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王大妈像往常一样按下闹钟起床,本想精神抖擞地迎接新一天。可镜子里映出的自己,却有些不寻常:脸色发黄、眼皮浮肿、口气发苦、手掌莫名泛红。
想到前几天熬夜追剧,王大妈有点忐忑:“这几天总是觉得没有精力,下床还头晕恶心,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家人们安慰她年纪大了正常,直到一次例行体检,医生的一句话让她如梦方醒:“这些症状千万别忽视,尤其同时出现时,往往是肝脏在‘报警’。”
![]()
很多人以为肝病没有早期表现,恰恰相反。肝作为‘沉默的器官’,当它无法承受负担时,身体常给我们4个‘信号’,只是多数人不以为意,被当成小毛病,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那么,早上醒来注意到哪些变化,暗示我们的肝脏正在“求救”呢?尤其是“第3个”,临床统计有近26.7%人群出现却未重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脸色发黄、肤色晦暗。健康的肝脏,能分解体内的胆红素。但一旦肝功能下降,血液中的胆红素上升,就容易导致面色或巩膜发黄。
据中国肝脏健康状况白皮书,约41.2%的慢性肝病患者曾出现晨起脸色发黄。如发现脸色泛黄,尤其在自然光下更加明显,务必提高警觉。
![]()
早晨眼睑、下肢浮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弱,形成水肿。北京协和医院数据显示,肝功能损伤引起的晨间浮肿,占肝炎病人水肿类型的38%。
如果你早上发现眼睑松泡、脚踝有勒痕,且饮食、运动习惯没有变化,也需注意。
清晨口苦、食欲减退。肝脏参与消化液(胆汁)生成。如果肝气郁结、胆汁分泌点异常、胆液排出受限,晨起容易感到口苦、口干且饭量下降。
《中华肝脏病杂志》提到:“30.8%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早上有口苦、食欲不振的症状。”这个表现常常被大家误解为“上火”或“没休息好”,但如果持续出现,要重新审视自身肝脏健康。
![]()
手掌发红或出现蜘蛛痣。肝脏有调节雌激素的作用。当其受损,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手掌大鱼际和小鱼际出现片状潮红,或皮肤上发现细小血丝状“蜘蛛痣”,这都是肝硬化早期的重要提醒。
国际临床数据表明,约18.5%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晨起可见此类表现。如近期发现手掌异常红润或莫名小红痣,别简单归咎为气血充足,尽快去医院检查是明智之选。
很多人觉得,肝脏没痛没痒,偶有异常不必在意。其实,肝脏的代偿能力极强,等出现明显症状,多半已进入肝损伤甚至肝硬化阶段。
权威流行病调查提示,全国有超1亿乙肝携带者,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肝功能异常还可能波及全身。引发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
欧美医学中心建议:晨起进行自我观察,能及早识别危险信号,有效干预肝损伤进程。
肝脏损害不仅受饮食、饮酒、作息影响,病毒性肝炎、药物滥用、肥胖、长期熬夜也都是肝损的高风险因素。
保证优质睡眠,避免熬夜。肝脏修复高峰在凌晨1~3点,经常熬夜容易打乱肝细胞修复节律。据哈佛研究,调整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者,肝功能酶活性较晚睡人群低10.2%。
饮食均衡,限酒远离油腻食品。高脂饮食、暴饮暴食、频繁饮酒会加剧肝脏负担。
![]()
中华医学会建议:摄取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低温油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燕麦等,有助于肝脏代谢负担减轻。
定期体检,关注肝脏相关指标。每6~12个月检测肝功能、腹部B超 、乙肝五项,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尤其是有肝病家族史、或者肝脏问题高危人群,更不能掉以轻心。
规范用药,不滥服保健品。60%肝损伤病例与药物相关,涉及解热镇痛药、保肝药、甚至是部分中草药。用药一定遵医嘱,勿轻信偏方或自购“保肝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