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盐湖如镜。在母亲河臂弯中,运城盐湖迎来一场历史性“退盐还湖”之变。生态转身,是大势所趋;职工安置,是民生所系;企业发展,是时代命题。面对多个厂点陆续关停、2000余名职工歇业转岗的现实,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如何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如何在“奇强”日化市场激烈竞争与人员负担超重的双重压力下闯出一条生路?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运城盐化,聆听一场围绕“人”展开的变革突围故事。
非常之时,非常之策:
“双主体”盘活人力资源困局
走访企业63家,参加专场招聘37场,召开恳谈会22次,运城盐化不仅让“退盐还湖”关停厂点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更在盘活优化在岗人力资源中走出新路。
“形势倒逼我们必须靠尽快安置人、充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为突破口,平稳闯关。”运城盐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立新坦言。2020年以来,面对涉及盐湖资源相关子公司陆续关停带来的职工歇业压力,以及“奇强”日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大业小”的结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破题?运城盐化确立了“在岗降本增效,不在岗盘活创效”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创新构建人力资源“双主体”运营模式——组织人事部聚焦在岗职工,推动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人力资源中心统筹歇业职工,通过多渠道安置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再造。两者协同运作,目标一致:以最低成本养人,以最大程度用人,将冗员转化为资源。
“我们出台《在册不在岗人员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缓解职工与企业的矛盾。”运城盐化组织人事部副部长、人力资源中心主任裴荣雅说,“通过内部安置一批、劳务输出一批、‘双创’扶持一批、退休一批、协商解除一批等路径,企业已分批分类安置职工,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软着陆’。”
从“心”出发,精准分流:
让每名职工都有出路
“11月份开始5个月做供暖维修,剩下7个月在元明粉分公司做卤虫养殖,全年无缝衔接,收入还比以前高。”在山西运能项目管理公司重新上岗的24名职工异口同声地说。
“我在离家很近的中学从事安保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体面,还能照顾孩子,真的很满意。”从元明粉车间歇业的老职工李勇强心满意足地说。
“我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小微电焊厂,收入翻了一番,感谢盐化的支持和鼓励。”从原机械公司技术科走出的青年技工陈浪宁话语中充满自信。
…………
这些声音背后,是运城盐化党委把歇业职工再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的成果。
“职工情绪不稳,我们就耐心沟通;职工没有方向,我们就帮他们找出路。”运城盐化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张伟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走访、座谈,为每位职工‘画像’,摸清学历、技能和就业意向,实施精准分流、定向安置。遇到情绪激动的职工,甚至会请他们到家中吃饭,耐心沟通。人心暖了,矛盾少了,出路自然就宽了。”
与此同时,运城盐化主动对接省市人社部门,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广泛走访用工单位,把招聘会开到“家门口”。凭借国企职工素质高、技术硬、作风实的优势,运城盐化已与19家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成建制输出、项目制承揽等方式,推动职工再就业、再创收。
“人员负担正在转化为人员优势。”裴荣雅说。据了解,外部安置的职工收入越高,企业负担的人力成本就越低,这一机制也成为运城盐化对人力资源中心进行市场化考核的重要指标。今年1—9月,该中心创收近300万元,走出了一条“职工增收、企业减负”的双赢之路。
深化变革,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池“流”出发展新动能
“现在的岗位更适合我,更能体现我的价值。感谢盐化第一时间推荐我重新就业。”尽管已离开运城盐化,常新霞仍对企业心怀感恩。她是在总部“去机关化”改革中进入“人力资源池”的青年职工,仅3个月就被推荐到一家优质企业,实现跨企转岗跃升,成为新团队的“当家花旦”。
安置歇业职工的成功实践,坚定了运城盐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质效的决心。随之而来的,是压减总部机关人员、整合重组二级单位、精简冗余岗位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已陆续将2133名职工纳入“人力资源池”,依托已有经验和渠道,实现了快速分流、平稳过渡。外出“双创”、解除劳动合同等也成为年轻职工的新选择。截至目前,累计增加职工收入953万元,减少人力成本1217万元,激发出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创新活力与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冷水快洗洗衣液、黑泥撕拉面膜等新产品配方技术跻身行业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奇强”系列洗涤产品订单交付时间从7-15天缩短至72小时,人均工效显著提升,成本费用同比大幅下降。
一场围绕“人”的深刻变革,正让这座老牌国企在转型阵痛中擦亮品牌,重焕生机。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卢佼婕
记者手记
“退盐还湖”的民生温度
秋日的运城盐湖,碧水映着蓝天,浩渺波光里藏着母亲河的温柔。这场“退盐还湖”的生态答卷背后,2000余名企业职工的“饭碗”问题,成了山西焦煤运城盐化必须破解的考题——如何在守护生态的同时,守住民生底线?答卷已徐徐展开……
“退盐还湖”,退出了一片生态蓝天;安置转型,安住了一片人心向暖。运城盐化在这场大考中,以“人”为笔,书写有温度、有力度的变革答卷。从歇业安置到在岗优化,从“五个一批”到“双主体”运营,精准安置让职工端稳“新饭碗”。他们不仅盘活了人,更盘活了信心、盘活了未来,是国企在时代变迁中最坚韧的担当、最温暖的转型,为国企破解“改革与民生”难题提供了生动样本。
运城盐化用一场有温度的变革告诉我们:真正的转型,是不抛弃不放弃,是重塑更是重生;真正的担当,不只在生产,更在人心。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