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哈佛研究:每天快走这个“时长”,对心脏最友好!效果不逊于跑步

0
分享至



早上六点,公园里,林叔戴着帽子、背着手,一边快走一边听着收音机。他坚持这个习惯十多年了,别人笑他“慢腾腾”,可每年体检报告都让年轻人都羡慕:“血压正常、心电图良好、血脂不高”。相比之下,老同事李大爷,退休后常常窝在家里看电视,三年不到,心脏出了问题。



为什么快走能成“护心利器”?每天走多久才最有效?真的能和跑步媲美吗?这些问题,哈佛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走路”这件看似简单的事。

根据《哈佛公共卫生评论》的研究指出,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对于心脏健康的改善效果,与中等强度的慢跑相当,甚至在某些群体中更适合长期坚持。这并不是一句“励志鸡汤”,而是源于对数万名中老年人的长期跟踪观察所得出的科学数据。

《健康时报》也指出,快走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其综合性心血管益处,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明显(来源1)。



我们总以为锻炼要“出汗”、“拼命跑”,才算有效,其实不然。快走是一种温和而稳定的运动方式,更适合绝大多数人群长期坚持。就像一场“细水长流”的投资,积少成多,胜在持久。

我们常说“运动有益健康”,但很多人一开始就猛跑猛跳,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养成习惯,反而伤了膝盖。而快走的好处就在于它门槛低、风险小、见效稳。

哈佛研究指出,每周累计150分钟快走,就能显著降低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是说,每天快走30分钟,就已达标



快走时,心率适度提高,但不会上升到剧烈运动水平,这恰好能激活心血管系统的“自我训练”,提升血液循环效率。尤其对于高血压、血脂高、轻度糖尿病人群,快走是一种“平稳地修复”方式。

就像给发动机定期做保养,慢慢走、天天走,比“猛踩油门”更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人可能会问:“那我每天散步都走一小时,为什么身体还没啥变化?”这里就涉及两个关键点——强度节奏

快走≠溜达。真正有益心脏的快走,是指步频略快、走起路来微微发热、略微出汗、呼吸加快但还能讲话。这种状态下,身体进入有氧代谢区间,才是锻炼心肺功能的“黄金时段”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指出,快走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这个范围最有利于心脏循环和脂肪燃烧(来源2)。如果走得太慢,就像水龙头滴水,流速太低养不了“花”;

如果太快,反而容易“烧坏电机”。快走的节奏需要掌握在“略快不喘”的状态。建议选择平坦安全的路线,穿舒适的运动鞋,保持挺胸收腹的姿势,自然摆臂。

过渡到另一个常见问题:很多人担心年纪大了,走多了会伤膝盖。相比跑步时对下肢的冲击,快走对关节的压力小得多,更适合中老年人群。快走还能加强下肢肌肉力量,帮助稳定关节,减少摔倒风险。



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国内研究指出,规律快走能有效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和下肢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风险。与其担心“走多伤腿”,不如担心“不走废腿”

身体是用进废退的,长期不动才是关节最大的敌人。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除了心脏,快走还有哪些额外好处?”答案是:它是全身系统的“温和激活器”

快走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缓解便秘;还能释放压力,改善睡眠。美国《梅奥诊所》指出,快走30分钟能显著降低焦虑指数,提升大脑内多巴胺水平,让人情绪更稳定,思维更清晰。就像打开窗通风,身体的“气流”顺畅了,整个人也更有精神。



这种身心合一的调节,是任何保健品都无法取代的自然疗法。再好的运动方式,也要讲究“度”。快走虽好,但也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刚开始的人群,建议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以上。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而不是“一阵风”。

早晨阳光下的快走、饭后两小时的慢走、傍晚公园的轻走,都可以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把运动变成生活的一种节奏,而不是任务或负担。

如果你有家人正在为“三高”或心脏问题而焦虑,不妨从“陪他/她散个步”开始。快走,不仅是锻炼,更是陪伴,是一种安静的关爱。



回到那句哈佛研究的结论:每天快走30分钟,是送给心脏最温柔的“礼物”。跑步好,但不是人人适合;快走虽慢,却能走得更远。

我们不需要成为运动达人,也不必逼自己“狂奔”,只要每天迈开脚步,持之以恒,健康就在你脚下延伸的每一米路上。别让“太忙”、“太累”成为借口,别等疾病敲门才想起运动的好。现在就起身,去走一走吧!



