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演员舒淇的导演首作《女孩》终于上映了。从影30年后,49岁的她终于交上了自己的首份导演答卷。
![]()
这部电影之前在今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举行国际首映,后来又拿下了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成绩相当不错。
![]()
影片不仅是舒淇转型当导演的首次尝试,她还是编剧。更重要的是,她把她自己的童年悲伤经历搬上了大银幕。
![]()
别看这些年来舒淇一直以性感、高级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拥有媲美模特的时尚表现力。但她清冷纯真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充满过往伤痕的心。
![]()
舒淇其实是个苦出身的孩子。她出生于一个经济窘迫的普通家庭:父亲酗酒、脾气暴躁,体罚是家常便饭;母亲18岁就生下她,用舒淇自己的话说,母亲自己还是个孩子,根本不懂如何疼爱孩子。舒淇小时候家里不仅经济拮据,10来平的出租屋挤着四口人,厕所还要三家共用,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弟弟不用干任何家务,她却从记事起就包揽了扫地、洗衣、做饭等所有活计,5岁就开始给全家做早餐,还因为稀饭没煮熟就遭到父母严厉责骂。
电影里女主因为害怕醉酒后的父亲打人而躲进衣柜瑟瑟发抖,来自舒淇儿时的真实经历。
![]()
在这种不轻松的环境下成长,舒淇曾在青春期用各种方式尝试反抗,喝酒、抽烟、打架、多次离家出走,她的学业也因家庭情况而在中学终止。伤痕累累后的她没办法后回到家,看到父母逐渐苍老的脸庞,开始理解父母辈的难处,于是选择与家人和解。
![]()
后来舒淇出来打工,当模特被发掘后进入演艺圈,一步步从备受争议的演员成长为享誉国际的华语电影女明星,其励志经历比大女主还大女主。
不过,原生家庭的苦,还是给舒淇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当年她在跟侯孝贤拍摄《刺客聂隐娘》时,后者鼓励她当导演,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自己的童年经历拍成电影。
![]()
![]()
看完《女孩》,再想到舒淇这一路来的艰辛和坎坷,对她既佩服,也有满满的心疼。
![]()
这部电影虽然免不了还有新导演的青涩和不成熟,但却让人看到了女演员转型导演的认真和用心。如果说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是用童年记忆歌颂母爱,那么《女孩》则是通过儿时的苦涩故事展现原生家庭问题、女性困境和成长的力量。
![]()
摄影余静萍、制片人叶如芬、剪辑张叔平、音乐林强……有成熟的幕后班底保驾护航,《女孩》在制作层面相当成熟。影片很好地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基隆的怀旧氛围,上乘的视听语言展现出舒淇多年影视圈经历熏陶出的良好审美。不愧是侯孝贤等大导演调教出来的演员,《女孩》不仅在叙事风格上让人看到侯孝贤的影子,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浪漫而生活化的视听效果也非常能调动观众的情绪。
![]()
除了邱泽,片中主演多为新人,但他们都贡献了非常成熟且触动人心的表演,尤其母亲和两位女儿的饰演者从长相上看就像一家人,表演更是细腻感人。
![]()
《女孩》无意于对原生家庭伤害、家庭暴力等问题做社会学层面的深度挖掘,而是通过感性而浪漫的艺术手法专注表达处境与感受。
舒淇本名林立慧,片中的女主角叫林小丽。她每天生活在各种恐惧、困惑和迷茫里,她有一个喝醉就打人的酒鬼爸爸、经常责骂孩子的粗暴妈妈和被妈妈偏心对待的妹妹,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温暖。电影里的家庭和角色设定,与舒淇本人高度相似。
![]()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林小丽养成了极度内向、逆来顺受的性格,哪怕面对来自善良校医的帮助、男同学的示好,她也表现得极为生硬和封闭,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转学生李莉莉的到来,林小丽的压抑才开始通过青春期叛逆的方式得到一丝释放,然而这又引发新的家庭矛盾。
![]()
影片通过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来描画林小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她和妈妈的关系,比如妹妹可以主动撒娇要吃煎蛋、要求妈妈扎辫子,但林小丽却要帮妈妈承担大量家务,还经常面临举盆子等责罚。不少人质疑片中的女性面对家庭暴力等压迫毫无反抗,这种观点太过“何不食肉糜”,缺乏对时代背景的认知和对人物的理解。舒淇只想静静讲述她所经历或感受到的一些现象和故事,评说是非对错并非她的职责。
![]()
而且,细品之下,舒淇也在片中暗暗表明了立场与态度。同一场景中数次闪回母亲年轻时的经历,形成了影片的双线叙事:戏里是女儿对母亲的理解,戏外是观众对这对母女的理解。
![]()
片中的母亲是家庭暴力的最直接受害者,她也将暴力转移给了女儿,影片没有回避这一点。母亲之所以成为这样的母亲,是因为她年少时曾经遭受同样的苦痛,年纪轻轻就有了破碎的家庭,就要承担沉重而艰辛的母职,但她对此毫无经验与准备,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每时每刻处在痛苦的挣扎中。
![]()
片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林小丽上学忘了带午饭,母亲忙于做苦工,却还是抽空来学校送饭盒,这是个明明很温暖的举动,但伴随它的还有猝不及防的一巴掌。母亲给女儿的这个耳光,在吓到观众之余,也让人深深震撼于这种复杂扭曲的亲子关系。母爱与暴力并存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交流造成的巨大隔膜,是无数观众都能共情的家庭隐痛。
![]()
对于片中人物,舒淇怀有最大的理解和宽容。这个母亲不讨厌,反而让人充满了同情。片中的母女和解并不是在最后一刻才发生,而是早有端倪。二人争吵中那句“你跟他离婚,可以吗”,既是女儿对妈妈处境的洞察和关心,也让妈妈为女儿争取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宽松的成长环境。甚至对片中的男性,舒淇也抱有悲悯的态度,比如片中父亲也曾试图戒酒,虽然最终失败,但那句“做好人这么困难”的感慨,也让人难免唏嘘。
![]()
如果说创作是一种最大程度的自我暴露,这次舒淇暴露得很彻底。
![]()
她把前半生的伤疤清清楚楚撕下来给观众看,同时展现了最大程度的真诚和善意,也让人看到了她充满力量的温柔。以后还有演员转型当导演,舒淇《女孩》这样的文艺片作品也可以成为一种标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