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至实归
2025年4月24日宣布,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鲜出炉,武汉盘龙城遗址入选其中,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武汉。武汉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这座建于3500年前的商代古城,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较大、出土遗存较为丰富的城邑遗址,也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
![]()
盘龙城遗址城垣始建于二里岗文化早期晚段,最晚可至殷墟文化最初阶段,距今约3500年属商代早期和中期。该遗址东南西三面环水,内城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遗址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几部分。盘龙城遗址还是一座远离都城的大规模铸铜遗址,它不仅是“商王朝南下的军事据点”,而且是有独立青铜器铸造的地方中心。
![]()
盘龙城遗址
通过盘龙城的考古发现,学术界首次认识到二里头及二里冈等中原文化在南方大范围的同一性,认识到夏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到达了长江流域。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夏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盘龙城遗址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2022年1月,盘龙城遗址被评为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5年4月24日,被评选为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二、遗址的发现年代久远
1954 年,武汉市遭遇百年洪水防汛筑堤,民工从郊县取土时偶然发现墓葬和青铜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据此调查,盘龙城遗址初现端倪。1963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次对盘龙城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明确了盘龙城青铜器与郑州地区的早商青铜器的年代一致性。
![]()
1974 年,北京大学、湖北省博物馆首次联合对盘龙城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确定了城址年代,探明大片夯土建筑遗迹,揭露一号宫殿基址,清理出李家咀二号大墓。1976 年,进行第二次联合发掘,发现城内二号宫殿基址、南城垣、壕沟等。2000 年以后,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通过和武汉大学考古系等合作,引入高科技技术手段,又发现了外城垣、铸铜作坊等遗迹。2013 年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多个考古机构组成专业团队,对盘龙城遗址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系统性考古研究。2024 年,杨家湾地点发现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石构遗迹以及一系列排列整齐的陶缸。
![]()
三、国家遗址公园景色优美
位于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中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采用“半嵌入式”设计,将建筑消隐于树丛中,让遗址本体作为最大的展品,观众站在博物院屋顶,可远眺遗址核心区。博物院的独特设计和公园似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在社交平台看到众多外地游客是被网友分享的美照吸引而来,到武汉后放下行李就直奔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许多朋友自带拍照设备,连拍几个小时仍意犹未尽。
![]()
四、馆藏文物精美绝伦
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盘龙城遗址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有3000余件,并发现了城垣、壕沟、宫殿基址群、贵族墓葬以及铸铜手工业作坊等遗迹。青铜器数量多、礼器组合完备、纹饰精美,体现了盘龙城作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的定位。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四大“镇馆之宝”
1、金片绿松石镶嵌饰件
![]()
是盘龙城遗址首次发现的金玉镶嵌饰品,也是中原商文化系统中发现的年代最早(商代前期)、器形基本完整的金玉器饰品。其右侧部分较为完整,由金箔片和绿松石片组合而成,其中可见金箔片5个、绿松石片496个。面部长约13厘米,残宽约5厘米,眉毛、眼睛、牙齿是由金箔片装饰而成,躯干及尾部长约10厘米,宽约2.5厘米。是一件兽面形器物破损后而形成的两个部分,可能原本是镶嵌在漆器或木器等有机物上,经检测金箔片的含金量84.4%、含银量13.7%。收藏于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2、铜带鋬觚形器
杨家湾M17出土的铜带鋬觚形器横截面为扁圆形,长口径14厘米,通高18.5厘米,容积约440毫升。爵的口、觚的身,斝的鋬,富有美感。器物口部与铜角类似,腹部外侧安装一个装饰兽面纹的鋬把,下腹部圈足处装饰一周阳线兽面纹;不仅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镇馆宝之一,也是全国仅此一件的孤品。
![]()
3、青铜大圆鼎
![]()
国家一级文物,呈三尖锥足鼎立状,立耳是圆角方形,颈部饰有一周由细线云纹构成的流动体兽面纹饰,铸造工艺在早商时期实属精湛。整体高85厘米,口径55厘米,重24.36千克,这是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的圆鼎。
4、有领玉璧
![]()
有领玉璧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有领玉璧。整个玉璧直径长达22.2厘米,中间领部上下突出,璧身表面有9个同心圆纹饰,制作规整,纹饰清晰。
5、还有一件国宝级大玉戈(未在盘龙城馆藏)
盘龙城遗址李家嘴M3号墓出土的大玉戈 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堪称“玉戈之王”,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但这件中国最大的“玉戈之王”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还陈列着许多陶器、石器、玉器。
![]()
商代前期陶鱼长14厘米,宽4.7厘米,厚0.8厘米
![]()
商代前期陶鼎口径18.8厘米,通高18厘米
![]()
商代前期石臼、杵 石臼外径17厘米,高12.4厘米
![]()
商代铜面具器体弧形凸起,圆形眼珠凸出,非常有神,竖眉,两角上卷,额鼻相连呈凸起状,咧口。可能是一种在祭祀中使用的器物。
盘龙城遗址参观指南
第一展厅“浪淘千古”,共分为“发现盘龙城”、“认知盘龙城”、“寻根大武汉”三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盘龙城遗址的发现、考古工作历程及武汉城市发展史,解读盘龙城为什么被称之为“武汉城市之根”。
![]()
第二展厅“故邑风物”,共分为“城邑演变”、“城邑生活”、“城邑生产”、“城邑建筑”四个单元。按照初兴、繁盛、持续发展的时间脉络讲述了盘龙城遗址的沧桑变迁,通过文物、艺术品、多媒体、场景复原等手段,从生活、生产、建筑等方面呈现出盘龙城先民们欣欣尚荣的日常场景,其上展的青铜器数量多、礼器组合完备、纹饰精美,体现了盘龙城作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的定位。
![]()
![]()
第三展厅“角立南土”,共分为“盘龙城与夏王朝”、“文化交融”、“南土重镇”三个单元。立足整个夏商王朝,介绍了盘龙城所在历史时期的大背景,梳理了盘龙城与其他文化和城邑的交流融合,体现其“南土中心城邑”的地位。
![]()
交通:武汉市区地铁2号线D出口直达; 免门票;
开放: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00停止入园)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