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句容市——这座常被外界认作南京卫星城的城市里,竟然隐藏着“1040阳光工程”这一臭名昭著的传销组织,它以“低投入、高回报”的虚假财富承诺为诱饵,将无数普通家庭拖入妻离子散、债台高筑的痛苦深渊。
58岁的安徽务工者老吴与来宁打拼的陈先生,两位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皆在这场精心编织的骗局中留下了各自的血泪轨迹。而老吴的儿子——一位思维缜密、沉稳冷静的在读博士吴先生,在发现父亲深陷泥潭后,果断联系反传销专家李旭老师求助,一场围绕传销解构、家庭危机化解、心理干预与专业劝返的激烈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老吴:半生平凡,一朝误入传销迷局
58岁的老吴来自安徽阜阳,仅有初中文化的他,此前一直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后厨打杂,每月5900元的稳定收入虽不算丰厚,却足以支撑起踏实安稳的生活。
老吴生性节俭,打工多年积攒下些许积蓄,更曾饱受抑郁症的折磨,直至近年才逐渐好转。在性格上,老吴面对同级别或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时,向来积极开朗、谈笑风生;可一旦遇上更为优秀的人,便会瞬间变得沉默寡言、自卑内敛。
老吴为人实在,却又带着几分盲目自信,总觉得自己聪明过人、能洞察商机。平日里,他热衷于刷养生科普和人生感悟类短视频,却并无特殊技能傍身。这样的性格与经历,让他成为了传销组织眼中最易突破的“目标客户”。
2025年7月中旬,一位素未谋面的异性向老吴发出邀约(事后推测大概率是传销组织的“感情引诱”套路),怀揣着对“轻松赚钱”的美好生活憧憬,老吴动身前往句容“考察”所谓的“优质投资项目”。传销组织精准拿捏了他渴望快速致富、证明自身价值的心理弱点,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洗脑流程,不断向他灌输“投入几万,回报千万”的财富神话,描绘出一幅无需劳作便能坐拥巨额财富的虚假蓝图。几番话术轰炸下来,老吴彻底迷失了心智。考察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地回家筹钱,随后返回上海办理了离职手续,于8月中旬正式加入句容“1040阳光工程”传销组织,一头扎进了这场虚幻的发财梦里。
按照该传销组织的“常规规则”,参与者需缴纳69800元“入门费”,但因老吴年龄不符合所谓的“投资标准”,组织额外要求他多缴纳2200元。更具迷惑性的是,组织承诺次月会返还19000元,这一“返利”操作让老吴对“项目”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也为他后续可能的持续投入埋下了巨大隐患。
![]()
加入传销后,老吴完全沉浸在“赚大钱”的幻想中,理智尽失。不久后,他开始主动联系亲戚朋友,极力拉拢他人入伙,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亲戚的警觉,随即向老吴的儿子吴先生同步了情况。
博士儿子:临危不乱,打响亲情救赎战
得知父亲深陷传销,吴先生心急如焚,却始终保持着冷静。作为家庭中有话语权的核心成员,他第一时间驱车赶往句容寻找父亲。
起初,老吴极力阻挠、百般掩饰,拒不承认自己陷入传销的事实。但在吴先生的坚持追查下,为避免儿子进一步深入调查,老吴主动提出“回家再说”。在酒店见面后,老吴向儿子坦白了90%以上的参与细节,却依旧执迷不悟,坚称“这不是传销,是国家支持的阳光工程”。深知父亲性格与心理状况的吴先生,没有选择强行对峙,而是决定假意顺从,谎称“支持他的项目,想多了解了解”,以此放松父亲的警惕。与此同时,他悄悄收集了大量关键证据——包括传销组织盘踞的四五个小区名称、部分窝点房间号,以及父亲随身携带的传销洗脑笔记。
![]()
据老吴透露,他所在的传销网络“有四五百人”,而李旭老师根据多年反传销经验判断,实际规模“远不止于此,涉及多个独立团队,组织架构严密”。更令人揪心的是,隐藏在句容的这些传销窝点多年来未曾更换地址,组织庞大且隐蔽性极强,犹如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王国,难以连根拔除。
将父亲带回安徽阜阳的家中后,吴先生立刻悄悄将父亲剩余的个人资金全部转移至自己名下,彻底切断后续资金外流的可能;其次,他严格封锁消息,母亲与其他亲戚均不知情,避免多人干预引发父亲的抵触情绪;最重要的是,他第一时间联系到反传销专家李旭老师求助,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协助劝返父亲。
此时的老吴虽已归家,却仍未认清传销的本质,吴先生最担忧的是,父亲可能会被传销组织进一步诱导贷款投入,导致家庭倾家荡产;更害怕他日后醒悟时,因过往的抑郁史无法承受巨额损失而精神崩溃。
专业破局:两套方案,争分夺秒抓窗口期
这场求助通话信息量巨大,涵盖传销运作模式、家庭危机应对、受害者心理干预、涉案资金追回、专业劝返策略等多个核心层面。李旭老师结合老吴的案例特点,迅速制定了两套专业劝返方案。
方案一:家中劝返
由李老师上门伪装成吴先生的朋友,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与老吴面对面沟通劝说。优势是成本低、环境熟悉,能让老吴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接受信息,降低抵触心理;但劣势也十分明显,容易受到突发的亲戚探访等因素干扰,影响劝说节奏与效果。
方案二:天津反传销基地劝返
将老吴带至天津的专业反传销基地,在隔离、专注的专业环境中开展系统劝说与心理干预。这种方案的优势是专业性强、成功率高,能让老吴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全面了解传销骗局的本质;但实施难度较大,需要老吴主动配合出行,一旦他产生抵触情绪,便无法推进。
李旭老师特别强调:“他人在家就是最大的机会,一旦再次逃离返回传销窝点,现场解救的劝返难度将大幅增加”。劝返窗口期极短,必须尽快行动,否则前期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关键博弈:心理干预为要,资金追回艰难
