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5日,是北京正式开始供暖的日子。暖气究竟要经历怎样的前期准备才能“热气腾腾”地走进千家万户。10月30日,记者来到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探秘冬季暖气“热起来”的秘密。
![]()
“智慧大脑”精准预测供热需求
截至2025年10月底,北京热力管理的市域内供热面积达到3.76亿平方米,热用户230万户。在北京热力生产调度与监控中心,数字可视化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城市热网的运行数据,工作人员坐在屏幕前的工位上,紧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各类参数,平稳的参数代表着城市热网的“状态”运转良好。
![]()
“我们实现了从‘经验预判’到‘数据精算’的转变。”北京热力生产调度与监控中心可以说是供热运行的指挥枢纽和“智慧大脑”,中心主任梁言凯告诉记者,今冬供热季,北京热力以精细化调度为核心优化运行管理,采用每日48个时间节点的精准调度模式,相当于每半小时就进行一次供热调控。与此同时,这个供热季指挥系统的“智慧”程度再度升级,系统通过融合室外温度、光照、风力等环境数据,以及历史负荷和用户用热行为特征,能够精准预测供热需求。基于这些数据,系统自动生成供热计划并联动热源厂、泵站等设备调整参数,实现热网动态优化。
近年来,北京热力持续推进智慧供热建设,2025年新增智慧供热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覆盖城市热网与区域独网范围。完成20余万户室温采集设备安装工作,配合室温监测平台,对用户室温量化监测、远程调控,有效解决了“近热远冷”“上热下冷”的供热不均衡问题。另外,京能集团在今年9月发布了行业首个燃机大模型“擎睿”,通过AI分析运行数据、优化运行方式,让热电联产更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96069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引入AI智能语音机器人,与人工座席协同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码上办”等多渠道,用户诉求可实现高效接收与转派。
“冬病夏治”4万余项检修打好前站
“不仅仅是大家所关注的供暖季,实际上北京热力是全年无休的。”北京热力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供热之外,他们还需要聚焦于设施检修改造、系统优化升级等工作。
夏季是供热系统“体检”的最佳时机。今年,北京热力完成了4万余项设备设施检修技改,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线约555公里,对1.27万座小室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特别针对上个供热季的917项用户诉求,全部实现“销号”处理。
![]()
以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为例,今年非采暖季,公司实施检修技改项目129项。其中,一次管线和二次管线治理长度达5815米,重点解决老旧管线腐蚀、泄漏等问题,针对居民楼内易堵塞、老化的管线进行更换与维护,从源头减少供暖季故障风险。
稳定供热离不开热源端的坚实支撑。2025年供暖季启幕在即,京能集团在京的7家燃气热电厂已全部完成准备工作,19台核心机组检修完毕。这些电厂不仅保障供热,还在环保上下足功夫——锅炉排放污染物浓度稳定控制在15毫克每/标准立方米以下的超低水平,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400吨。
冬季供热格局中,尖峰热源厂是应对极寒天气的“中流砥柱”。一旦气温骤降,便迅速激活,为供热管网注入强劲动力,确保居民家中温度维持在舒适区间。在鲁谷北重热源厂,北京热力石景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柳介绍,热源厂共安装18台29兆瓦燃气热水锅炉,供热能力可达522兆瓦。“鲁谷北重供热厂供热调峰及配套热网工程,是北京西部重要的应急支撑热源项目之一,它的建成投运构建起灵活可靠的热源调度机制。在突发状况下,可实现热电厂与区域热源厂之间的热源输送切换与精准调配,增强了供热系统的应急保障能力。”王柳说。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北京热力还组建了15支应急抢险队伍,276名抢险人员已全部到岗待命。在供热季启动前,他们开展了多次应急演练,全面检验应急预案体系的可操作性。
每半小时一次调度、智慧系统精准预测、4万余项设备检修……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正是首都冬季供暖保障的坚实防线。作为市属国企,从北京热力生产调度与监控中心的“智慧大脑”到遍布全城的供热管网,从19台热电厂核心机组的稳定运行到18台尖峰锅炉的投运,京能集团正以“辛苦每一天、温暖一冬天”的责任感,守护着首都市民的冬日温暖。
记者、摄影:马丹丹
企业供图
编辑:高远
执行主编:周宇杰
主编:陈丽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