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沈阳的一声轰鸣震撼了整个工业界——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首台商业机组正式出厂,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迈入商业化应用新阶段。这台庞然大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100%国产化,不仅功率创下国内之最,更一举打破国外长达70多年的技术垄断,成为能源装备领域的“争气机”。
![]()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其工作环境极端严苛:温度高达1400℃以上(超过火山岩浆热度),压力相当于海底180米深度的水压,涡轮每分钟转速高达6000转,叶片线速度甚至是大型客机飞行速度的两倍。
长期以来,全球仅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四国掌握全套技术,且对核心高温部件实行严格封锁,连维修更换都需依赖原厂天价服务。
但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在“技术引进”上碰了钉子,外企的装配技术我们都能学到,但那些核心的设计图纸和先进的材料工艺却始终都被他们牢牢地握在了手中。如今一片巴掌大的透平叶片的价格都能“吊”起一辆轿车的车价,且供货的周期也常常拖得半年有余。由此可见,自主研制的门槛相对较低的关键技术的“卡脖子”之痛,已经让自主研制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
以“太行110”的全链条的技术创新为代表,采用了低排放的燃烧室技术,可以既用天然气,又可用燃油,甚至可用中低的热值的燃气等多种燃料,同时将其与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都超过了55%,一小时的发电量就达15万千瓦时,足以满足1.5万个家庭一日的用电需求,与同样的功率的火电机组相比,单台就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就这样就精准的契合了我们当前的“双碳”目标了。
而其更大的军事潜力就体现在了其具有的极高的功率密度和极快的起动速度(几分钟内即可达满负荷的状态)等方面使其已成为现代舰艇的理想动力。
美国LM2500系列燃气轮机广泛装备于驱逐舰乃至航母,而我国“太行110”功率达110兆瓦,已接近部分中型航母所需动力等级。尽管当前国产航母采用常规动力或核动力,但未来大型水面舰艇的动力选择或因此增添新选项。
![]()
但即使“太行110”已经实现了从商用型的产品向舰用型的产品的跨越式的转变,也还需攻克从舰用化的产品开发到舰用化的整体推广的多重难关,而舰载的燃气轮机又面临着高盐的恶性腐蚀的威胁,且其工作中会频繁的变速,导致其在抗冲击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更要求其体积的能大幅的压缩。
但更关键的却是高温部件的寿命问题——民用燃机的叶片都能在3万多个小时的维护周期内就能达到满期寿命,而我们却要求它能在更为严苛的工况下稳定地长期的数年中都能不间断的高效的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就布局了R0110重型燃机项目,其舰用型号论证曾瞄准中型航母动力。
![]()
借“太行110”的成功点亮了后续的迭代之路,开启了新一轮的“智慧出行”革命。与此同时,东方电气的50兆瓦级G50“争气机”已在2023年投运,15兆瓦级G15燃机也于2024年点火成功,国产燃机正形成从轻到重的完整谱系。
“太行110”的背后,是20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攻关联盟,例如东方汽轮机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成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叶片加工精度达“头发丝级别”,焊接车间实现“零缺陷”工艺。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全产业链自主化让我国摆脱了“买得来硬件,买不来运维”的困境,以往进口燃机维修需外国专家现场签字确认,如今从设计到保养已完全自主。
![]()
未来随着氢混燃机技术突破,国产燃机还可能成为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这颗“中国心”的强劲跳动,正让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同步跃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