长期壁垒”。
于是名创优品推出“顶级授权+独家签约”的双轨战略:一方面继续深化与迪士尼、哈利波特等顶流IP的合作,另一方面签约潮玩艺术家,启动自有IP孵化。
然而,名创优品的IP模式与迪士尼、泡泡玛特存在本质区别:
迪士尼是“IP孵化-内容输出-全产业链变现”,核心是情感价值沉淀;泡泡玛特是“IP设计-用户运营-圈层构建”,核心是粉丝情感绑定;而名创优品是“IP整合-供应链转化-渠道变现”,核心是效率与规模。
这种效率导向的IP策略导致名创优品的IP运营,更像是“情绪价值的快消品”——在情绪通胀的当下,消费者需要快速获得IP带来的愉悦感,名创优品用“高频上新+平价供给”满足了这一需求,但也注定无法形成深层情感联结。
04 风险挑战:谁为转型的巨额成本买单?
叶国富的豪赌面临多重风险,首当其冲的是加盟商体系的稳定性
名创优品的扩张奇迹,离不开庞大的加盟体系支持。此次80%门店关闭重开,意味着加盟商需要承担重新装修、货品更新、停业损失等一系列成本,这对本就面临盈利压力的加盟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按照转型规划,新门店的单店面积扩大,装修成本和运营成本将大幅提升。以上海南京路1500㎡的旗舰店为例,其装修投入和运营成本远非普通小店可比,这意味着加盟门槛将显著提高。
而对加盟商而言,最关心的问题是:升级后的门店能否实现盈利增长?
虽然叶国富寄希望于IP产品的高溢价提升盈利能力,但IP文创的盈利逻辑与性价比商品完全不同。性价比商品依赖高频消费和薄利多销,而IP文创产品依赖低频高客单价和复购率。
财务压力是另一大挑战。2024年9月,名创优品斥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股权,这笔巨额支出几乎掏空了公司当时的账面现金,并带来了额外的财务利息成本。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营收增长18.9%,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
用户认知的改变更是艰巨挑战。长期以来,名创优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留下“平价实用”的标签,而转型后IP产品的溢价将导致价格带上移,可能流失大量依赖低价刚需品的核心用户。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沉浸式体验和IP符号买单,仍是未知数。
05 零售业未来: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型样本
名创优品的转型,在更广维度上印证了王晓锋在《重构零售》中描述的零售业未来趋势。
![]()
王晓锋指出,零售业大致走过了四个时代:1.0时代,零售仅是买与卖的代名词;2.0时代,零售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迅速掌握了渠道的话语权;3.0时代,电商兴起;4.0时代,则意味着开放与包容、多元与个性并存。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消费者已然不是昨天的消费者,不再具有传统零售模式下的消费习性。他们更善于使用工具,也更善于通过不同渠道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消费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心。
名创优品的转型,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叶国富曾说:“商业本质还是要把产品做好,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好产品,什么都不是”。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过去的名创优品,更适用于转型中的名创优品。
叶国富的“换鸟”计划,展现了传统零售品牌在时代变革中的勇气,但勇气背后需要理性的支撑。
对名创优品而言,更稳妥的转型路径或许是“性价比为底,IP为翼”,保留核心生活用品的高性价比优势,同时精选优质IP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场景升级提升消费体验,而非彻底抛弃“十元店”的根基。
今明两年将是名创优品转型的关键期,6000家门店的关闭重开不仅是空间和产品的重构,更是品牌心智的重塑。消费者是否愿意为IP溢价买单?加盟商是否愿意承担转型成本?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场豪赌的最终结局。
叶国富曾说,“看得懂的是生意,看不懂的是机会”。
名创优品的IP转型,究竟是一场力挽狂澜的伟大品牌故事,还是一个商人的又一次机会主义博弈,只能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以下媒体:
来源:1、虎嗅网,《叶国富计划关闭重开80%门店,谁为“腾笼换鸟”买单?》,作者:李佳琪
2、钛媒体,《到底谁还在逛名创优品?“》,作者:鹿尧
3、商业财经,《“双首店”同启潮玩新纪元,名创优品MINISO LAND亮相武汉激发消费活力》
4、36氪,《名创优品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破亿,IP产品贡献近八成业绩》
![]()
本文内容及数据均来自网络资讯及媒体整理,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数据或图片,请在3日内与后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注我们,学习更多零售商业案例
安踏 vs 李宁业绩增长差异根源:DTC模式的地基效应
优衣库DTC转型的真正的杀手锏是什么?
当所有人逃离线下,优衣库为何押注“大店战略”?
优衣库的“产品金字塔”|九大经典SA款:从商品企划到爆款落地的全链路拆解(深度)
山姆会员店,“三轮”驱动,5年业绩翻了30倍
严选爆品+情感黏性+数据中台,山姆中国2025年8店狂飙的底层逻辑
《2025DTC案例拆解与运营在线训练营》今日正式启幕!以案例为镜,以数据为尺,探索零售终极答案。
《2025消费品DTC研究报告》发布|从“渠道”到“用户”,品牌如何拿捏当代年轻人?
[招募令] 零售精英集结!与极致零售研究院(SRI)共筑行业未来——用实战智慧,引领中国零售新纪元
![]()
![]()
-我们是谁-
极致零售研究院(SRI),是一家专注于新零售与企业DTC数智化转型的智库,也是企业DTC战略转型的陪跑者。我们通过前沿研究、战略咨询与高端培训,为企业提供贯穿DTC转型全链路的方法论与实践指南,赋能企业构建直达用户的增长能力。
-我们能做什么-
![]()
![]()
![]()
极致零售智库专家已为“美的集团、上汽集团、明基集团、永旺集团、银座集团、伽蓝集团”等数十家制造型企业、厂商、消费品、零售类企业提供DTC驱动增长的内训课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