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韩釜山会晤上,中美对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的认可,与其说是达成了和解,不如说是宣告了一种新博弈规则的成型。曾经美方单方面施压的"独角戏",如今已成双方凭筹码说话的"对手戏"。这持续两天的吉隆坡谈判,与其纠结谈成了多少,不如看清背后的力量变化:中国终于从被动接招的一方,变成了能主动出牌的玩家。
 ![]()
吉隆坡谈判最直观的成果,是一次短暂的“战术停火”。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激烈的对峙中,双方不约而同地按下了暂停键。美方做了几件事:取消了针对芬太尼的10%关税,暂停了本该生效的24%对等关税一年,搁置了那个可能引发巨大争议的“50%穿透性管制规则”,甚至连对中国船舶的额外港口费也暂时免除了。
中国也给出了对应的回应:调整了对美农产品等的反制关税,同样暂停了24%的反制关税,推迟了关键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的实施,并取消了对美船舶的特别收费。此外,双方还就芬太尼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等议题进行了探讨,甚至连TikTok这种一直悬而未决的“老问题”也首次被摆上台面,寻求解决方案。
 ![]()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远非矛盾的终结,更像是双方在长期对抗中,为了喘口气而达成的默契。当前,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依然维持在30%左右,而中国对美关税也有28%。这意味着,两国贸易之间,仍旧横亘着一道高耸的壁垒。
特朗普政府的四轮“301关税”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而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针对芯片设计软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封锁,美方更是没有丝毫放松。这就像是,两位剑拔弩张的武林高手,暂时把最锋利的兵刃收回了鞘,但腰间的佩剑,依然寒光闪烁,时刻准备着下一次出鞘。
 ![]()
这种“边打边谈”的复杂局面,并非一蹴而就,它实际上是中国在持续的博弈中,一步步“打”出来的。回顾过去大半年的交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攻守之势是如何实现逆转的。
今年2月,美方率先发难,对芬太尼加征了两轮、合计20%的关税。中国并非没有反制手段,我们迅速且精准地回击,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加征关税,同时祭出了对钨、铟等关键矿物出口管制的杀手锏。这一招,无疑是直接打在了美国农业州的“票仓”,也冲击了其军工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让特朗普政府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痛楚。
到了4月,美方再次升级关税战。面对这种“你打我一拳,我加倍奉还”的态势,中国选择毫不示弱,奉陪到底,实现了“同幅度、同节奏”的反制。这意味着,美方每增加一点压力,中国都能够等量地还击回去,迫使对方重新评估其行动的成本。
 ![]()
真正的转折点,或许发生在9月。当时,美方试图通过“50%穿透性管制规则”来卡住中国的供应链,意图从源头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然而,中国在此刻亮出了手中的“王牌”稀土。要知道,像美国F-35战斗机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这一招,可谓是直击对方的咽喉,让美方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策略的有效性。
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这种攻守之势的逆转,并让美国坐到谈判桌前,核心在于它紧紧抓住了美国的两大“软肋”。
 ![]()
第一张底牌是农业。美国的广阔中西部农场主,他们赖以生存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对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的依赖。一旦中国暂停进口,这些农场主便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这种压力很快就会通过选票传导至华盛顿,形成强大的政治阻力。这使得美方在对华贸易战中,不得不顾及国内农业集团的感受。
第二张底牌是稀土。在稀土的开采和加工领域,中国的优势是全球无可替代的。以北方稀土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使得中国在涉及高科技和国防工业的谈判中,拥有了不容忽视的硬实力。这张牌,让美方在试图“脱钩”或“去风险”时,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制约。
 ![]()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韧性超出了美方的预期。中国的外贸并未被美国市场彻底捆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持续突破,也使得美方试图通过“卡脖子”来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效果大打折扣。
反观美国,在吉隆坡谈判前,已经显露出明显的疲态。内部,军工、农业等利益集团纷纷站出来反对贸易战,他们认为这种对抗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美国最高法院也持续关注着关税政策的合法性问题,这为行政部门施加了额外的压力。
 ![]()
甚至,连一向对华强硬的商务部长都临阵换人,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削弱了美方在谈判桌上的底气。特朗普从最初扬言加征100%关税,到后来不得不表态“愿意达成协议”,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无不折射出现实压力所带来的无奈。
展望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大概率会是一种“打打停停、边谈边争”的长期拉锯战。特朗普政府时期,其试图通过关税来削减对华贸易逆差的目标,与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客观差距,本身就是拧巴在一起的。而其反复无常的个人风格,也使得两国之间本就薄弱的信任基础,变得更加脆弱。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个仅仅依靠单方面施压,就能让中国屈从妥协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吉隆坡磋商再次以事实证明,谈判桌上的结果,从来不是单纯“谈”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较量所决定的。谁手中的筹码多,谁在关键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谁就能在博弈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对于中国而言,与其过度纠结于下一轮谈判又能达成什么,不如将战略重心放在继续夯实自身实力上。我们要继续做足经济韧性,补齐科技短板,巩固稀土等优势产业。当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时,自然就能在国际竞争的棋盘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毕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实力,永远是决定一切的硬道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