针对老吴曾患抑郁症的特殊情况,心理干预成为劝返成功的核心关键。李老师明确表示,劝说过程中会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绝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引发老吴的情绪波动。劝说结束后,还将进行持续的情绪安抚与心理疏导,帮助他缓解认知偏差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李老师建议仅由吴先生一人全程陪同沟通,避免多人围观让老吴“没面子”而引发应激反应;全家需统一口径——“钱不重要,只要人平安就好”,防止老吴因自责、羞愧产生极端行为。
而在吴先生最关心的资金追回问题上,李老师给出了残酷却现实的答案:“这种传销涉案资金99%都拿不回来,当下最核心的任务是先救人,钱的事后续再谈”。传销资金不受法律保护,即便报警,也因涉案人员分散、资金流向隐蔽等原因难以追回损失;即便想私下联系传销组织上层“老总”协商退款,也因“老总”身份严格保密、行踪诡秘而几乎不可能实现。李老师透露,他曾采用“假退款”套路(用受害者家属资金伪装成传销组织退款)成功挽救过一名受害者,但该方式风险极高,容易引发二次信任危机,非万不得已不建议使用。
另案佐证:陈先生的遭遇,揭露传销多重危害
与此同时,另一位受害者陈先生的经历,更直观地凸显了句容1040传销组织的狡猾与危害性。来南京打拼刚三年多的陈先生,此前长期生活在北京通州区,他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女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对方竟是“1040阳光工程”传销组织成员。该组织规定,最低投资3800元为“一份”,最多可投资21份共计69800元,对方先后劝说陈先生投资10份、1份,均被他坚决拒绝。
即便未投入“项目”资金,陈先生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与对方及传销组织工作人员相处期间的吃饭、买衣服开销,加上车辆被刮蹭赔偿的5000多元,这些损失虽有电子保单等记录佐证,但他多次拨打相关举报电话,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
陈先生所接触的传销窝点,集中在镇江句容市黄梅新区黄梅新村的东区、中区、西区三个小区,多为6层回迁楼,距离他的住处开车仅需三四分钟。他前后被迫听了两次传销课程,共计7天,期间悄悄摸清了六七个窝点的具体楼栋和单元号。据他估算,仅这一片区的传销人员就至少有四五十人。举报无果的他,初衷不仅是挽回自身损失,更想为民除害,阻止更多人落入传销陷阱。
传销顽疾:组织隐蔽,风险暗藏
值得关注的是,句容“1040”传销组织有着极强的顽固性特征:窝点固定、组织架构庞大且分多个独立团队运作,上层“老总”始终隐匿幕后,电话、身份信息严格保密,如同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让人难以捉摸。
其核心控制手段是心理操控,通过“感情邀约”“财富梦想”双重绑定受害者,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即便部分人隐约意识到是骗局,也会因舍不得已投入的资金、害怕失去所谓的“财富机会”,或担心遭到传销组织报复而不愿离开,形成“明知是坑却难以自拔”的困境。
而在老吴的案例中,还暗藏着多重风险:父亲可能私下通过网贷、向亲友借款等方式继续投入传销,让家庭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劝返成功后,他可能因抑郁史加上巨额损失而出现心理崩溃,影响身心健康;若劝返失败,父亲再次逃离家庭重返传销窝点,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峰回路转:专业劝返奏效,家庭危机化解
事实上,吴先生在求助前已做足充分准备:转移父亲剩余资金防止后续投入、假意支持稳定父亲情绪、封锁消息避免无关人员干扰、主动联系专业反传销力量。
在李旭老师的指导下,他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清晰明确:尽快确定劝返方式(家中劝返或天津基地劝返),由专业团队开展针对性劝说,劝返成功后持续进行情绪安抚与认知引导,防止父亲思想反复。
9月底,吴先生最终选择邀请李旭反传防骗团队上门劝说。在专业人士的耐心引导、传销骗局拆解与心理干预下,老吴终于认清了“1040阳光工程”的传销本质,彻底幡然醒悟,成功脱离了传销组织。这场牵动人心的家庭危机终于迎来转机,吴先生悬了一个多月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警示反思:远离传销陷阱,守护家庭平安
无论是老吴因感情引诱、轻信虚假承诺而深陷泥潭,还是陈先生因虚假恋情被卷入骗局,都深刻揭露了“1040阳光工程”这类传销组织的巨大危害。它们往往披着“国家支持项目”“新型投资机遇”“阳光工程”的合法外衣,利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对情感的需求设下双重陷阱,不仅会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家庭破裂、心理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老吴的幸运脱身,离不开儿子吴先生的临危不乱、策略得当,更离不开专业反传销团队的及时介入与科学引导。而陈先生的遭遇与李旭老师的警示,更值得每一个人铭记于心:面对陌生的“投资机会”与突如其来的“情感邀约”,务必保持高度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朴素道理,切勿被一时的利益诱惑和虚假情感冲昏头脑;一旦发现家人深陷传销,务必抓住“人在家中”的关键窗口期,优先采取转移资金、稳定当事人情绪等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同时及时寻求专业反传销力量的协助,秉持“先救人再谈钱”的原则,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伤害,守护家庭平安。
传销猛于虎,害人害己害家庭。愿每个人都能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远离传销陷阱,用理性与谨慎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