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货船“嘉宁山”轮途经印度洋时,突遭2艘海盗艇追击,10名海盗疯狂向货船扫射。
2011年2月1日,下午三点多,印度洋上的太阳晒得甲板幽幽冒着热气。
“嘉宁山”号货轮上的26名中国船员,没人想到,这一天会成为他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记忆。
水手长董友谊正在甲板上检查缆绳,突然远处的无线电里传来二副的声音:“有快艇!速度很快,方向不对劲!”一瞬间,空气都凝固了。
船长周泽彬第一时间冲到驾驶台,目光死死盯着雷达屏幕,十几秒后,全部人都看见了那两艘正在靠近的小艇,浪花掩不住它们的凶狠。
那一刻,“嘉宁山”号的26个人,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家里的日子,而是“怎么活下去”。
董友谊其实已经在海上漂了快20年,家在山东农村,儿子刚上小学,可在这一刻,他的经验和胆量都像被抽空了一样。
大家都知道索马里附近有海盗,但没几个人真遇上过,十个海盗,端着枪,快艇都快撞到船舷了,有人忍不住骂出声:“真来硬的了!”
海盗小艇轰着马达,海面被切成两道白线,很快,密集的枪声像鞭子一样抽在“嘉宁山”号的钢板上,子弹啪啪作响,船舷上火花四溅。
有人下意识趴下,有人死死盯着窗外,没人喊什么口号,只有船长一句话:“都别慌,听我指挥!”
周泽彬不是第一次遇到危险,可这种被枪口对着的滋味,他是头一回体会,驾驶台里安静得出奇,他的手一直没离开通讯器,嘴里不停地给大家分配任务。
有人去机舱锁门,有人往生活区堵口子,董友谊带着两个年轻的水手,钻进餐厅,开始找能用上的东西。
那时候谁还管什么规矩?啤酒瓶、煤油、桌布、打火机,全都派上了用场。
海盗越来越近,冲锋枪扫射,几枚火箭弹接连打来,其中一枚,直接砸进了二副的房间,炸得那一片漆黑一团。
空气里都是焦味,船体上弹孔清晰可见,实习生小张刚满22岁,左耳后被子弹擦了下,血顺着脖子流,可没人喊疼,大家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海盗上来!
董友谊点着自制燃烧瓶,从窗户往下甩,煤油瓶摔碎,火苗一下腾起来,海盗吓得往回缩。
旁边的机工李晓武也没闲着,拿着鱼叉,守在门口,气氛紧绷到极点,谁都明白,这要是让海盗爬上来,后果不堪设想。
船长周泽彬那时候只做了一件事:死命让轮机加速,把航向摆成“S”型,拖着十几万吨的钢铁大块头在海面上“蛇形”游走。
三轮攻击,枪声没断过,海盗的耐心也快被耗尽,每次快艇靠近,甲板上的中国船员就用烟雾弹和燃烧瓶招呼,火苗、黑烟和“砰砰”的玻璃瓶爆裂声连成一片。
董友谊的心跳每次都跟着快艇靠近的速度加快,等到海盗被火焰逼退,他才敢喘一口气。
有人问:“那一刻怕不怕?”董友谊后来回忆,怕是肯定怕的,但更怕的是连命都保不住。
机舱那边,李晓武的左眼被反弹的子弹擦伤,他用毛巾一裹,继续守着舱门。
没人退缩,船长那边一直跟中国的护航编队联系,但大海太大,护航舰离他们上千海里,短时间赶不过来,靠的只能是自己。
枪声、爆炸、咆哮的马达声,混成一场谁也不想重复的噩梦,三小时里,时间像被拉长了一样。
每个人都在硬撑,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海盗一次次试图爬上来,一次次被火和烟逼退,每次海盗退开,董友谊都觉得自己像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
有几个年轻船员,平时爱开玩笑,那天脸色吓得发白,董友谊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别怕,咱们只要不让他们上来,就有活路。”其实他自己也没底,只是硬撑着。
等到最后一轮攻击结束,海盗终于扛不住了,快艇掉头跑了,甲板上一片狼藉,到处是弹孔和碎玻璃。
董友谊瘫坐在地上,手心全是汗,那一刻,没人说话,只有呼吸声和海浪声。
事后检查,除了两个人受伤,其他人都算平安,船长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和中国海上救援中心,护航舰队也远程指挥他们脱险,船员们后来一合计,这次真算是捡回一条命。
嘉奖下来,每个人都拿了奖金,有人说,钱不多,但命值钱,这次事件成了中国航运史上的经典案例。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