参考文献: 1. 《健康时报》.快走30分钟,心脏更健康.2022年10月出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防控适宜运动指南.2021年发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福建舰已挂满旗,央视、中船疯狂暗示,服役时间兴许就是今天了?

福建舰已挂满旗,央视、中船疯狂暗示,服役时间兴许就是今天了?

啸鹰评
2025-11-05 18:18:06
江西纪委:62岁柏林被查

江西纪委:62岁柏林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05 13:07:01
大型特级建工集团破产!

大型特级建工集团破产!

新浪财经
2025-11-04 20:59:50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妙知
2025-11-05 15:19:50
林徽因中年照疯传:哪是女神,是硬骨头!

林徽因中年照疯传:哪是女神,是硬骨头!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5 08:46:00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观察鉴娱
2025-11-04 09:35:35
饿了么,改名

饿了么,改名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4 20:09:04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新牛城
2025-11-05 19:33:49
省级老同志赴郑州航空港区参观调研

省级老同志赴郑州航空港区参观调研

政知新媒体
2025-11-05 14:51:57
美专家:当美军第一波导弹干掉中国航母或两栖舰后,希望中国退让

美专家:当美军第一波导弹干掉中国航母或两栖舰后,希望中国退让

阵匠
2025-08-02 09:16:14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知鉴明史
2025-11-04 19:45:40
WTT冠军赛:首位世界冠军出局!日本队遭首败,林昀儒苦战5局逆转

WTT冠军赛:首位世界冠军出局!日本队遭首败,林昀儒苦战5局逆转

全言作品
2025-11-05 19:28:31
蒋介石死后,无子女的宋美龄,靠啥在美国过了28年奢华生活?

蒋介石死后,无子女的宋美龄,靠啥在美国过了28年奢华生活?

牛马搞笑
2025-11-01 09:52:48
冷空气+台风“双重夹击”!广西将有大雨或暴雨

冷空气+台风“双重夹击”!广西将有大雨或暴雨

鲁中晨报
2025-11-05 16:19:02
欧冠封神之战!22岁小将锁死皇马巨星:6万人鼓掌 官方MVP

欧冠封神之战!22岁小将锁死皇马巨星:6万人鼓掌 官方MVP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5 09:02:58
石家庄事件后遗症!有网友发帖称今天站长开早会,说话态度好多了

石家庄事件后遗症!有网友发帖称今天站长开早会,说话态度好多了

火山诗话
2025-11-05 16:01:52
王家卫不戴墨镜的照片,原来是长这样的,平时基本都是戴墨镜

王家卫不戴墨镜的照片,原来是长这样的,平时基本都是戴墨镜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5 13:44:19
一位72岁靠运送垃圾为生的老人,却在租住的简陋地下室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完全是“竞赛级别”

一位72岁靠运送垃圾为生的老人,却在租住的简陋地下室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完全是“竞赛级别”

观威海
2025-11-04 09:58:04
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11-05 13:39:27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鲁中晨报
2025-11-05 11:31:09
2025-11-05 21:28:49
今日养生之道
今日养生之道
回忆童年,致敬经典
581文章数 376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神二十推迟返回 专家:厘米级空间碎片可致航天器损坏

头条要闻

神二十推迟返回 专家:厘米级空间碎片可致航天器损坏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亲子
健康
手机

教育要闻

“科学追光计划”边疆行第六站落地海南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数码要闻

华为智慧屏 MateTV 系列灵犀手写笔参数公布,需用 7 号碱性电池

亲子要闻

泰国媳妇第一次吃番薯烤的薯片,一口下去眼都亮了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手机要闻

华为Mate 70 Air真机曝光:塑料中框,保留物理SIM卡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