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棵香樟树,它静静斜靠在汀江河畔,已有数百年历史。有人说,它见证了中央苏区闽西历程,也见证了一位将军传奇的一生。可当111岁的张力雄将军在南京谢世,这棵树为何成了无声的见证者?
1932年春天,上杭县官庄回龙村,回龙天后宫对面,一棵老香樟伸出粗壮树干,直指天空。当年二十岁出头的张力雄,就在它荫下,宣誓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他站在那里,眼里燃着光。“我愿为红军抛头颅、洒热血”,他握拳,声音不大,却让人听得分外清晰。那一刻,香樟树像个老朋友,无言注视。
岁月流转。2003年,张力雄将军九秩之年重返故地。村里人和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林焕珍把他请到香樟树下,大家都说:“将军,您能像这棵树一样长命百岁!”张将军含笑摇头:“世上难逢百岁人,哪有可能呢?”他不信这番话,可谁也没想到,二三十年后,他真的活到了111岁。
一辈子,见证革命风云;一声“长命百岁”,他淡然一笑,却又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张力雄为什么能活得如此从容?是什么让他连自己都不敢轻易许诺?或许,是那一路走来的沧桑与坚守。
从闽西到长江,从革命战士到上将军衔,张力雄一路走来,经历了反围剿、抗日烽火、解放战争。战争最紧张的日子,他曾带队抢渡长江。夜色朦胧,江面涛声滚滚,将士紧张万分。他却步履轻盈,对战士说:“别怕,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阵地拿下,为全国解放再添块功劳!”短短一句话,给了大家无穷勇气。
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被任命为重要军区领导,参与组建边防部队,守护西南边疆。他忙前忙后,常常夜宿哨所,看着新兵稚嫩的眼睛,叮嘱要练就过硬本领。长句来说,他参与制订边防政策、改进哨所建设、培训边防官兵,前后几十年如一日,保证了边疆安全。
而此时,汀江那棵香樟树早已深扎土地,风吹日晒,它依然挺立。它不知道什么是党龄,但它见过青年张力雄;它不知道什么是军衔,却见过他换上将军肩章。他和这位将军一样,经历风霜,却始终不倒。
2024年4月2日,长江畔的南京,一场简单却庄重的告别仪式后,111岁的张力雄将军静静地走了。他用生命写下了全国年龄最长、全党党龄最长、全军军龄最老的纪录。他的离去,让人不禁设问:是什么力量,让他走过三个多世纪的风雨,而未曾屈服?
![]()
也许正是信仰。红军誓言、一江江血脉、一声声号角,早已深埋他骨子里。人活到百岁,本就是奇迹;能在将军群体中活得最长,跟信念分不开。
张力雄走后,现仅存的开国将军只剩下1964年授衔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他今年101岁。两位老人,一个走远,一个依旧伫立,他们共同守护着一段历史。汀江与长江,相隔千里,却因这棵香樟树和一个将军的生命奇迹被串联。
回龙村的老百姓常说:“香樟树下,我们送将军出征;香樟树边,我们盼他归来。”每当春风吹过,叶片沙沙作响,似在低语:将军,您这一去,就是一个多世纪;您这一走,我们该怎样怀念?
直白地说,张力雄的一生,没有浮夸的辞章,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他打过仗,谈过条件,修过堤,扎过寨。从少年立志,到百岁归途,这一路,他用行动铺路,用坚持丈量。香樟树见证了他从火红青年到百岁老人,从承诺到兑现;它斜倚江边,似在向世人昭示:忠诚和坚韧,能让生命延伸于历史长河。
如今,香樟依旧。它不知道将军是否在长眠中安好,却用树影传递着故土的消息。有人走,有人留;一棵树,一位将军,他们在岁月中互为映照。今天,当我们抚摸树干,听老人讲那段革命岁月,仿佛张力雄仍在树下,与青年们一同起誓。
“世上难逢百岁人”,张力雄当年笑着这么说。可他做到了,还把自己的故事留给了我们。那棵香樟树将继续守望下去,而他的精神就像长江水,滔滔不绝。信息来源:[闽西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采访记录];[张力雄将军生平述略];[南京日报·2024年4月3日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