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市场传来消息,中企向美国订购了四船大豆,总量约25万吨,装货港分布在墨西哥湾与太平洋沿岸,货轮径直朝亚洲驶来。这本是贸易回暖的积极信号——要知道,此前一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量曾跌至零,是七年来首次。美方迅速捕捉到这一动向,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随即公开表示,这意味着“未来一年美国大豆不愁销路”,试图借此稳定中部农业州的民意基础。
![]()
几乎在大豆订单落实的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启动了对含特定中国零部件设备的禁令,不仅停止新审批,甚至追溯到已获许可的产品。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随即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包括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类别。更具象征意义的是,FCC主席卡尔在缺乏实证的情况下,直接宣称这些设备“可能被用于监视美国人、破坏网络安全”。
美方在此过程中的表态呈现显著两面性:一方面承诺将芬太尼相关关税从高位降至10%,并延长24%的对等关税暂停期限;另一方面,贸易代表格里尔却强调仍需“观察中国是否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大豆采购虽被市场解读为“试探性复买”,但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若中国在11月中旬前未继续恢复采购,美国可能损失1400万至1600万吨对华订单。事实上,中国早已启动贸易多元化战略——2025年1-9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比已升至71.6%,阿根廷更是通过取消出口税在三天内向中国出口40船大豆。
特朗普政府既需要向农业州展示切实成果,又试图通过强硬姿态维持对华压力。其财政部曾释放消息称中方将逐年采购美豆,但贸易代表办公室又同步启动针对非关税壁垒的301调查。
特朗普威胁终止中美食用油贸易,实则忽略了关键事实: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约127万吨废食用油,占中国总出口量的43%。这些原料支撑着美国生物燃料产业,尤其是航空领域。若真实施禁令,美国航空公司或将被迫采购更高价燃料,反而冲击其能源独立目标。而中国随着民航业发展,国内对废食用油转化航空燃料的需求正在上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